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灭火人员伤亡原因及对策研究
2019-09-10曲彬德
曲彬德
摘要:我国是森林火灾多发的国家,每年的森林火灾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森林资源被烧毁导致自然环境受影响,生态平衡被破坏,甚至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了保护青山绿水,森林消防队伍在扑救森林火灾中上一线,打头阵,刀山敢上,火海敢闯,与每一场火魔作殊死博斗。在扑火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伤亡事故,只有很好地掌握伤亡原因,并且在灭火行动中加以克服,采取科学正确的森林灭火行动,才能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森林灭火;疲劳灭火;情况研判;紧急避险;防护装备
一、扑灭森林火灾发生灭火人员伤亡的原因
我国是森林火灾多发的国家,每年的森林火灾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森林资源被烧毁导致自然环境受影响,生态平衡被破坏,甚至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了保护青山绿水,森林消防队伍在扑救森林火灾中上一线,打头阵,刀山敢上,火海敢闯,与每一场火魔作殊死博斗。2019年3月31日,发生在四川木里的森林火灾,森林消防指战员及地方干部群众为了保护国家森林资源,在扑火过程中发生了重大伤亡,令人痛心,教训惨痛。如何避免伤亡事件的发生?只有积极地分析原因,才能找到保护方法。扑火过程中发生灭火人员伤亡,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火场情况研判不足,误入危险区造成伤亡
扑救森林火灾是人与自然的对抗,是人与火的作战,作战对象为熊熊燃烧的大火。《孙子·谋攻篇》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扑火之前要对整个火场情况进行充分分析,作出合理的扑救方案与决策。误入危险区域是因为灭火指挥员和扑火队员对火场高危险环境的形成原因研判不足,盲目闯入而导致。如果对构成火场高危险环境的火强度、地形、植被、气候、人为活动等要素不了解、不掌握,就不能准确地判定哪个区域是高危险区,就有可能误入高危险区,当火势突变形成高危险环境时,就可能导致灭火人员烧伤亡的事故发生。高危险环境火的形成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特点,高危险环境中的燃烧的小火往往会让扑火人员迷惑或不重视,扑火人员很容易放松警惕。在火势突然发生变化时,扑火人员就会惊慌失措,失去理智、失去自控,不能恰当地进行紧急避险和自救,这种情况极易发生人员伤亡。
大量事件说明,灭火人员被大火烧伤或烧亡应该是有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灭火人员是有防护逃生或避险自救机会的。只要事先准备,认真研究,仔细分析,准确判定,都能找到避险或脱险的方法。从灭火人员烟呛中毒、身体受到轻度烧伤开始,到身体被火重度烧伤,呼吸道被热浪灼伤,最后导致窒息昏迷及死亡这个过程看,只要对这个伤亡过程能够了解和掌握,就能够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人员伤亡的,从而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和措施,减少和避免伤亡。
(二)防护装备不全或防火性能差造成伤亡
惨痛的教训证明,个人防护装备在扑火过程中对减少人员伤亡起到重要作用。发生扑火伤亡事故,从被烧的成因上看,95%以上的是因为防护装备不全、防火性能质量不好造成的。从时间上看就在3~5分钟之内,时间很短。因此,只要能解决好防护装备问题,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灭火队员的伤亡。扑火人员要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如头盔、阻燃服、阻燃手套、防扎鞋、防烟眼镜、毛巾等,美国和加拿大的灭火队员还配备了避火罩。这些都是减少和避免烧伤烧亡的最基本、最有效、最容易解决的防护措施。
(三)灭火技(战)术能力不足造成伤亡
森林灭火是人与自然灾害的对抗,灭火队员的技战术能力素质决定了战斗力的形成。森林灭火专业人员少,非专业人员多,群众参与灭火很普遍,这也是森林灭火容易造成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专业和非专业人员由于熟悉和不熟悉、掌握和不掌握专业知识、业务技能的差异,造成伤害的机率也不一样。扑火队员缺少技能主要是专业训练不重视、不落实、不实用造成的。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专业训练,不断强化专业训练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森林灭火作战中灭火队员伤亡,或者大面积伤亡事故的发生。
(四)扑火人员疲劳灭火造成伤亡
我国森林灭火手段和方式仍然是依靠人力直接灭火,是人与火的直接接触,与国外相比还是相对落后的,常用灭火方式属于高危作业,危险性大,风险时刻存在。火场上,烟呛火烤,风餐露宿,灭火人员爬山越岭,身体负重,使其心理上和体力上都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先期到达火场的灭火人员常常要在火线上持续工作数十个小时,连续作战必然会导致灭火队员体力透支,疲劳过度。而人的心理及精神和体能体力的承受压力是有限度的,当达到极限时人的体能、心理及精神将极度疲劳。在极度疲劳的情况下,灭火队员体内大量的糖盐随汗流失,使灭火队员眼冒金星,四肢无力,呼吸困难,极易导致昏倒被烧。
(五)违反安全规定造成伤亡
