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下的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2019-09-10蔡永强

兰台内外 2019年22期
关键词:图书管理互联网时代信息化

蔡永强

摘 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中国的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更是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图书管理工作有必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尽快实现信息化建设。图书管理的信息化除了能够改善过去图书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还能让管理质量和水准得到质的飞跃,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并不到位,存在很多可提升空间。为此,分析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而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设策略。

关键词: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互联网时代

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十分重要,事关我国社会服务工作的发展,更影响到国民素质的提升,因而我们必须给予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以足够的关注,同时从多方面入手争取找到提升信息化建设质量的最佳手段。

一、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1.信息化建设理念滞后

毋庸置疑,理论对实践起到指导性作用,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同样如此,只有拥有先进合理的信息化建设理念,图书管理信息化才能顺利实现。但是从现阶段来看,信息化建设如何开展、建设形式如何确定都还是未知数,很多图书管理人员自身对这些问题也没有先进独到的见解。更有甚者,一些图书管理人员甚至认为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劳心劳力的无用功,不愿意在工作中大胆突破、尝试创新,对图书管理信息化始终抱有怀疑态度,如果这种建设理念的落后问题得不到解决,信息化建设不可能取得发展。

2.信息化建设方法落后

二十一世纪是互联网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要取得图书管理跨越式发展,务必要尽快开展信息化建设。然而在当前实际的工作中,很多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方法不够完善,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尚未建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可行方案,一些细节之处只能依靠图书管理人员自行摸索,这就给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带来了质量方面的隐患。还有一些图书馆在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时候只注重馆内系统及资源的重建,却忽略借助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的重要性,这也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3.专业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信息化建设归根结底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工作,其要求图书管理人员拥有极强的信息化能力,只有尽快建立一个专业素质过关的管理人员团队,信息化建设才能初见成效。然而,目前很多图书管理人员本身对信息化技术的了解不够深刻,又缺乏理论知识和学习能力的支撑,在开展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屡屡碰壁,很难取得真正的成果。

4.信息化建设存在较多的安全风险

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只有理清图书馆现有图书资源、提升资源共享程度,才能提升资源的使用价值,让图书管理信息化发挥真正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要认识到,这种借助网络平台开展的资源共享,也会使大量图书资源直接出现在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中,给图书管理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一旦这些风险因素成为切实存在的安全问题,那么图书管理体系的整体安全性将会大打折扣,显然不利于我国图书管理事业的健康发展。从现阶段来看,很多图书馆都已经开始了图书资源的共享计划,但是却忽略了这种资源共享带来的安全问题,信息化安全管理工作团队迟迟没有建成,也没能以足够的资金投入支持安全管理系统的构建,最终留下了十分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互联网时代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实施措施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图书馆的图书管理信息化系统开始逐渐成型并且朝着成熟的方向发展,一场图书资源电子化、信息化管理的浪潮正在席卷全国大部分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这种信息化建设也确实为图书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进步,然而由于发展时间尚短、缺乏可参照案例等原因,中国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一直没能取得良好成果。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加图书信息化管理硬件投入

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硬件设备的支持,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图书馆方面必须加大硬件设备的建设资金投入,对原有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并且建立计算机硬件设备应急维修更换专项资金,在计算机硬件设备发生故障的时候第一时间进行整修或更换,从根本上保障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升级硬件设备能够有效地提升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改善以往图书管理系统运行卡顿、频繁重启的问题,另外还能够给读者提供更加便利的阅读及搜索体验,借助更加流畅的计算机设备,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书籍内容。另外,高质量的硬件设备还能有效提升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安全性,有效避免书籍资源遗失等问题,为图书管理工作的进步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强化图书信息化管理软件支持

硬件设施是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赖以开展的基础,而软件系统则是信息化建设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在互联网时代下建设图书管理信息化离不开软件系統的支持。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和升级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第一,尽快提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专业程度,保证系统的更新速度,提升其与图书资源的匹配率。第二,尽快建立图书资源库外部登录系统,让读者能够借助网络平台实现书籍资源的自助化查询及阅读。第三,落实图书外借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实现图书的智能化、自动化借出及归还,这样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将会大大降低,读者的借阅流程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简化,有利于提升图书管理的整体效率。

3.提升图书管理者信息化建设的观念

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本质上离不开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只有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他们在工作中才能尽快接受全新的工作理念,并且明确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实际内容和方法,从根本上提升信息化建设的水准和质量。另外,对于在职的、工作能力不过关的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图书馆方面需要安排和组织他们接受相应的培训和再教育活动,提升他们对信息化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同时强化相关考核工作,对经培训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进行二次审查,使他们的信息化能力、专业理论知识有质的飞跃。

4.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的知识技能培训

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仅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足够的信息化素养,更要求他们有足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才能确保他们在工作中,更快地适应信息化建设后的各项工作变更,从而确保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但是反思过去图书馆图书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不难发现,很多图书馆不注重工作人员能力的培养,仅仅要求他们能够完成本职工作即可,这种得过且过的人员培训思维显然不利于图书管理信息化发展。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转变培训理念,争取在提升人员信息化能力的同时,促进专业化知识的进步。

5.強化信息化建设的保证机制,提升服务水平

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绝非一项简单的工作,其往往具有突出的系统性和复杂性,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和发展才能最终看到成果,这就给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后续保证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必定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图书管理信息化本身是面向各种不同层面社会需求而开展的,所以,要使之更好地适应多方面的需求,就必须让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需求和社会整体发展相结合,力求得到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支持和认可,从而让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全方位、多角度的进步,形成一个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性保证机制。另外,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图书馆服务效率及服务质量,这有助于提升社会大众对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可程度,为后续信息化建设深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6.完善图书管理信息资源体系

图书馆本身就是为社会大众、为各类人群提供知识获取渠道的一种场所,强化图书馆的建设、提升图书管理信息化的水平,是增强中国国民素质的有效手段和必经之路,而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又是多种多样的,软件系统建设、硬件系统配备等等都属于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其中又以优化图书管理信息资源体系为重中之重。具体来说,图书管理者需要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借助网络技术提升阅读内容的层次和种类。另外,在这个过程中,图书管理人员应该明确地把握自身信息化建设的优势所在,完善数据资源的时候还需要明确资源的出处,在仔细核实其可靠性和准确性以后才能将之引进数据资源库,从而确保读者的阅读体验。

7.加强对图书馆建设的社会支持和技术支持

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远非图书馆自身努力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各方面支持才能取得成果,通常来说图书馆的网站等属于公益性、社会性网站,政府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并且和当地大型企业取得沟通,做好双方合作的引导工作。积极吸引社会资本保证硬件建设、软件建设的质量和成效,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质量。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知识经济的高度发展以及终身学习思路的推广,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新知识的学习和新信息的接收,而通过阅读书籍吸取新知识显然十分重要,这就给图书馆等机构的图书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几年,中国图书管理工作存在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无法为人们提供足够的图书资源支持,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达成图书资源管理高效化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付娆.基于互联网时代下的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8,(17):39-40.

[2]张延一.基于互联网时代下的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J].时代报告,2018,(12):166.

[3]曹建新.基于互联网时代下的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J].大众文艺,2018,(5):186-187.

[4]刘莎莎.互联网时代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 黑龙江科学,2018,9(15):152-153,156.

猜你喜欢

图书管理互联网时代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浅析媒体融合下的“正和博弈”
信息化条件下如何创新图书管理
谈数据挖掘为图书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