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2019-09-10杨军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3期
关键词:优秀品质高中语文农村

杨军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优秀品质的培养倍受广泛关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思想内容和情感寄托,培养优秀品质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重点阐述通过创新语文教学观念、提倡多元解读文本、加强语文教育实践等教学手段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彰显农村高中语文课堂的时代性。

关键词:农村;高中语文;优秀品质

纵观当前世界各国的教育,均十分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和发展,注重道德品行的完善和人格的健全。语文学科作为人文性较强的学科,是塑造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学生优秀品质的重要载体。当前,农村地区高中學校因较为偏远,经济发展和信息传播相对较慢,大多数语文教师的教育观念依旧囿于传统模式,学生优秀品质的培养没有得到具体有效的落实,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关注高考考查的知识点,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文本中关于人格教育和思想品质培养的内容。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农村学校高中语文教学进程中加强对学生人格教育和思想品质培养已刻不容缓,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塑造自身优秀品质,促进学生未来道路上的成长和发展。

一、创新语文教学理念,完善学生价值取向

新时代下,新型语文课程教学观念应当分为两部分:一是转变教师自身角色定位。教师作为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引导者,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点和学习环节上的薄弱点为主要依据进行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范式的设计。二是在教学中融入新的语文课程价值观念:以语言实践为渠道,以人的解放为核心。教师可在分析文本的过程中渗透人的个性解放和优秀品质培养等相关内容,如生命意识的唤醒、自我价值的认识、独立性和个体潜能的彰显等。二者相互交融而形成的高中语文教学理念,切实为培养完善学生的价值取向发力。

例如,在指导学习《记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向学生抛出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本文写作的缘由,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态度?”着眼于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在经过思考和分析后能在课堂上勇于表达自身的见解。在课堂教学中,可能有学生的回答是:鲁迅先生写作这篇文章的用意,一是为了纪念遇害的学生刘和珍,将自己的哀痛展现在世人的面前;二是为了让中国人记住这次的血债和教训。也有可能学生会回答为:作者的情感是愤懑且哀痛的,他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纪念革命斗士,让庸人看到希望,激励真的猛士前行。在激起情感兴奋点时,教师可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这样的点评和总结:作者对革命青年的情感是沉痛悼念和高度赞扬,对反动者的态度是愤恨控诉,对庸人的情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全文以悲愤的情感为线索贯穿始终。这样便可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生命意识,使学生在刘和珍事迹的推动下追求民族和个人的解放,提升完善学生的价值观。

二、提倡多元解读文本,培育学生自主精神

高中语文教学,对文本的解读具有很大的延展性,对文章内容与情感表达的理解往往也不是唯一的,只要读者能在正确的价值观之下言之有理、能够自圆其说均可。因此,语文教师应当摒弃教学中固有的模式,提倡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知识、思维模式和生活经验等进行多角度个性化解读,挖掘出文章的多元含义,发散学生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和自主学习精神。

例如,在教学《我有一个梦想》一课时,教师在完成课程导入,指导学生总结出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后,可引领学生思考:“马丁·路德·金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演讲?”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讨论、解读。学生就不但能够依据课文内容指出以马丁·路德·金为代表的黑人境遇悲惨的现实,还能够提出演讲的目的是为了对美国政府施压,要求美国政府给予黑人自由平等的权利。此外,学生还会将马丁·路德·金本人的学习经历与对本问题的思考联系起来:马丁·路德·金15岁进入莫尔豪斯学院攻读社会学,当时学校校长公开反对种族压迫,马丁·路德·金的政治主张和未来的职业选择也受到这位校长的影响。通过问题的设置,培育了学生自主思考和深入探究的精神,进入深度学习,使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发挥自身创造性,多元解读文本。

三、加强语文教育实践,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感受力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往往取决于他们的生活积累,当知识与其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时,学生便能自主联系生活经验对知识进行分析和揣摩,收获良好的情感体验。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还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开展语文教育实践活动,拓宽学生发现语文知识及资源的范围,在实践体验中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健全的人格。

例如,在教学《雷雨》这篇课文时,教师可组织学生依据课文中的部分情节进行情景剧排演的实践活动,参与演出的同学每人认领一个角色,在课下进行人物形象的分析和人物心理的细致揣摩。在表演的同时引导学生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周朴园、鲁侍萍、周萍等人的性格特点进行深刻的分析,让学生通过实践正视人性中的真善美,接受正面的教育和熏陶。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表演认识到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封建制度的腐朽,激发对今天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惜,这样便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收获良好的情感体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

综上所述,农村高中语文教学要创新语文教学理念,完善学生价值取向;多元解读文本,培育学生自主精神;加强语文教育实践,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在教学中将学生置身于相应环境中感悟和亲身体验文章深层内蕴,从而形成真实理解的优秀品质。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教学方式,引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知、理解文中人物性格特征和作者的情感倾向,践行知情意行相统一的教学原则,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郭惠宇.取舍 分解 重构——谈高中语文课程的落实[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版),2012(07).

[2].王仰琼.洪斌浅.谈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J].语文月刊,2016(07).

猜你喜欢

优秀品质高中语文农村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幼儿优秀品质的培养
浅谈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语文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探讨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