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换表达方式 让思路更清晰

2019-09-10张若冰王菊梅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9年24期
关键词:全班学生灵活运用因数

张若冰 王菊梅

古人云:“长到老、学到老”,“教学相长”。这就要求老师要樹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我在教学《乘法的分配率》时,我按照教材上的要求讲,并且强调等号两边的形式可以互相调换过来运用,可以使计算简便。看在学生配合的很好,觉得自己把问题讲透了。可是,在练习的时候,我才发现这节课的效果很差,很多学生只是知道乘法分配率的定义,真正对乘法分配率的含义并不理解。学生只知道运用(a+b)×c=a×c+b×c的形式进行简便计算,而不知道把a×c+b×c的形式转化为(a+b)×c形式来进行简便计算。如:56×97+56×3这种形式的题,很多学生只会按照四则运算的顺序计算,不能灵活运用这个定律。我在课堂上反反复复强调过多次,效果依然不尽人意,为此我感到很失落。

于是,我又写了几道题让学生练习。在我巡视的时候我发现学生对56×97+56×3这种形式的题仍然感到陌生,但是也有几个学生能正确计算。这次讲评时,我没有急于讲解,而是先找了两个学生来回答,他们回答的和我说的相同(两个积相加,而且有一个共同的因数,就等于这个因数乘另外两个数的和)。对他们回答我表示满意的同时,我又问:谁还有不同的意见?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他的解释是:97个56加上3个56,正好是100个56,答案就是5600。听到这句话,我如梦方醒,对呀!我作为老师怎么也没有灵活运用乘法的意义来解释这种形式的计算呢?这样解释不是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吗?于是我就按照刚才那名同学的说法,给全班学生重复了一下。再练习的时候我发现,学生对这样的题掌握的特别好,而且能对99×63+63这种形式的题正确计算,做到了举一反三,取得了意想不到效果。

简单的一句话,让学生掌握了解题的方法,也为我排除了心中的疑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聆听学生的发言、发现学生的不同之处。一个不同的说法,一个小小的改变,就能把我们从“失败”的边沿拉回来,步如“正途”,收获“成功”的喜悦。

猜你喜欢

全班学生灵活运用因数
灵活运用导数知识,快速解答函数问题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倍数和因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灵活运用转化思想 引领学生深度学习
灵活运用解题技巧提高思维能力
动摩擦因数的测定
利息
太阳生病了
因数与倍数问题常见错例
灵活运用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