在灭火作战中,由于灭火指挥员、灭火队员违反灭火安全规定,违背林火行为发生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特别是灭火指挥员不尊重客观实际,指挥灭火队员勇敢有余、技能不足、不遵守灭火作战要求,这些违规行为,也是导致灭火队员火线伤亡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
二、防止森林灭火人员伤亡的对策
因此,在扑火实战中,防止灭火人员遇有高危险环境而发生烧伤烧亡事故,是一个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主要对策和措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森林灭火组织指挥要合理
森林灭火组织指挥是一项特殊的组织领导活动,其实质是指挥者通过运筹决策、组织计划、协调控制,力图实现人与灭火装备器材的最佳结合,形成整体灭火、作战能力并使其增值,以必需的损耗获取扑救森林火灾战斗的胜利,从而确保生态环境、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森林灭火组织指挥正确与否,对灭火救灾全局影响重大,是决定灭火行动成败的关键因素。
森林灭火组织指挥的目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先进科学的指挥手段,采取最佳的灭火策略和灭火战法,实现对森林火灾的“打早、打小、打了”,把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实践证明,森林灭火组织指挥目的的实现,是组织指挥者在科学判断林火扑救風险的条件下,依靠有效的灭火战略方针指导,依靠正确的灭火组织原理,依靠强制顺畅的政令军令保证,运用科学有效的灭火技术手段,充分发挥高素质灭火队伍的战斗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机具装备的功能效益,依靠有力到位的综合保障来实现的。
在组织森林灭火作战的过程中,危险始终伴随着灭火作战全过程。灭火组织指挥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周密计划,科学组织。历史经验和血的教训告诉我们,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任何林分的价值都不能与人的生命相比较。如果不能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不能科学正确地实施有效的灭火组织指挥,就会造成人员的损失,给灭火队员及其家庭带来惨痛的悲剧。
(二)防护装备要齐全
在灭火作战中,灭火安全工作组织再严密、措施再得力,灭火队员如果没有避火防护装备的保护,遇到险情时也难以安全脱险。一是注重个人着装。灭火队员要穿棉料服装,不能穿化纤的服装,特别是不穿化纤的袜子和内裤。化纤服装受热时融化,紧贴皮肤上,增加对皮肤的伤害;要着套装,穿长袖、长裤,皮肤不能裸露在外,避免高温灼伤。在极热的条件的条件下灭火,单层服装是达不到防护作用的,应穿全棉内衣内裤,这样能吸收身上的汗水,有利于降低体温。二是扑火防护装备应齐全精良。参加扑救森林火灾的灭火人员一定要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防护装备必须达到防火性能精良,真正达到防火防高温的要求,而且要经过专门的质量监管部门的质量认证,尤其是扑火服、头盔和防烟眼镜防火防烟性能必须要过关。
(三)判断火情要准确
到达火场,扑火指挥员应迅速勘察火场,了解火势、烟点、地形、风向、天气、风力、植被、可燃物种类、火场面积等情况,准确判断火场情况,充分研判火场火情态势及火场危险程度,制定可行性扑火方案与决心。古语云:“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森林消防指战员在扑火过程中既要发扬“不怕困苦,不畏艰险、不负重托”的火场精神,最大限度地保护国家森林资源,更要确保人身安全,始终在确保灭火人员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实施有效灭火。要根据火情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灭火行动,当火势过大,出现飞火或大风天气出现火旋情况,人力不可逆转的时候,火场一线指挥员应果断决策撤退,避火锋芒,不做无畏的牺牲,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
(四)紧急避险要合理
火场紧急避险是在大火威胁人身安全时,扑火人员为保存生命所采取的紧急措施。在实施紧急避险时,扑火人员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坚持做到不盲目指挥、不违规作业、不冒险行动,掌握正确的火场避险方法,是确保灭火队员免遭大火伤害的最佳途径,是确保灭火队员人身安全的有效措施。1.冲越火线避险。一般在大火突然形成时,灭火队员为了减少浓烟和热浪对人构成的危害,应该用防护装具做好防护,没有防护装具时应用毛巾(最好是湿毛巾)捂住口鼻,外衣包住头部,最大限度地减少烟毒和热浪对呼吸道的侵害。而后,及时选择火势较弱、烟雾较稀的燃烧地段,迎火猛冲突破燃烧火线,进入火烧迹地避险。2.迅速卧倒避险。当灭火队员连冲跑的机会都没有时,应迅速就近卧倒。卧倒避火时,应用防护装具做好防护,没有防护装具时应用衣物先包头背皮肤不外露,再用毛巾捂住口鼻,并扒开地表,侧身迎着火线,脸贴潮土卧倒避火,待大火烧近身体时,应迅速向火烧迹地内快速滚进。如不具备滚进条件一定要卧倒不动,待大火过后立即起来扑灭身上的火,以减少伤害。选择卧倒时,要选高不选低,选湿不选干,选稀不选密。3.点火攻火避险。点火自救保安全,是火场上最为简便、最为实用的一种自救方式。点火自救关键的问题是高危险环境下,要及时选择合适的地域和掌握好在短时间内点火的技术。火点早了,人员安全了,但扩大了燃烧面积,延长了灭火时间,增加了灭火难度,加大了林木损失;火点晚了,风大点不着或烧除的面积小,避险区域面积不够,还有被烧伤的可能。再者点烧过程中,很容易形成局部的强对流,发生火势突变的情况,使灭火队员被火包围,难逃厄运,这就要求掌握好点火的最佳时机和方法。
參考文献:
王立伟,岳金柱.实用森林灭火组织指挥与战术技术读本[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