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艺术化地处理消费矛盾
2019-09-11陈敏莹
陈敏莹
隔代育儿注定是这个时代最普遍但又最难以厘清的话题,其中两代人因为消费观而出现的矛盾似乎更为突出,弄不好就殃及孩子。想解决这样的矛盾,需要我们寻找一种既有分寸又和谐的艺术方法。
这么贵,还买个不停,真是拿钱不当钱。”玲玲的婆婆每次看到玲玲给女儿买食物、衣物、玩具、图画书,都会埋怨她大手大脚。那些小小的看起来不起眼的衣服,每次翻看标签都会吓老太太一跳一四位数!是不是眼花了?!那些瓶瓶罐罐的食物,为啥多了些外国字价格就翻了十几倍?差不多同一类的玩具,没什么字翻几页就看完的书竟然都那么贵!开始婆婆还忍着不说,后来实在是忍不住了,就开始唠叨、数落,逢人就说儿媳妇不知道过日子,败家!而且惯孩子,孩子早晚得毁在她手上……
但是,自己运营育儿公众号的玲玲当然不这么看。她是公司合伙人,经过年轻时的拼命打拼,已经到了不愁收入的阶段,在她生活的圈子里,大家都给孩子买高品质的食物和玩具,而且她还是一群妈妈拥趸的“时尚教主”,当然不能让晒出去的女儿照片显出任何“土”的感觉。更何况,她深深地了解图画书和玩具能促进女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当然在这方面的开销也不会吝啬。在玲玲的熏陶之下,孩子对物品也很有主见和要求,当奶奶带她买东西时,最经常数叨的一句话就是:“这孩子,就是被你妈带坏了!”
此情此景,是不少隔代家庭的烦恼,即使没有这么极端,老一辈人埋怨年轻父母乱花钱、大手大脚的情况实属常见。看到好看的衣服,好玩的玩具我们都想买给孩子,但在老一辈看来这些东西都不实用,乱花钱!
这样的矛盾如何调和?难道我们只能改变自己的生活模式吗?还是以育儿专家的形象出现在老人面前,用育儿大道理把老人批驳得一无是处?似乎都不够好。来看看我们该如何应对。
放下对错,艺术化处理4部曲
大多数年轻人都有物质较为丰富的成长环境,老人们却有他们当年生活的各种苦楚,不同的成长环境形成的消费观,如何能分清谁对、谁错呢?在家庭关系中,放下关于对错的争论是最重要的。之后,我们才有智慧去做出艺术化的处理,实现育儿生态环境的最优化。
理解为基础
祖父母这代人当年做父母的时候,和我们所处的时代太不同了,简直可以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即使是我们自己,身处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也经常有跟不上的感觉。
所以我们应该从内心理解他们的不安和焦虑,知道即使是唠叨和数落,他们也是在为我们担心,怕这样的生活方式不够安全,更会养出太娇贵、难以吃苦的孩子。理解老人唠叨背后的担心,有助于我们进行下一个步骤。
自省是平衡点
祖父母的担心虽然有些过度,但并没有错,孩子未来要花钱的地方还很多,未来社会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也难以想象。所以适度地进行积蓄、理财是非常必要的行为。
另外,考虑到这个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克制冲动消费的习惯能够帮助我们将认同的“环保”理念付诸实践。
最后,现在确实有不少人都在反思“富人穷养孩子,穷人富养孩子”的情况,我们也需要在养育资金的投入上进行权衡:究竟哪些消费才是真正为孩子将来有更好的发展而进行的,哪些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弥补自己童年的遗憾。自省之后,我们很容易在某些消费层面上与祖父母达成共识,找到平衡点,实现家庭和谐的最大化,同时也实现家庭财政利益的最大化,一举两得。
遮掩为过渡方式
遇事总要辩出黑白高下,绝不是隔代育儿中的好办法。碰上并没触犯原则性的问题时,我们要学会善意“退让”,这种退让,有时候是一言不发,但更多时候需要有意而为,才能让长辈更安心地加入我们“团队”,助我们一臂之力。
在消费观念这件事上,既然老人一时难以接受我们给孩子选择高品质同时高价格的物品,那比较好的办法还是不让他们知道价格为妙,这样可以减少不少矛盾,少听到很多唠叨。
比如可以说是朋友送的、参加活动抽奖得的、打折买的等等,即使老人對此半信半疑,但至少也不会比明确地知道价格更能找到埋怨的“把柄”。其实这只需要我们不在老人面前展示自己的虚荣,说几句善意的谎言而已,并非难事。
做有效引导的高手
另外,年轻父母中的高手还会通过很巧妙的方式,引导老人理解在这个时代,高品质就意味着价格不会低。比如给老人买东西,带老人外出吃饭、旅游时,不管老人满意或不满意,都反复强调“一分钱一分货”的理念,老人就会慢慢接受,想给孩子用些好的东西,就得花更多的钱。
在给孩子的消费上,比如我们想让图画书顺理成章地进入家庭,可以带老人一起参加故事会,让老人自己体验图画书好在哪儿,孩子有多喜欢,再加上我们能主动调整买书与带孩子去图画馆、绘本馆的花销,老人当然也就没什么理由反对了。包括给孩子买食品、衣物、玩具都是这个道理,让老人认同好东西有其相应的价格,是比上一步的“善意遮掩”有更好的做法。
关于隔代育儿,“统一战线”的说法虽然很理想,但做到确实很难。包括那些自己身体不太好、为儿女着想但又不情愿来带孙辈的老人,“怎么带好孩子”对他们来说要求太高了,“怎么好带孩子”才是最基本的问题。理解了这点,老人不爱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老人听不得孩子哭要什么给什么的溺爱、老人追着喂孩子等等这样的做法也就能被理解了—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孩子眼下的安全,是孩子现在能吃好、喝好、别生病,至于哪些做法能让孩子的未来发展得更好,都不是他们最关心的。这些矛盾并不是我们简简单单地灌输些科学育儿理念就能解决的,需要在理解祖父母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找出每一种矛盾解决的巧妙机关。这是生活对我们的历练,但也是提升生活智慧的“实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