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0潘春梅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1期
关键词:教学艺术应用方法课堂提问

潘春梅

摘  要: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激活课堂教学氛围,而且有助于教师监测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小学生正处于活跃和注意力涣散的年龄段,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加强课堂提问,凝聚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听讲效率,这样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进行有效的教学调整,最终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思维;教学艺术;应用方法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都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换言之就是提问要通过巧妙的激疑设问,才能使学生心中产生疑窦,引起积极的思考;而思考,是学习深入的源头,启迪知识的钥匙,沟通智慧之路的桥梁。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是促进课堂教学更优的教学艺术,是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的集中反映,是能真正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针对性提问,提升学生的注意力

从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必要性出发,基于小学生行为年龄特征的现实需求,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思想还不够成熟,这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经常出现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的不良状态,势必不利于小学生的课堂听讲效率,最终不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及时、有针对性地向不注意或不分心的学生提问,以有效地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开展古诗《山行》的教学活动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一旦发现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分心或做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活动,就着重向这些学生提问一些正在进行的课堂内容。这样不仅有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学内容上,而且对提醒学生的课堂行为起到有效作用,最终促使学生跟上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教师向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提问《山行》这首古诗里面都涉及了哪些事物,这样学生就马上回归到所讲的古诗教材内容中并积极思索以回答教师的问题,即使不能够有效回答也能够有效制止他们走神,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课堂提问策略可以潜在地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整体学习效率。

二、从教学主题入手提问,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

许多教材主题都蕴藏着可供学生提问的有价值的问题。学习新课时,可以引导学生从教学主题入手提出一些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自信心,还有利于养成提问的好习惯。教学新课就能设下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文中找答案,久而久之,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能形成。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要教会从课题入手提出问题的方法,做到循序渐进,稳步提高。比如教学《小鹰学飞》时,教师板书本课主题,学生齐读之后,可引导学生思考并质疑。刚开始,学生只会提出“小鹰是怎么学飞的?”这样的问题,此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像这样的主题还可以提出“小鹰向谁学飞?”“学了几次?”“学的结果怎样?”这样的问题。当学生学会了从教学主题入手提问的方法后,再学习《青蛙看海》,学生读完之后,就会很自然地提出“青蛙是怎样看海的?”“青蛙都跟谁去看海?”“青蛙看到了海没有?”“青蛙路上都遇到了谁?”这样的问题。随着年级的升高,从教学主题入手提问题,如果学生仅仅满足于提一般性的问题,提不用花费太多时间进行深入思考的问题就完全不够了。比如,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时,如果还只是满足于引导学生提出诸如“厄运是什么?”“信念是什么?”“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样相对浮于表面的问题,那么学生的思维就得不到有效的训练,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根据学生、教材以及学段的特点,在引导学生提出以上问题的基础上,还要教给学生依据自己对主题的第一感觉,或者依据预习抓住文本特点提问题。比如,本课教学可以教学生提“本文运用了大量的数据,有什么作用?”等这样的问题,能抓住教材的特点,更具有思考性,更有益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三、立足细节提问,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文章的选用都十分精巧,不仅文质兼美,而且文章中的一个句子、一个词汇甚至一个标点符号都可能饱含作者的心思,所以学生只有细心感悟后,才能够理解文章的精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掌握文章的细节,提出问题,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作者感受的理解,而且能掌握文章要表达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如在《日月潭的传说》这篇课文中描述到:“回到潭边,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大尖哥用金斧头砍死了它们,水社姐用金剪刀剪开了龙肚子,救出了太阳和月亮,人们重又见到了光明。”这时教师可以借此提问:从“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激战了三天三夜、砍死了、剪开了”看出了主人翁什么样的精神?并得出什么感悟?在这个很简单平常的问题当中蕴含的是人物内心的表达,学生研究细节处的感知了他们的舍己为人、除邪惩恶。

四、巧借结尾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课文学完后,在接近尾声时让学生提问,既可以对全篇文章进行总结,还可以向课外拓展,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如学完《珍珠鸟》这一课后,我让大家再仔细地阅读课文,赏析句子“白天,它淘气地陪伴着我;傍晚,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到笼子边,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绿叶钻进去。”还有没有深意。其中一个学生回答道:这就是信赖创造出的美好境界,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好的境界,人与人、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都能实现和睦相处的。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这类问题不但能锻炼学生问题,而且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中只有重视提问环节,不断优化提问的方式,才能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提问艺术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江茹. 浅谈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学周刊,2012(24):121-121.

[2]  王慧蓬.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应用[J]. 长江丛刊,2016(29):78-78.

[3]  劉朝瑞.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9):90-90.

猜你喜欢

教学艺术应用方法课堂提问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应用刍议
愉快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