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中国互联网二十年
2019-09-12胡启恒
□ 胡启恒
二十五年前的一天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在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发展,计算机联网成为当时很重要的一个研究方向。我国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对于高速计算机也都有迫切的需求。为了充分利用科研资源,国家计委决定在中关村建设计算机网,共享高速运算能力。于是,诞生了世界银行贷款项目NCFC(NationalComputing-and-Networking Facility of China,中国国家计算机与网络设施)。该项目旨在把清华校园网、北大校园网和中国科学院在北京中关村的四十多个研究院所联成一个网,共享超级计算机的运算能力。
世界银行向国家计委贷出420万美元。在今天看来,这是一笔不大的款项,但在二十多年前,应该算是一笔巨款。国家计委决定用招标的方式来确定负责单位,清华、北大、中国科学院三家单位努力竞标,最后科学院中标。在国家计委宣布评标结果前,我去找国家计委负责这个项目的张寿副主任。我对张副主任说,你一定要做到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要是有人跟你搭关系,谈些别的事,你都不要听。张副主任说,放心吧,肯定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最后,中国科学院凭0.7分的优势胜出,主持这个项目。
计算机要联网,也决定了人必须要合作,需要跨部门组成一个项目管理委员会,成员除了清华、北大、中国科学院的,还有教育部、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参加。因为中国科学院主持这个项目,我又是科学院分管这个项目的副院长,所以由我担任管委会主任。这些单位都很关心NCFC项目,大家都意识到,如果NCFC建好,对科学研究来讲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因为管委会是跨部门的,很多相关单位的领导都要参加,所以对管委会的工作,我特别认真谨慎。我首先去拜访了时任国家教委主任的朱开轩教授,向他汇报情况。朱主任说,虽然我们两个大学不太服气,但是你放心,工作还是要以大局为重,你就放手干!管委会决定的事,不必所有都来向国家教委汇报,我们都支持你!总之,国家计委、国家教委、国家科委、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单位的领导都给了我很大的支持。
NCFC的首要任务是建设三个校园网,然后再建一个主干网,把三个校园网连接起来。至于主干网用什么标准,当时管委会采纳了以钱华林(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中心研究员)为首的技术团队的建议,采用当时已经成型的TCP/IP协议。到1993年底,NCFC项目的网络建设基本完成。
该项目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装备超级计算机,作为网络上的公用资源。但是,这个任务受到了阻碍,原因是巴黎统筹会控制中国进口高新技术。
NCFC管委会认为,既然我们已经建成了中关村计算机网,又无法购买需要的超级计算机,那就不如趁此机会考虑国际联网。这不仅符合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方向,也是各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国际合作的实际需要。于是,管委会很快达成一致意见,决定进行国际联网。但是,过程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而是困难重重。
第一,NCFC项目的任务书里并没有国际联网这一任务,国家对我们也没有要求。国际联网只是NCFC管委会“一厢情愿”的事情,是一个自选课题。
第二,世界银行给我们的贷款,只支持我们建成一个主干网,然后把清华、北大、中国科学院三家的局域网连接起来,共享超级计算机,像国际联网这样的事情,不在银行贷款的支持范围内。所以我们接下来遇到的就是资金问题。如果国际联网,我们需要自筹经费,420万美元的贷款和国家计委的拨款我们不能使用。
第三,因为NCFC是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按照世界银行的规定,国际专家组要不断地来中国检查。专家组只认可NCFC项目书上的内容,不关心我们国际联网。他们认为,我们的校园网都建好了,应该赶快去买一个主机,任务就可以完成,就可以结题了,为什么要进行国际联网呢?这简直就是不务正业。国际专家组每次来中国检查,都对我们有一些批评意见,我们没有办法,只好接受批评,暂不改正。
第四,要进行国际联网,在当时的条件下,必须要租用电话线。电话线是电信的基础设施,当时邮电部对基础设施的管理和收费制度有严格规定,一家用一根电话线,如果你要把你的电话线两家共用或者出租给别人,就要两倍、三倍甚至更多倍收费。因为这个收费制度,我们再三地去跟邮电部解释,说互联网本身是大家资源共享,中国科学院租了这根线不只是自己用,我们要跟清华、北大共用,还有北航、北理工大学,它们知道这个消息以后也都要求上网,所以我们租用这根电话线是要给多家单位共用。邮电部说什么也不理解,说这跟它的制度不相容。
第五,美国对中国要接入它的主干网心存戒备。美国认为我们有可能会“窃取”它的军事机密。到1993年底,我国接入全球互联网的所有技术问题都已基本解决,但钱华林跟我说,不知什么原因,网络就是不通。后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我们得知,中国之所以接入不了世界互联网,是技术以外的一些障碍。尽管当时没有明说,但大家都心照不宣。
