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关于“社工流转”的思考与分析
2019-09-11王洁赵慧陈国威孙安华王小康
王洁 赵慧 陈国威 孙安华 王小康
(山东理工大学,山东 淄博 255000)
一、概念提出
社会工作最先起源于英国,后传入欧美等发达国家。随着发展中国家与世界的接轨,助人自助的理念也相应的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目前我国大陆社会工作的发展主要以机构和社区为主,这在促进社会工作大陆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社会工作的分散化。由于没有统一的规范以及机构类型的单一,在开展社会工作时,往往造成时间和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和利用。针对这些情况,我国付琦、侯喜春等教授提出了社会工作产学研一体化,旨在实现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专业研究以及应用实践的对接。此后又相应的扩展到了医疗、社区养老、未成年人矫治等领域,旨在实现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建设。
通过对社会工作一体化的探索以及经验总结,我们开始提出了社工流转的理念。由于社工流转目前还没有学者提出正式的概念,我们也只能将其粗略的描述为:在政府宏观调控和支持下,利用互联网,建立社工平台,将企业、市民、教育、医疗等引入到社工运转,同时将不同社工机构联合,实现社工流转。在整个社工流转的过程之中,社工人才的流转是重中之重,通过打破地域、机构等限制,实现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二、社工流转内涵分析
社工流转是在社工一体化内涵的基础上提出的。分为社会工作基础工作和延伸工作两个部分,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本土化需要。具体社工流转运行模式如图1
在上图之中,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仍然是为困苦人员和案主提供必须的精神支持。为了更好的实现目标,相应的对人才进行流转。人才流转由三部分组成,包括不同社工机构之间的社工人员流转、对社工需求人员(案主、困苦人员、市民、企业)的转介和不同平台之间的社工流转。除此之外,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资源延伸。在以社会工作为核心的前提之下,通过对政府、企业、普通市民、高校相应的纳入对接,实行有效循环。
社工流转的一切运行借助互联网,将各种类型,各个地区的社工机构登记并纳入政府统一的社会工作运转系统,实现全国联网,分为网上服务和线下服务两部分。使有需求的人群能够直接得到最适合的服务,打破因地域、自身消费水平不足、机构能力有限等所造成的不必要损失或伤害。同时,能够倒逼社工机构提升自身服务,由于人才流转和全国同类社工机构的存在,可以对机构形成人才流走、机构竞争的双重压迫力,改变过去机构“形同虚设”的乱象。最重要的是,社工流转可以充分促进不同地区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大陆社会工作发展模式的探索工作,减少人才不足,不敢试错、不便监管等的束缚,加快大陆社会工作发展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三、目前社工流转推广及可行性分析
社会工作的发展将是一个长期的“论持久战”,但是伴随着经济转型升级,社会工作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职业。每年两会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都会成为一个关注的焦点。构建中国特色理论体系、加强本土化建设、杜绝照搬西方模式等都是大陆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的问题。因此,面对这些问题,我国目前初步开始着重建设社区社会工作,实行社区内专业社会工作队伍建设,旨在走一条与西方和而不同的社会工作发展之路。
为了更好地对社工流转进行分析,我们也将社区和社工机构作为了着手点。通过对淄博市张店区进行样本问卷调查,我们分析出了社工流转面临的几个现状和问题:
(一)社区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了解欠缺
由于国家和社会对社会工作人才的大量需求,但在现如今专业社会工作者供不应求的前提下,实行了就地社区工作者专业化改造的政策,这在促进解决缺口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水平,造成了社区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水平的参差不齐,甚至部分已经考取社会工作资格证书的社区工作者仍然不能将社区居委会人员和社会工作者区分开。这不仅影响了社会工作在社区建设的进程,也减缓了社会工作社会认知的形成,不利于社工流转的社会化。
(二)专业人才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社区内社区工作者原有工作业务较强,有自己的独特解决问题方略。但是,在社会工作所需的专业个案、小组、社区等技术上相对欠缺,且对互联网的专业利用率并没有达到所需水平。社区内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较少,大多为非社会工作专业,在社工流转的能力上还有提高空间。
(三)现有观念束缚阻碍社会工作建设
在我们的调查访谈过程中,对于社会工作等这种新事物,社区群众对它的接受需要经历一个缓慢的过程,并且相比较社工机构而言,社区对于社工流转的态度更加谨慎,希望在原有社区的工作模式下进行日常事务处理,对新事物的探索想法较弱。
另有在社会工作建设的进程中,由于原有行政体系的存在,社区社会工作者处在职责不明的位置,缺少专业社会工作者,往往出现权责不明的情况,专业的社会工作岗位建设势在必行。
(四)社工机构水平不一
目前社工机构的服务类型和服务质量各有差异,在社工流转的发展过程之中,对于社工机构的优胜劣汰会更加激烈,同时对社工机构的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社工流转推广的建议和方略
(一)推动社会工作的普及化
社工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普及不足,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对社会工作的了解认知较多,需求量、认可度较好,而其他地区相对了解程度较低,宣传普及工作不到位。社工流转的发展在社会工作建设工程中,也可起到宣传推广作用。
(二)加强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本土化建设
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程度在一定水平上代表了人民大众的需求程度,专业化越高,服务质量越好,对社会的受益度越大。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社工队伍,是未来探索的方向之一,,也是社工流转的必要前提。因此需要提高社会工作者的技术水平和教育程度,形成具有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社工流转特色道路。
(三)进行社会工作职业化建设
社会工作职业化建设是社会工作发展的必要历程,建设专职的社会工作者,是破除社会工作发展难题的重要举措。针对我国社区发展的现状,只有承认并尊重社会工作的地位,形成对等的职业岗位,才能更好地保证社会工作独立自主的稳步探索,也才能为社工流转提供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支持。
(四)完善机构职能,互联互通
社工机构是社会工作的一个主阵地,努力建设一流的社工机构是其追求目标。只有破除社工机构大而不精、效率低下等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工作的作用,使社会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国计民生。同时,不断完善社工机构的职能,实现优势互补,借助社工流转的优势,从而实现机构之间、群众之间、机构与群众之间的互联互通。
结语
社会工作者是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的几类人才之一,一个国家的社会工作水平,也从侧面反映了社会福利的完善程度。发展社会工作者,也就是在为社会福利的恰当分配寻找守护人。
目前我国的社会工作事业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但是不可避免的也面临了一些问题。随着社会工作模式之争越来越激烈,也为未来的社会工作走去何方增添了不确定性,正可谓前途光明,道路曲折。但是,实现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构建互联互通的社会工作格局,是未来社会工作必须要构建的体系。因此,社工流转作为贯穿社会工作发展建设全局的一种形式,不仅有很大的借鉴意义,而且可以协助社会工作事业的全社会铺列,赋予产、学、研一体化的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