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JITT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学设计

2019-09-11汤春华付海娟高伟聪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语法结构网页教学模式

汤春华,付海娟,高伟聪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山东 威海 264504)

引言

在当前的网络信息时代,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是当前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方式是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ITT(适时教学)模式是近年来美国和加拿大等高校中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实现了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完成了课程的全过程教学,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是解决目前高等教育中学生被动学习和教学质量不高的有效方式。

在JITT教学模式中,教师把整个课程教学分成了“基于网络的学习”和“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两个部分。课程教学分成了课程预习、课堂教学和难题探究三个过程,JITT教学模式的框架如图1。

图1 JITT教学模式的框架结构

图2 JITT教学模式的流程

在课前预习过程中,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要求从网络上发布课前预习内容,设计预习问题,学生通过学习预习内容完成预习问题,把预习结果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预习反馈情况调整优化课堂授课内容及教学设计,确定课堂授课主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确定的主题在学生中展开讨论,也可以穿插演示、角色扮演、练习或者动手实践等方式完成课程知识的学习,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或者实践结果进行知识汇总和深化,从而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在难题探究阶段,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设计相应的问题,学生通过完成问题达到深化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教师根据难题探究反馈情况准备下一节课的课程学习内容。这三个过程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在反复的学习过程中实现螺旋式上升,实现知识的传授及深化。

JITT教学模式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提倡学生在课前、课上和课后运用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了学生认知发展和创新能力。

一、课程特点

《JSP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动态网页编程技术课程,以Java为编程语言,结合JSP标签和HTML标记语言,完成动态网页的制作。课程的主要特点是掌握JSP技术的灵活应用,实践性很强。课程教学周期为18周,每周6节课,2节理论课,4节实践课。理论课在多媒体教室完成,实践课在软件实训室完成。

二、学情分析

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着自卑心理严重、依赖心理强、自制能力差和渴望被认可的特点。为了得到更加具体准确的信息,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某校2017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学习动机、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技能等。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90%以上的学生希望将来从事的工作与计算机相关,在校期间能够多学习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40%以上的学生喜欢利用计算机进行打游戏、看电视剧和淘宝购物等娱乐活动,60%的学生喜欢利用计算机进行知识的学习;85%以上的学生喜欢自己的专业,喜欢体验式实例教学方式,比如讨论、模拟实践、角色扮演等方式,在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95%以上的同学通过了计算机等级考试,能够应用Dreamreaver软件完成静态网页的制作;85%以上的同学喜欢先预习功课再讲课的课程学习模式。

三、基于JTT的《JSP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设计

JITT教学模式是通过网络平台实现的,需要平台显示教师发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并能够完成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实现反馈数据的统计与管理。而Moodle网络教学平台是模块化动态管理的在线学习平台,它包含作业、交流和课程管理等多个模块,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网络课程学习管理系统。下面是基于moodle平台的《JSP程序设计》课程网络教学活动截图,如图3。

图3 《JSP程序设计》课程网络教学截图

(一)预习问题设计原则

教师在上课前需要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情况,哪些内容能够理解,哪些知识理解模糊、出现分歧,哪些内容学生理解困难等,并及时调整教学设计。获得这些信息的方式是通过预习问题实现的,如何设计好预习问题是JITT教学模式的核心问题,经过文献分析,总结出设计高质量预习问题需要遵守的7大原则:

1.目的性。预习问题的设定是为了让教师清楚学生对前导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新知识的理解接受能力。因而在设计预习问题时,要根据授课需要明确目标,剔除无关紧要和可有可无的问题,使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和恰到好处,能够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目的。

2.重要性。设计预习问题的重要性指的是围绕知识点能够设置多个问题,选择能够提到点子的预习问题。

3.争议性。设计预习问题可以设置具有争议性质的问题,通过学生对争议问题的回答能够掌握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广度和分歧点。

4.专业术语普通化。专业术语有时让学生感到陌生,理解起来有障碍。因而在设计预习问题时尽量使用日常用语,方便学生的理解,增强学生完成作业的信心。

5.有趣性。设计预习问题要从生活中寻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这样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从而达到预习的目的。

6.限制问题数量。过多的预习问题将使学生产生疲惫和厌烦心理,过少的预习问题不能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情况。因而设计预习问题时要根据即将授课的知识点的多少合理设置问题数量,一般问题数量不宜超过10个。