尽管困难重重,但管委会上下一条心。国际联网的经费,由国家科委高新司、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自愿分担;在我们多次拜访商谈之后,邮电部也破例允许我们以正常价格租用国际信道。最后,还需要设法解决美国方面的问题。为此,中国科学院正式向国务院报告请示,很快便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邹家华、宋健、李岚清、罗干等同志都在报告上签了字。1994年4月初,我趁去美国开会之便,拜访了美国主管互联网的自然科学基金会的负责人,说明NCFC的性质、国际科研合作对互联网的迫切需求,以及我们联网的目的。最终,我们达成共识,美国同意我们接入互联网主干网。
1994年4月19日深夜,在NCFC的机房,当夜值班的一位年轻工程师李俊忽然发现自己能进入世界互联网了,不禁喜出望外。他后来回忆说:“当时我忽然发现自己能联网了,美国互联网上的一些东西我都能看到了,我兴奋得简直难以形容。”他欣喜若狂,还说:“我是中国进入全球互联网的第一人!”据他讲述,当晚他还留了一个心眼儿,没有打电话给任何人,连领导也没有告诉,想自己先玩一会儿再说,第二天上班才向领导汇报。这听起来虽然很有意思,但也可见当时我国科研人员对互联网的渴求。由此,1994年4月20日,被正式认定为中国开通全球互联网的纪念日。
虽然接入国际互联网不是国家给我们的任务,但是当我们迈出了这一步,还是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承认。全功能接入全球互联网在1994年被我国媒体列为国内十大科技新闻之一,被国家统计公报列为1994年重大科技成就。不过,从互联网引入中国的过程也可以看出,互联网进入中国,确实不是八抬大轿抬进来的,而是从羊肠小道走上了康庄大道。
我国的域名服务器曾由一位德国教授代管
互联网正式进入我国后,为了适应管理和服务的要求,在中科院原有的计算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即CNIC(Computer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CNIC成立后,受命完成中国国家顶级域名服务器的设置,使得中国顶级域名.CN开始向国内网民提供域名注册服务,并于1997年经政府主管部门授权,正式建立中国互联网国家顶级域名运行服务机构CNNIC(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说起中国顶级域名.CN,背后也有很多故事。互联网进入中国前,中国顶级域名.CN,一直在德国的卡斯鲁尔大学,由佐恩教授替中国义务管理。因为当时中国没有任何单位能够去操持进入互联网的这些事。北方计算机研究所(隶属于当时的兵器工业部)有一位王运峰教授,因为早年留学德国,改革开放以后,他领导的团队开始跟德国卡斯鲁尔大学的佐恩教授合作。1990年,在佐恩教授的帮助下,中国顶级域名.CN在全球互联网根服务器上成功注册,域名服务器被放在了德国的卡斯鲁尔大学,由佐恩教授义务替中国管理。
1994年,又是在佐恩教授的配合帮助下,我们把国家顶级域名.CN服务器移回了中国。1997年经政府授权后,由CNNIC向全球正式提供.CN的域名服务。
为建立中国的域名体系,我们当时邀请了很多国内有关专家参加此项目。其中有钱天白,他是王运峰先生的助手,一个年轻的工程师。他被我们邀请来后,以NCFC管委会的名义,进行了很多工作,比如参加互联网国际学术会议、参与设计中国的域名体系、帮助顶级域名服务器移回中国等。钱天白和NCFC以钱华林为首的团队合作得非常愉快,被誉为计算机互联网领域的“二钱”。非常可惜的是,钱天白英年早逝,没有看到互联网在中国真正的灿烂辉煌。
中国发出的第一封电子邮件
在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早期,除了NCFC团队以外,很多科学家、工程师对互联网都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工作,成果不菲。
比如,早在互联网进入中国前几年,国内就已经有人在使用电子邮件。其中被全国网民熟悉并记住的,是1987年王运峰团队发出的以“跨越长城,走向世界”为主题的电子邮件。这被视为中国成功发送的第一封电子邮件。但人们不知道的是,早在这以前的1986年,我国就已经有人在使用电子邮件了。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的吴为民教授,是一位从美国回来的科学家,他所率领的团队在1986年就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通过电子邮件进行沟通。当时他们需要跟CERN交换大量的数据,如果这些数据都用打长途电话的方式进行交换,费用太贵了,所以他们在网络传输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从1986年成功运用电子邮件之后,他们就开始使用计算机网络来沟通、共享文件。高能物理所发给CERN的邮件可能因为没有任何人文色彩,所以被网民忽略,网民只记住了邮件《跨越长城,走向世界》。
虽然大家一致认可中国第一个实现全球互联网全功能连接的是由清华、北大、中国科学院组成的三角网NCFC,但是除了NCFC团队以外,当时确实还有很多的科学家、工程师以及研究、教育机构和企业都为互联网在中国的早期发展做了很多铺垫性的工作。
NCFC建成后,各高校和中国科学院分别把自己建设的北京的网络向全国范围扩展。1995年5月,中国电信开始筹建全国公用的计算机互联网、骨干网Chinanet,并在1996年正式开通服务。到这时为止,互联网才可以说基本上开始了在中国的安家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