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护理中 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

2019-09-11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20期
关键词:产时出血量产后

陈 芳

(江苏省人民医院浦口分院,江苏 南京 2118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纳入产妇80例,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人数各40例,产妇年龄为20~45岁,平均年龄为(32±2.54)岁。平均孕周为(37.5±2.6)岁。两组产妇基线资料差异对比不明显,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施以常规护理,产妇在住院过程中,护理人员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疏导患者心理状态,使产妇明确产程相关知识,消除产妇对分娩的恐惧感[1]。

观察组患者施以综合护理,护理人员陪伴分娩产妇,讲解分娩过程涉及到的知识,并以幽默的讲解方式缓解产妇情绪,使产妇战胜对分娩的恐惧。为患者营造舒适的分娩环境,控制室内温度及湿度,清理器械,观察各项仪器是否功能完善,分娩过程中按摩产妇子宫,使产妇宫底松弛,按摩过程中需保持合适的力度,避免为产妇带来不适感[2]。护理人员观察产妇分娩情况,在无菌条件下展开有效引导,并及时止血,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护理人员指导产妇清洁外阴,防止感染问题发生。护理人员展开对产妇的健康教育,针对出血问题进行探讨,使患者明确止血方法,注重自我管理,为产妇展开出院教育,加速产妇的恢复时间。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表现及出血指标、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21.0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标准差利用±表示,并利用t检验,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产妇出血量指标对比

两组产妇在分娩整体流程中,观察组产妇出血量比对照组产妇少,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产妇出血量指标对比(mL)

2.2 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对比

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 论

产妇产时出血与分娩过程有关,采取一定止血手段能够有效控制。产后出血为产妇分娩后引发的并发症,该并发症容易造成预后发生不良反应,严重患者面临生命危险[3]。产妇产时及产后展开综合护理,利于降低患者分娩后的出血量,使患者安全风险。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将患者作为中心,展开综合性服务,在分娩前讲解分娩知识,使产妇意识到分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可能发生的问题,保持稳定的心态。在分娩过程中,护理人员陪伴于产妇身旁,对产妇予以鼓励,缩短产妇产程,控制分娩过程中的不利因素。护理人员需注重分娩过程的温度及湿度变化,与医师做好配合,使患者分娩过程更加顺利。分娩后,记录患者出血量,将患者转入常规病房,为患者做好保温处理,并记录患者术后1 d出血量。在本次实践过程中,观察组患者施以综合护理,产妇出血量指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产时出血量为(175.1±14.8)ml,对照组患者产时出血量为(208.4±15.6)ml,观察组产妇产后及产后1 d出血量分别为(11.05±15.8)ml、(301.4±31)ml,对照组产妇产后及产后1 d出血量分别为(210.2±15.4)ml、(374.8±42)mL。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为95%,对照组产妇护理满意度为77.5%,差异对比明显。因此,在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护理过程中,施以综合护理利于改善临床护理指标,提升产妇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产时出血量产后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产时整体护理对分娩正性作用的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于产妇产时、产后出血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联合产时体位管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及意义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