APP下载

“稻+稀有鱼”综合种养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9-09-12马微微

作物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种养稻田水稻

马微微,陈 灿,黄 璜,袁 娇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长沙410128)

稻田综合种养利用生物间的协同增效效应,将水产(禽类)养殖与水稻生产相结合,作为稻田种养复合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应[1]。稻田生态种养模式不但孕育健康的水稻作物,更推动水产生产发展,既满足人们对健康食物的需求,又有效解决传统单一水稻种植业存在的弊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实现高效益、高品质[2]。近年来,农业生态专家提出了诸多新型稻田种养模式。笔者拟以“稻+稀有鱼”新型综合种养模式为例,分析我国稻田种养模式的发展现状、效应及前景。

1 “稻+稀有鱼”综合种养模式的发展现状

中国稻田养鱼历史悠久,从有文献记载的三国时期开始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3],其发展伴随着我国水稻种植制度、农业发展方针以及粮食安全状况的改变而不断的调整种养模式和种养结构[4]。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国开发出了稻鱼[5]、稻鸭[6]等多种种养模式。浙江省青田的稻鱼共生系统在2005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首批世界农业遗产保护项目,贵州从江县侗乡的稻鸭共生系统在2011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7]。目前,稻田综合种养已成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增收创益方面一个可行性很高的方式[8]。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稻田养殖放养的鱼类由常规或传统品种向名特优新品种发展,形成了“稻+丁桂鱼”“稻+南美白对虾”“稻+鳅”“稻+黄鳝”“稻+鳖”“稻+蟹”“稻+稀有名贵鱼种+其他”等稻田与稀有珍贵鱼种的生态种养模式。这些综合种养模式成效显著,逐渐在全国各地得到推广和应用,并建立起稻田综合种养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发展。

1.1 稻+丁桂鱼

1998年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从欧洲引进丁桂鱼,开启我国丁桂鱼系统研究与养殖推广之先河,从2000年起,我国丁桂鱼的推广应用获得突破性进展[9]。因丁桂鱼具有广温性、耐低温、食性杂、易驯化等优点,现已在我国很多地区养殖,尤其是广东、湖北、江苏等地已大面积推广[10]。近年来,在创新丰富的稻田种养模式中,稻+丁桂鱼生态种养模式随之出现。湖南省双峰县印塘乡招通生态农业观光基地采用了此模式,收益明显,充分表明“稻+丁桂鱼”综合种养模式顺应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趋势。

1.2 稻+南美白对虾

1988年南美白对虾从美洲引进我国,通过对优质种虾的繁育,养殖技术逐步发展[11]。因南美白对虾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周期短,营养需求低,抗病能力强,易进行人工培养等特征[12,13],其引进后在我国迅速发展,逐渐成为我国养殖产量最高的虾类品种,已经发展形成了“稻+南美白对虾”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这种模式提高了养殖成功率,突破了养殖规模的局限性[14]。湖南省长沙县安沙镇的湖南远乐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尝试“稻+南美白对虾”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试验,结果再次证明,此生态种养模式可行性高,能实现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双赢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14]。

1.3 稻+鳅

随着泥鳅人工养殖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泥鳅养殖业开始逐步发展。泥鳅具有适应性强、繁殖率高、耐低氧、食性杂、养殖周期短、产量营养价值高等特点[15],很适于稻田养殖。发展形成的稻鳅综合种养模式突破了传统的养殖方式和养殖结构,是一种理想的稻田综合种养生态模式。目前,稻鳅共作模式生态效益突出、经济效益显著[16,17],已在全国各地普遍推广应用。在稻鳅共作的基础上,有些地区探索出稻+鳅+蛙[18]、稻+鳅+菱[19]、稻+鳅+鱼+虾[20]的立体生态种养模式,这些模式充分利用时间、空间资源,实现了一地多用、一田多收,是理想高效的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模式。

1.4 稻+鳝

黄鳝因其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高正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水域资源的污染和过度捕捉,造成野生黄鳝资源日益匮乏,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21]。黄鳝的适应能力强、抗病性强、食性杂、饵料来源广[22],利用黄鳝的生物学特性在稻田进行养殖,实现稻+鳝生态种养模式,不仅提高了黄鳝的产出率,还满足了消费者对于绿色有机食品的追求。稻+鳝综合种养模式投资小、综合效益高,深受广大农户喜爱。

1.5 稻+鳖

我国鳖(甲鱼)养殖已有2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由于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等原因,我国甲鱼种质衰退、产量品质明显下降,制约了甲鱼产业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在甲鱼实行产业转型中,稻+鳖共生模式是我国近年大力倡导的绿色种养模式。这种生态种养模式改良了甲鱼的生态环境,提高了甲鱼产业的总体竞争力,实现了甲鱼产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协调发展,与此同时,利用甲鱼好动、勤觅食的生活习性[23],改善了稻田生态系统,促进了水稻的生长。稻鳖共生模式不仅稳粮,而且增收,目前,这种高效种养模式在各地逐渐发展应用。在稻+鳖综合种养的发展过程中又形成了稻+鳖+虾[24],稻+鳖+鱼+螺[25]等高效生态种养模式。

2 “稻+稀有鱼”综合种养模式的效应分析

2.1 经济效应

2.1.1 降低生产成本

稻田综合种养极大地减少了治虫用药、追施肥料、除草用工等支出。稻鱼、虾、鳅、鳝、鳖等共生系统利用生物间互补效应来实现物质循坏和能量转换,从而减少共生农田中对水稻、养殖产品的成本投入。南京农业大学通过多年研究表明,稻田种养的虾、黄鳝、泥鳅等可节省化肥20%~50%、少施化学农药40%~50%[26]。