7.把控问题深度。设计预习问题时应该根据学生认知特点由浅入深地设置问题,使易、中和难题的比例适当,使问题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梯度。这样能够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不断深化理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单元预习问题的设计

选取《JSP程序设计》课程的核心单元第6章JSP内部对象进行实践,该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包括request和response对象及其常用方法的使用,需要的前导知识是:

·掌握利用Dreamreaver软件开发动态网页的步骤

·掌握html网页结构

·掌握表单的使用方法

·掌握input标记的type属性的7个类型标志和6个属性的用法

·掌握textarea标记的使用方法

将上述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结合设置预习问题的七个原则进行预习问题的设计,这一章设计的预习思考题如下:

1.使用JSP技术生成的动态网页扩展名是,生成动态网页使用的开发工具是。

2.HTML网页表单的语法结构为。

3.input标记的type的属性值有个,分别是,代表的含义是。

4.input标记的属性有个,分别是,代表的含义是。

5.写出texarea标记的语法结构,它的作用是。

6.request对象的语法结构是,表示的含义是。

7.response对象的语法结构是,表示的含义是。

8.request对象的常用方法有哪些,语法结构是什么,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9. response对象的常用方法有哪些,语法结构是什么,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在Moodle平台显示的预习问题截图如图2。

图2 预习问题截图

相关的预习参考资料:

学习资料:http://www.javapro.com/201808study.html

学习视频:http://www.javapro.com/201808study.mp4

(三)分析预习结果

学生使用自己的账号登录网络平台完成预习问题,分析预习问题反馈结果,获得以下信息:

1.JSP基础知识

第一道预习题,100%的同学回答正确,说明全部学生已经掌握该知识点。

2.html语法

第二道表单的语法结构问题,60%的同学回答正确;第三题和第四题关于input的属性问题有70%的学生回答正确,type的7个类型有65%的学生回答正确;第5道预习题,50%的回答正确。

3.request及response对象

第6道预习题,60%的学生能够正确写出request的语法结构,但对request含义的理解各种各样,如“客户端的一个请求”,“携带了请求方的信息”,“得到客户端的请求信息”等,理解正确率仅为10%。

第7道预习题,70%的学生能够正确写出response的语法结构。对于response对象的含义,有60%的学生认为是“向客户端发送一个响应”,理解正确,但是发送什么响应以及响应数据是什么,只有5%的学生能够回答正确。

第8道预习题,65%的学生能够正确写出request的常用方法的语法结构,但是只有10%的学生能够回答正确方法如何使用。

第9道预习题,50%的学生能够正确写出response的常用方法的语法结构,但是只有2%的学生能够回答正确方法如何使用。

(四)依据分析结果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理解request和response对象的用途。

·掌握request和response对象的常用方法的使用。

·灵活应用request常用方法获得客户端提交信息的方法。

·灵活运用response常用方法实现网页重定向的方法。

教学课时:

理论讲授2个学时,实践训练4个学时。

教学资源:

利用Dreamweaver8完成网页编程,利用Apache Tomcat 6.0.37web服务器运行网页,显示网页结果。利用PowerPoint2010制作课程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项目案例引入。教师向学生展示授课项目中的一个动态网页案例,引入新知识。

·巩固旧知识。通过动态网页案例引导学生复习Html表单结构、input标记属性含义及使用方法和textarea标记的使用方法。

采用的方法:请5位学生讲解这些旧知识,教师针对模糊点进行详细讲解。

·引入新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制作动态网页的新知识-request和response对象,显示学生预习情况;每4-5人组成一个小组进行讨论,讨论5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讲述讨论结果;教师根据讲述情况进行总结,对知识的模糊点进行详细讲解。

·让学生编写一个使用request和response对象方法的动态网页。

·根据学生编写结果,教师进行知识总结。

(五)难题探究

教师根据本节课的知识重、难点给学生布置作业,通过作业反馈进行下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

结论

JITT教学模式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程改革,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加强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逐渐实现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猜你喜欢

语法结构网页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基于HTML5与CSS3的网页设计技术研究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CSS的网页导航栏的设计
基于HTML5静态网页设计
基于URL和网页类型的网页信息采集研究
长沙方言中的特色词尾
浅析古代汉语的名词动用
培养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