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自主学习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科学性、实用性的思考

2019-09-10辛红霞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1期
关键词:科学性实用性信息时代

摘  要:信息时代的发展,人才需求方向的变化,促进教师不断转换教育观念,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而致力于培养学生人文意识、学科思维。因此,关于培养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意识的课堂教学研讨从理论和实践均众说纷纭。笔者思考后感受到:教师只有真正理解自主学习的科学内涵,真正领会科学性、实用性的宗旨,整合信息技术,合理有效的利用多样化教育资源,才会做好符合其宗旨的课堂教学设计,不断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意识良好习惯的养成,真正发挥历史课堂不可替代的人文教育功能。

关键词:信息时代;自主学习;教学设计;科学性;实用性;思考

【论文创新点】笔者力求在众多有关自主学习的理论中简明扼要的阐发自主学习的科学内涵。深入理解教学设计科学性、实用性的原则,结合教学实践典型案例,为一线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认识。

一、对自主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的认识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所具有的内在品质。围绕自主学习的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都比较关注的领域,从理论上讲,国外不同流派对其各有阐释。笔者仅就行为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学说谈一些认识如下: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强调学生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是通过“自我临控、指导、强化而积极主动学习的过程”②。主张通过良好的学习过程中达到实效的结果。解读认知建构主义者主张则体现为:学生“可以在理性认识自己学习能力前提下,根据现有学习任务,主动制定策略和安排学习进度的过程,即为自主学习。”③毋庸置疑二者之共性均强调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的一些要素:即学习任务、自我管理和积极主动意识。

二、对历史学科自主学习课堂教学设计科学性、实用性原则的理论认识与实践考量

1、课堂教学设计科学性、实用性原则的理解

科学性:力求课程设计与实施中着眼于从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出发,要做到内容知识准确,层次安排及方法运用符合学生基本特点。

实用性:当教学设计突出关注学情,了解学生兴趣所在,即教育家赞可夫所主张的使教学法“触及到学生情感、意志、精神需要 ”,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意识,引发其共鸣,无疑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功效。这也是一线教师做好教学设计所应该遵循的原则。

2、基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科学性、实用性教学实践的考量。

历史教育中学生自主学习的价值在于:“学生学会独立的思考,从历史的表象中了解人类社会发展脉络,从历史视角,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⑦,形成正确的人文意识。而真正立足于科学性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则与教育实践密切相连。学校教育的特点必然要求应以课堂内外的教育作为主阵地,因此,做好科学性、实用性的教学设计也自然成为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和学科思维培养的重要环节,并不断发挥重要功能。在多年教改实践和相关课题研究实践中,笔者认为,做好一个科学、实用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深入研读与理解《课标》要求及教材设计思想,是合理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

《课标》颁行多年,广大一线教师是否都真正领会了《课标》的内涵呢?《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科教育管理和评价的基础,是教材编写、教学实践、教育評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因此,研读《课标》,领会其理念及要求,是做好学科教学设计的前提。例如:2003版历史《课程标准》强调了历史课堂教育中要通过对历史事实的记忆与理解,培养基本的史学方法及史观意识,使学生进行正确的情感价值观的体验。这种基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及情感教育等三维目标的要求,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理念依据。比如学习近代史第四单元《反封建求民主的潮流》时,课标分别用列举、概述、体会等词汇,对1840-1900年西方侵华史实及中国人民抗争史实和民族斗争精神明确了具体要求,也就事实上就为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实用性、多层次性提供了参考。教师在解读这些信息后,可对于教材知识分别设计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考提升等不同层次的要求,力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前提,指导其学习过程,促进其自主意识与探究合作意识及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三,教学设计要有梯次感,要不断适应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发展的现实需要,要关注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好的教学设计,并非是好的教育资源的照搬照抄,而是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成长发展状况的实用性设计。随着学生学习进程的推进,教学设计要根据学生认知能力与思维水平的发展而不断适时调整,使设计具有维度,有梯次感,能不断引发学生历史学习中共鸣,才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发展的现实需要,才会真正做到尊重个性,发展个性,并会在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去年聆听一位外省特级教师公开课《辛亥革命》,感触颇深。授课教师精心于教学设计每一环节,科学、合理的推进学生的学习过程。

“历史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教历史而教历史,而是使学生从历史事实里了解现在,从历史发展法则里预测未来,培养人生观和世界观”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实践中如果能使学生达到经常性、主动性的做好学习、思考、探究、感悟这些基本过程,无疑要求教育者在真正领会自主学习科学精神的基础上,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原则,从《课标》理念出发,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优化结构,激发情感,运用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不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意识的良好习惯培养,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彰显历史学科、历史课堂的功能与魅力,促进学生智慧、情感、思想、人格的全面成长,这应是我们一线历史教师教育教学发展方向和共同的实践追求。

参考文献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1版)

[2]  《自主学习理论综述》(百度文库2013-12-10)

[3]  《自主学习理论综述》(百度文库2013-12-10)

[4]  《自主学习理论综述》(百度文库2013-12-10)

[5]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03版)

[6]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

[7]  《一个探究学习环节引发的思考》(郑辉《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5)

基金项目:(注:作者辛红霞,系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保康一中历史教师。此文因承担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撰写而成。项目名称:内蒙古自治区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子课题“以学生活动为主线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的研究”;课题编号:2016JGH226:)

猜你喜欢

科学性实用性信息时代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学校
信息时代年鉴出版的品牌建设
信息时代初中全学科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基于实用性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索
凤凰精选
信息时代
抢眼披风
不一样的水桶包
注重职校学生职业素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
关于青少年科幻画创作辅导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