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联合缩宫素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及可行性研究
2019-09-11许晓杰曹小燕
刘 佳,许晓杰,曹小燕
(商河县人民医院,山东 济南 251600)
产后出血,一般是指在产妇自然分娩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毫升,或者剖宫产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超过1000毫升。随着医疗技术的成熟和完善,虽然在临床生产的过程中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的几率已经有所降低,大概维持在2%~3%,但是,一旦出现,就会降低产妇抗体,诱发感染,严重时甚至会造成产妇的死亡[1]。为此,本次研究主要针对米非司酮联合缩宫素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及可行性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从我院妇产科里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110例产后出血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为20~39岁,平均为(25.69±3.42)岁,孕周为34~40周,平均为(3 5.5 5±2.6 5)周;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21~38岁,平均为(25.42±2.85)岁,孕周为33~40周,平均为(36.02±3.12)周。从临床资料来看,两组产后出血患者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的缩宫素治疗,当产妇顺利分娩出胎儿以后,通过静脉注射的方法,向产妇的子宫部位注射2.5~5单位的缩宫素(生产厂家:四川省成都市海通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51021983)。
观察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缩宫素治疗,缩宫素的注射办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只是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医护人员佩戴一次性医用手套向产妇的直肠塞入25 mg米非司酮(生产厂家:上海新华联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629)。
1.3 观察指标
用药2小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阴道出血量和临床疗效。参照我院拟定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显效,表示用药0.5小时后,产妇的出血量小于50毫升;有效,表示用药1小时后,产妇出血量小于100毫升;无效,表示用药2小时后,产妇出血量大于500毫升。
1.4 统计学标准
此次研究结果通过SPSS 22.00软件处理和分析,临床总有效率采用百分比(%)表示,用x2检验,当P<0.05,说明此次研究数据对比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产后出血患者的有效率为96.37%,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患者的8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产后出血患者的疗效对比[n(%)]
3 讨 论
产后出血多是由于孕妇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出现裂伤,以及胎盘因素等造成的[2]。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势必会对母婴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一定要正确、及时的对待孕妇产后出血的问题。
研究显示,观察组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37%,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患者的83.64%,两组结果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这样的结果说明,米非司酮与缩宫素的联合治疗能够有效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单一的缩宫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子宫收缩,但是,其剂量却很难把控,一旦剂量饱和,很容易降低作用水平,限制应用范围。米非司酮的使用,在增加产后子宫的平滑肌张力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子宫内压,加速子宫口的快速闭合,从而实现止血的目的。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联合缩宫素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值得在临床范围内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