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中高贯通一体化德育的探索与实践

2019-09-10周乐庄莉莉马爽

高教学刊 2019年25期
关键词:朋辈教育第二课堂课程思政

周乐 庄莉莉 马爽

摘  要: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因是异地异校培养,学生德育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中高职贯通德育工作必须在内容以及方法等各方面进行优化和调整,以“三圈三全十育人”为手段,为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保障。通过对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中高贯通德育工作进行调研和分析,了解当前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从制度建设、第二课堂活动建设、朋辈教育及互联网平台利用等方面进行德育创新,探索中高职贯通德育一体化教育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中高贯通;德育;导生制;朋辈教育;第二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5-0162-03

Abstract: Middle and high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mode, due to different school training, becomes a unavoidable huge challenge for student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This requires proper 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 in content and methodology, and through the omni directional talent training method, provides good protection for high-quality talent culture. Through a series of research and analysis taken by Shangha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it is intended to understand the problem concerned, a series of innov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was applied, including system construction, second classroom activity building, peer education, and Internet platform utilization, so as to discover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integrated education for middle and high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Keywords: middle and high vocation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tutor system; peer education; second classroom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会及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分别强调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1-2]

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种新型职业教育模式,因是异地异校培养,如何在“课程思政”大背景下,根据中高职贯通学生的特殊性以及时代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学生德育工作成为一个突出而又现实的问题。中高职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需坚持层次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贯通性原则[3],其衔接须在职业范圍、培养目标、课程、一体化标准体系建设等进行衔接[4]。针对德育课程教育的衔接问题,国内学者也进行了较为丰富的研究和实践。如童清等提出目前中高贯通德育工作中存在培养目标衔接脱节、人才素质与岗位要求脱节以学习动机弱化、个体自我认知及身心发展存在较大差异等问题[5]。徐磊等针对五年制高职德育的特点,从管理模式、社团活动和教学模式等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德育创新[6]。李俊平对中高职贯通学生德育工作的特殊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需要针对不同的特殊性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7]。

一、现状调研与分析

课题组通过与我校对接的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上海工商信息学校、上海工业技术学校、上海大众工业学校、上海第二轻工业学校等五所中职院校德育负责人召开联合会议讨论并分析当前德育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和初步对策。通过学生问卷调研及专家访谈结果发现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德育目标和重点不清晰

中职阶段与高职阶段学生德育目标和重点定位模糊,层次不够明显。由于现在多数中高贯通专业在中职和高职两个阶段德育教育分别由中职老师和高职老师担任。中职老师除了负责中高贯通班级外,往往还会兼任其他普通中职班级的德育教育,因没有专门针对中高贯通班级特殊性的德育工作指南和制度,这使得他们在日常德育工作中仍旧使用原来的方法和制度进行管理。而中高贯通班级因中职阶段毕业后,整体升学的结果导向,又使得其中职阶段德育考核目标和重点相比普通中职学生有所不同,德育的具体目标和重点不清晰。

(二)德育内容衔接缺乏有效沟通

中职阶段与高职阶段学生德育内容因缺少系统的规划和沟通,部分德育课程内容存在相似和脱节现象,造成部分高职阶段学生没耐心听或者听不懂,从而导致没兴趣学。此外,中职和高职阶段第二课堂德育实践形式也存在较大的差别,中职第二课堂德育实践,多为去相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游览,更注重活动的娱乐性和感染力;高职阶段则更加强调思想性和社会性,如暑期社会实践、各种类型志愿者服务、学生职业竞赛等。

(三)德育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部分中职学校没有专门的辅导员,学生德育工作由班主任兼职;部分学校虽然有专职辅导员,但往往一个人需要分管多个班级,难以对不同类型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养成教育,学生德育师资队伍严重缺乏。

(四)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中高贯通专业学生多为本地生源,其在中职阶段多为走读生,进入高职阶段后,则大都为寄宿生。部分适应性较差的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宿舍集体生活,再加上高职阶段学业压力陡增,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由于缺少相关的中职阶段心理健康成长档案,难以及时甄别出心理适应性较差的学生,提前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

