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不开的小兔子
2019-09-11程祥玮
程祥玮
1~3岁的宝宝,开始懂得自己寻找安全感,依恋物对他们来说,是有生命和情感的,并不是妈妈眼中脏乎乎的一只小玩偶。
妙妙有个很脏的毛绒玩具小兔,走到哪里都拎着它的耳朵把它带到哪里。吃饭的时候,她会把小兔子放在桌子上,自己吃一口,给它假装吃一口;睡觉的时候必须抱着它;最要命的是如果出门没带小兔,那不管怎么着急都必须回家取,否则妙妙就会哭得死去活来。妈妈很担心,她知道孩子会有依恋物,但不知道妙妙这样的情况是不是正常。
很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依恋物,这是他自己找到的一种适应周围环境的方式,可以帮助他缓解内心的焦虑和紧张,其实可以看作是孩子的一种成长。
依恋物各种各样,除了毛绒玩具,还可能是小毯子、一块旧积木,甚至是孩子自己的手指头。这种现象经常会持续到孩子四五岁,妈妈不必太担心。
父母应该怎么做?
接受孩子的“寶贝”
在大人眼里,玩具就是玩具,但在孩子眼里,它却是珍贵的宝贝,是陪伴他度过一次又一次害怕、紧张、失落时刻的小伙伴。所以,当孩子外出时,尤其需要带着他的“宝贝”,这需要父母格外理解,甚至在出门时帮孩子想着带上他的“小伙伴”。千万不要因此批评孩子,甚至强行拿走孩子的依恋物,这会让本来就感到不安的孩子更加无助。
其实,如果孩子带着自己的小兔子或者小熊就能够好好吃饭或者好好睡觉,那么,让小玩偶陪伴孩子就成了不错的、让生活变得简单的方法。
借来教孩子表达情感
孩子还没有学会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父母不妨借孩子的依恋物教会孩子表达。比如妙妙生气时,妈妈可以说:“妙妙,小兔子还不知道你为什么生气了,你可以告诉它吗?”这样,当孩子难过、害怕、生气的时候,就能够把依恋物作为倾诉的对象,找到情绪宣泄的出口,这样可能会减少很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出现的行为问题。
提升陪伴的浓度
孩子需要依恋物的时候,往往是感觉比较紧张或者觉得无事可做的时候。比如很多孩子在睡前特别需要依恋物,是因为他可能正处在练习独睡的阶段,或者是父母为了让他尽快入睡,在睡前一直不理他。那么如果父母特别担心孩子对玩具的依赖,就需要自己亲密地拥抱孩子,为他唱歌或者读故事,让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中入睡。还可以这样告诉孩子:“你害怕的时候可以使劲地抱抱小兔子,它能帮助你,但妈妈也想帮你,宝宝害怕的时候也可以跟妈妈说,好吗?”这样孩子就知道,他有任何问题,是随时可以找到妈妈帮忙的,让他更有安全感和确定感。
如果孩子对依恋物过于迷恋,可能也在提醒我们,应该更加敏感地关注孩子,提高对孩子爱和陪伴的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