2.1.2 增加收入

“稻+稀有鱼”的种养模式不仅保持水稻稳产增产,同时还明显地增加了养殖产品的收入,进一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销售价格。由于水体的立体利用,就一般水平而言,在稻田内进行水产品养殖,水稻可增产10%左右,一般的商品鱼类产量可达450~750 kg/hm2,增加产值3000~6000元/hm2,纯收入可增1500元以上。而养殖名特优品类,一般产量可达300 kg/hm2以上,产值增加7500元/hm2,纯收入增加3000元/hm2以上[27]。稻虾、稻鳅、稻鳝、稻鳖模式下的经济效益尤为可观(表1)。

表1 稻田常规种养模式与新型种养模式经济效益比较 元/hm2Table 1 Comparison of economic benefits between conventional rice planting models and new planting model

由表1可看出,“稻+稀有鱼”的种养模式与常规稻鱼种养模式相比,不仅能保证水稻产量,还能创造更高、更可观的水产品经济效益,对农民来说是实现农业高效的最优选择。

2.2 生态效应

2.2.1 节肥减药

稻田综合种养中节肥效应来源于水稻收割后的秸秆还田和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排泄物、分泌物[33]。廖庆民研究表明,稻田养鱼与水稻单作相比,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112%,碱解氮高6.8 mg/kg,全氮高0.0045%;养鱼稻田底层水溶解氧为6.5 mg/L,单作稻田为4.8 mg/L[34]。稻鱼(包括虾、鳅、鳝等)模式下有机质含量增高,同时还能增加水中溶氧量,加速有机质的分解,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水稻生长环境;稻鱼共生系统可以改善土壤耕作层的理化性质,土层中的有机碳、全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都有明显提高[35~37];还可以减小土壤容重和有害物质含量,增加总孔隙度,提高土壤团聚体和土壤结构系数[36,38]。

研究表明,稻鱼种养模式能够有效地控制病虫杂草[39]。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是水稻主要的病害。曹志强等[40]发现,稻鱼模式下明显降低了水稻纹枯病发病率;蔡炳祥等[41]调查表明,稻鳖共生田中基本没有水稻纹枯病发生,稻曲病的发病程度也低于常规种植稻田。说明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下养殖类生物在稻田的活动以及捕食水田中的菌核、菌丝,减少了病菌来源[42]。稻田综合种养系统能有效减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危害,稻虾模式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达34.56%[43]。蔡炳祥等[44]研究发现,稻鳖模式下稻田里的稻纵卷叶螟的卵量、虫量明显降低。吴敏芳等[45]研究表明,稻鱼共生系统防控稻纵卷叶螟效果显著。在除草上,稻田种养结合模式下的杂草可以成为养殖动物的食物来源,稻田鱼类觅食除草的效果达74%~87%[46];稻虾共作虾的生命活动对稗草、异型莎草、鸭舌草等田间杂草防效达85%[47];稻鳖模式下利用鳖的好动、勤觅食性对杂草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达86.9%和87.9%[48]。

2.2.2 绿色增效

稻田综合种养体系下,可有效地减少化肥、农药的投入,提升农产品质量,达到绿色食品的标准。在绿色生态种养条件下,产出的稻米没有农药残留,品质得到明显改善,收获的养殖品由于模式上的创新且又属于名特优品、稀有物种,价格相对较高。在稻米品质上,有研究表明稻鳅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稻米的垩白粒率、垩白度,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提高蒸煮品质及营养品质中的碱消值,降低稻米蛋白质含量[49]。南京农业大学的实践表明,稻田种养的虾、泥鳅、黄鳝等增加效益达每公顷2万~37.5万元[26]。

2.3 社会效应

“稻+稀有鱼”综合种养模式作为绿色经济高效的发展模式,辐射带动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饮食服务业、休闲旅游业等产业的融合,引导农村闲置劳动力的再分配,扩大就业机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稻+稀有鱼”综合种养模式前景分析

3.1 促进“稻+一”模式转向为“稻+N”循环立体种养

立体种养是一种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和资源等多方面种植(养殖)条件来实现优质、高产、高效、节能、环保的农业种养模式,是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的优化组合。

贵州喀斯特山区的“畜—沼—稻—鱼—桑—蚕”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利用稻田周边的空间,按照生态食物链发展各类养殖/种植业,实行种养销同时经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50]。杨代凤等[51]在“稻—虾+草+鹅”高效循坏种养技术中表明,此模式生产过程绿色高效、节约成本,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在“稻+稀有鱼”新型综合种养模式下,根据不同区域自然资源、环境条件,可因地制宜地发展不同的循环立体种养模式,如:“稻+鱼+桑”“稻+鳅+蛙”“稻+虾+鳅+鳝”“稻+鳖+鱼+菜”等,实现在空间上、时间上、资源上、收益上的互补、互促,在保证水稻稳产、主养水产品的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附加值,将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2 促进“稻+”产业与农业休闲业的融合

人们不仅需要丰富的菜篮子,更注重生活环境的美化。在稻鱼种养中融合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元素,能够激发休闲养殖活力,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调动种养户的积极性。“稻+稀有鱼”新型综合种养模式中利用稀有、名贵鱼种的优势,开办休闲农庄、发展农家乐,搭建钓鱼台、观景台等,举办丰富多彩的休闲体验活动,与此同时,种养户还可以开办课外学堂,开展“研、学、旅、行”相结合的模式,形成产业融合协同发展的大格局。

3.3 提升“稻+”农产品价值

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产出的大米和鱼类产品属于绿色无公害食品,符合市场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实际需求,在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同时,种养户的经济收益显著提高。在倡导生态、可持续的农业发展理念下,“稻+稀有鱼”综合种养模式发展潜力巨大。

猜你喜欢

种养稻田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稻田摸鱼记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一季水稻
水稻花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稻田里的写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