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策略

2019-09-10周文青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3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周文青

摘 要: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灵魂。优秀的教学设计对于实现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师,更应该通过创新教学设计的形式,优化教学设计的环节,来推动学生深度学习的开展和落实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核心素养”一词一时成为关注和谈论的焦点。新修订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指出该学科应该具备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大素养。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学科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出发点和大方向上应该与高中阶段是一致的,同样具有立德树人,提高学生的道德境界、法治素养、政治认同和思辨能力的使命。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灵魂。优秀的教学设计对于实现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师,更应该通过创新教学设计的形式,优化教学设计的环节,来推动学生深度学习的开展和落实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目标。

一、课程目标要转型

过去,我们追求“三维目标”,现在我们追求“核心素养”,这是我国课程改革的标志。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也要适应这一趋势,要从过去重点关注微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向宏观上注重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相关性转变。美国著名教育家理查德理查德·I·阿兰兹说过:“教学目标是设置会给教师和学生一种方向感,并帮助学生意识到他们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的目标”。[1]

学科素养是“个体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包括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实际上是三维目标的深化与整合。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对于教学目标部分一方面要坚持教学目标多元化,既要体现三维目标的要求,也要从不同核心素养角度考察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教学目标也要针对具体内容有所侧重,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教学活动等对应不同的核心素养方面有所侧重。以八下教材部分教学内容为例,分析教学目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育的导向作用。

二、教学情境巧创设

教学情境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环境,这种学习环境依教学内容而设定,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理为载体,学生置身其中,既能增强生活体验,还可唤醒道德自觉。所以,创设有效情景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意义重大。

教学情境的设计一方面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另一方面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我们要慎重选材,情景内容要具有时政性和生动性,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具有启发性和思辨性。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我们教学情景设计的聚焦点,不能为了课堂的丰富多彩而丢掉“核心素养”这个灵魂。这就要在选择情景材料时从复杂多样的社会现象中剥离出能映射核心素养的典型案例,剔除阻碍学生认识知识本质的细枝末节,让学生从好的情境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培养良好品格。如在学习《依法行使权利》这节课的“行使权利有界限”这一知识点时,设计如下情境:

2018年1月5日,在由合肥站开往广州南的G1747次高铁列车上,一位女子为等候爱人,用身体强行阻挡车门关闭,并要求列车员通知检票员放行其爱人,当时铁路工作人员和乘客多次劝解无效,造成该列车晚点发车。

学生看材料及相关视频,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该女子的行为会对哪些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探究活动二:该女子行使权利的方式是否恰当,这启示我们行使权利时应注意什么?

以上情境中的新闻时事轰动一时,众多媒体也对其进行了报道和评论,具有时政性;学生对此事件关注度较高,兴趣浓厚,具有生动性和趣味性;通过对事件的讨论和探究,便于锻炼学生的启发性、思辨性;通过探究得出结论“行使权利有界限”,启示同学们要有法律意识、规则意识、公民意识,便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教学活动需优化

有效的活动化教学是课程有效开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方式。在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尊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合作分享中扩展经验,在自主探究中增强学习能力,从而有利于初中生品格和终身发展的目标的达成。

如何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推进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建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首先,从主体上看,教学活动设计要实现“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有机统一,根据学生生活实际设计丰富、创新的活动形式,可合作探究、辩论、抢答,也可图文展示、角色模拟,教师负责穿针引线,学生负责置身其中,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其次,从时间上看,教学活动设计要做到“课中活动”和“课后活动”的统一。既要丰富课堂中学生的合作探究、话题辩论、模拟法庭等活动形式,又要丰富课后调查研究、文献收集、网络建议等,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法治意识。再次,从内容上,要实现活动设计“课前预设”和“动态生成”的统一。在活动实施过程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既要忠实于“原创”,又要根据学生探究过程中的生成内容,及时做出调整,甚至大胆创造,变囧境为机遇,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教学评价思改革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通过教学评价能够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课堂表现,有效调节教学行为,从而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提升和智力、品格的发展。

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需要,应不断探索适应现代化教育环境的科学教学评价方式。首先,要增强教学评价的综合性和多元性。[2]即不但要评价学生知识是否掌握,还要评价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是否得到发展,同时也要考虑学生个性是否得到张扬、人格素养是否得到培育。其次,要坚持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有效的自我评价有利于推动学生理性精神和公共参与意识,而他人评价相对于自我评价更客观和公正,能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有效依据。再次,要围绕议题体现教学设计中活动情景的设计思路。活动情景的设计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素养的表现正是主题活动的聚焦点。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今日的学生,就是将来的公民。将来所需要的公民,即今天所应当养成的学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道德与法治学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所以,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设计中要改变以往的设计理念,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活动的設计和教学评价的优化方面做出有效调整,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让学生习得知识和方法,形成法治意识、理性精神,实现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

参考文献

[1]richard I Arends.《学会教学(learning to teach)第六版》[M].P84

[2]张盈环: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设计反思研究

基金项目

本论文为2019年度泰安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重点项目“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核心素养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