(五)学生素质与实际要求脱节

随着近年来中高贯通专业的兴起,虽然进入中高贯通专业时,学生的整体水平和素质强于普通中职生,但“准大学生”的身份,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两个学段因是异校培养,很少有机会能让中职阶段学校了解高职阶段学习以及毕业后需要的能力和就业方向,从而让他们比较迷茫,弄不清楚努力的方向,最终造成部分学生素质偏低,与实际要求脱节。

二、探索与实践

(一)以制度建设统筹德育工作

通过与各中职学校相关德育负责人召开联合会议,针对中高职贯通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由高职院校牵头,成立德育工作制度建设小组统筹考虑中高贯通专业德育工作机制和考核制度,加强并改进学生教育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强化思政课堂教学这条主线同时,也要在专业课程教育中,融入思政元素,强调德育考核。全面梳理中职学校中高贯通相关学生管理的工作文件和流程,重点在课程思政、学业管理、校园文化、心理健康、职业规划等方面发力。

1. 统一管理流程,创建学生成长档案。设置相对统一的中高贯通学生管理流程,在学生入学时创建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对学生家庭背景、心理、德育、学业、党团及社会实践活动等进行动态跟踪记录,在学生升学时,将档案移交到高职院校,便于高职院校老师及时了解掌握所有学生相关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应的学业辅导、德育培养、心理干预等。

2. 强化课程思政,形成德育协同效应。制定课程思政试点课程,在专业课中有意融入更多思政内容,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相结合,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以思政课为主,以专业课为辅,形成协同效应,提升思政效果。

3. 加强学业管理,引入学生甄别机制。对不能完成学期德育及学业考核的学生及时进行沟通交流,必要时进行甄别或留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及早养成热爱学习的习惯。

4. 关注心理健康,强化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干预和处理,做好相关记录工作,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5. 重视职业发展,开展生涯规划指导。为了尽早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较好的规划,由高职院校编制统一的职业生涯指导和规划教材,并在中职学校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中职阶段学生提前了解自我、了解将来的职业及专业,做好生涯决策、生涯管理和生涯发展。

(二)以第二课堂活动建设丰富德育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1]第二课堂有别于第一课堂,其形式主要以各色活动为主,如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知识竞赛活动、创新创业等,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养成,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的重要手段,是学校培养具有高尚品德、扎实技术、善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在中高职贯通不同年级,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及思政育人规律,开展相应的第二课堂教育管理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消化吸收活动的意义和精神。为此,我们制定了由老师、学生、家长及企业共同参与的从习惯养成到创新创业的“五位一体”第二课堂活动方案,实现“有德成人、有技成才、有职成业”螺旋式前进的德育培养目标。

一年级,重在习惯养成教育。“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在中职一年级的学生入学后,开展“行为习惯规范季”活动,重点抓好学生的健康生活习惯、自主学习习惯、文明礼仪习惯等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之后的求学生涯,打下良好的习惯基础。

二年级,重在素质养成教育。重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的接班人,做到“有德成人”。

三年级,重在知识传授教育。经过近两年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素质养成教育,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储备,第二课堂活动可重点关注知识传授和实践上,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加深知识的理解。

四年级,重在能力培养教育。经过中职阶段三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专业素养,重点在知识的应用和技能的培养。在该阶段,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开展相应的各类知识技能大赛,通过比赛提升个人专业技能,实现“有技成才”。

五年级,重在就业创业教育。作为从“学校人”到“社会人”转变的重要一年,重点开展就业创业活动。联系企业、校友、老师及家长,开展“实习大讲堂”、“求职训练营”、“创新创业论坛”等各色活动,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实现“有职成业”。

