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由邪风引起偏头痛的临床分析
2019-09-12鲍爱武
鲍爱武
(湖北省安陆市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北 安陆 432600)
偏头痛指的是一侧或两侧颞部反复发作的搏动性头痛,引发该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有多种,西医认为其主要因神经炎症、脑血管疾病引起,中医则认为其主要因外邪诱发、内有伏邪所致,因此,可采用中医针灸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以疏肝理血、疏风散邪[1]。本文主要分析了针灸治疗由邪风引起偏头痛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由邪风引起的偏头痛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偏头痛诊断标准,(2)患者均自愿加入本研究且治疗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1)合并存在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疾病者,(2)对本研究不知情或配合度不佳者。采用单双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单号)与研究组(双号),各55例。其中,研究组男32例、女23例,年龄27~38岁,平均年龄(33.0±2.2)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5.3±0.8)年;对照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25~40岁,平均年龄(32.9±2.4)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4±0.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采用西药盐酸氟桂嗪对对照组治疗,晚睡前给患者口服10 mg盐酸氟桂嗪,1次/d,连续治疗三个月。采用中医针灸对研究组治疗,取患者百会穴、风池穴、外关穴、太冲穴、足临泣等穴位,采用1.5寸针用平补平泻手法进行针刺,得气后,将点燃艾条悬挂在刺针上端进行艾灸,留针30 min,1次/d,连续治疗10 d为1个疗程,1疗程结束后隔一周进行下1疗程,治疗周期为三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治疗24 h内,患者头痛症状消失;有效:治疗24~48 h内,患者头痛症状明显减轻;无效:治疗72 h内,患者头痛症状无显著改善,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组间头痛发作次数及头痛持续时间比较
头痛发作次数方面,两组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头痛持续时间方面,研究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组间头痛发作次数及头痛持续时间比较(±s)
表1 组间头痛发作次数及头痛持续时间比较(±s)
组别 n 头痛发作次数(次/周) 头痛持续时间(d)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5 7.3±1.4 5.0±1.0 6.0±1.1研究组 55 7.5±1.2 1.8±0.4 1.2±0.5 t- 0.027 7.864 7.817 P- >0.05 <0.05 <0.05
2.2 组间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研究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组间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3 讨 论
偏头痛是一种以一侧或两侧颞部反复发作为主要表现的搏动性头痛,好发于25-34岁人群,发作前可伴体觉、视觉先兆,发作时常伴呕吐,尽早采取有效方案对患者治疗,是改善其临床症状和预后生活质量的关键。由于西医认为偏头痛主要因神经炎症、脑血管疾病引起,因此,其常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对患者治疗,虽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整体疗效仍有待加强。我国中医认为,偏头痛主要因外邪入侵、内有伏邪所致,治疗的关键在于疏风散邪。针灸是我国中医治愈慢性病最常用的手段之一,采用其对偏头痛患者治疗,通过针刺百会穴、风池穴和外关穴可疏通经脉、平肝熄风、导气止痛,针刺太冲穴可疏风散邪、理气,针刺足临泣能祛风泻邪、清头目,因此,针刺治疗不仅能从根本上消除患者致病因素,还能全面提高其预后效果[2]。
本研究中,对两组由邪风引起的偏头痛患者分别采用西药盐酸氟桂嗪及中医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对比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1.8±0.4)次/周、头痛持续时间(1.2±0.5)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0±1.0)次/周、(6.0±1.1)d,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8%,与王静丽[3]研究报告得出的针灸治疗组总有效率96%显著高于盐酸氟桂嗪治疗组81%结论基本一致,说明对由邪风引起的偏头痛患者采用针灸治疗,不仅能有效降低患者头痛发作频次和提高其治疗效果,还能缩短其预后周期。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由邪风引起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