(三)以朋辈教育拓宽德育师资

新时期的中高职贯通学生,更加追求个性化、主体意识强,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育,已经很难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德育效果。部分中职学校,德育老师多为班主任兼职,德育师资力量严重匮乏,中高职贯通德育工作衔接困难。导生制作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及自我服务的一种学生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缓解德育导师不足的问题。在中高职贯通班级施行阶梯式导生辅导方案,充分发挥导生对周边朋辈的“传、帮、带”作用,高年级优秀学生对低年级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和引导,作为德育导师的有力助手,在帮助低年级学生尽早适应大学生活,科学进行学习和职业规划等方面有较好的效果。通过在高年级中分别选择多名学习钻研能力强,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责任心的学生,形成 “新生引导团”、“能力提升团”、“学业指导团”、“技能实训团”、“就业指导团”等导生团体,在生活、学习、技能和思想品德等方面进行有效引导和管理,形成德育导师-导生、导生-导生、导生-低年级学生之间的“传、帮、带”效应;德育导师对导生进行培训,导生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德育辅助教育和管理,帮助中职学生尽快适应高职阶段的学习和生活;高年级学生在兼职导生的过程中,自我能力也得到了锻煉,有助于个人综合素养的形成。除在校生外,还可以充分发挥已毕业校友的力量,作为德育师资的补充。通过邀请优秀校友入校园,以真实人物、鲜活案例、互动课堂分享讲解其升学、就业创业的故事,充分发挥朋辈的榜样力量,丰富思政课堂内容和形式,提升思政教育效果。此外,还可以通过聘请优秀校友作为成长导师,与校内学生通过结对子的方式,搭建起校友与在校生的沟通桥梁,拓展德育师资力量。

(四)以互联网平台拓展德育手段

随着微信、微博等新兴多媒体的发展,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可以快速了解学校、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了解世界每个角落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学生群体呈现出主体意识强、价值观多元化、阅读追求快餐式等特点[8],这给对于世界观、人生观还在建设期的中高职贯通学生德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何利用好各类互联网平台的优势,展开德育工作,占领网络德育陣地,成为每一个德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通过系统研究目前大学生中广泛使用的几大互联网平台,展开德育探索,拓展德育形式和手段。

1. 充分发挥“易班”平台连接作用

“易班”作为一家新兴的互联网教育平台,集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于一体,依托互联网优势,将线上线下校园用户关系同构,已经逐渐成为各大校园创新网络文化建设和网络教育的主阵地之一。传统的思政教育,受限于地域限制,往往仅在本校、本院系或本班级开展,覆盖面较窄,思政教育难以集中推广。易班将各大学校优势资源整合在一起,可让所有的接入网站的高校与中职学校在同一个网络空间中讨论交流、互助共享,不仅仅方便了学校对学生的统一管理和教育,也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易班开放共建的理念,吸引了一大批优秀德育资源整合进来,极大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其互动娱乐的特性,吸引了一大批师生参与进来,有效提高了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如何充分发挥和利用好易班平台优势,连接中高职师生,通过引入更多具有创新性和吸引力的德育内容,提高学生在平台上的活跃度和粘性,构建网络思政育人新平台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和尝试。

2. 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引导作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软件逐渐成为大学生群体沟通交流、展示自我的重要工具。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款自媒体应用,越来越成为学生获取各类信息的主要渠道。各高校及院系,也大都成立了各自的官网微信公众号作为学校新闻发布、活动宣传、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让中高贯通专业学生提前关注高职院校的微信公众号,并在微信公众号中设置相应的中高贯通专栏,用于对中职学生进行宣传精准教育。同时高职学院相应的一些新闻宣传、德育教育推送亦可以让中职学生提前了解大学生活。充分利用好微信公众号的舆论导向属性、文化熏陶属性、思想引领属性以及交流互动属性,吸引学生群体把关注焦点转移到正向思想宣传教育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中来,展开中高贯通学生进行德育引领。

三、结束语

中高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因其培养方式的特殊性,造成了其德育工作的特殊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立足“互联网+”和“课程思政”大环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思政育人规律,结合朋辈、家、校、企等多方力量,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平台,开展好第二课堂教育,从制度、内容、形式等方面展开德育创新,实现育人成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EB/

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612/t201612

08_291306.html.

[2]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903/t20190318_373973.html.

[3]张鹏,甄国红,姚丽亚.多元一体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6):93-96.

[4]王春燕.我国职业教育中高本衔接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7):24-26.

[5]童清,贺民.中高职贯通专业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衔接[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04):89-91.

[6]徐磊,杨新.五年制高职德育模式的创新——对“二维德育团队”管理模式的探索[J].江苏教育,2015(20):53-55.

[7]李俊平,茌良计.中高职贯通学生德育工作特殊性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11):63-66.

[8]赵美岚.“微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危机审视与创新发展[J].职教论坛,2017(26):19-23.

猜你喜欢

朋辈教育第二课堂课程思政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01—02合刊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智能手机普及化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
成长课堂
论朋辈教育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耦合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