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版画教学第二课堂的延伸性探究
2019-09-10倪怀彩
倪怀彩
内容摘要:儿童版画教学是集绘画、雕刻、拓印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现形式。教学一线,笔者发现,诸多因素导致学生不能深入的了解版画知识、进行版画创作。本论文主要研究的是论述版画教学中重点解决学科元素的相关问题,结合版画教学课程中具体案例,在第二课堂中进行延伸与设计,最后提出建议与实施策略。
关键词:版画教学 第二课堂 教学课程 设计
版画,在当代儿童美术教育中,它又成为促进儿童动手动脑 ,培养审美、创造能力的重要形式。笔者综合浙美版美术教材,与版画相关的课程,在小学中高段,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多的。那么版画教学中,以版画为媒介,解决美术学科元素相关问题的侧重点是什么?如何通过课程的实施,对儿童予以美育的效果?下文,将做具体论述。
一、 课程侧重——黑白、个性、美感
黑白灰关系,在画面处理中,是一个必须要关注的方面。因为各项的占比不同,带给人们的视觉感受就会有很大的差异性。鉴于儿童尚未建立基本的黑白对比的基本概念,树立黑白观、凹凸观对课程的展开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因此,课程伊始,我将黑白处理作为教学与辅导的重点。第二步,再将黑白处理的具体方法编成学生易于记忆的画诀,让学生理解并进行黑白画创作的练习,树立黑白观、凹凸观为版画的创作奠定基础。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美术教学也是如此。版画教学重点在于立足于学生本体,引导儿童以自己的眼光去观察、去体验、去渲泄,从而唤醒潜在的审美、创造意识,实现超越客观模仿的自主表现。
在课程中,渗透点、线、面,黑、白、灰美术学科知识,引导学生理解画面构成,追求平面构成效果与黑白节奏之美等形式美的基本法則。以儿童的眼光来诠释他们心中的美感。这不仅仅拓展了儿童的审美空间,更激发了儿童的审美敏感。
二、课程实施——趣味、多元、综合
在第二课堂,笔者尝试对版画的教学活动进行延伸。下文,围绕版画这一创作方式,笔者将版画第二课堂的教学实践简单介绍。
纸版画,因材料易于收集,比较好操作,是课堂中最为常见的。立足于校园非洲特色,突出非洲人物的五官特征,运用“剪一剪、撕一撕、贴一贴、印一印”等环节,充分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孩子们的“破坏欲”、“重组欲”、“创新欲”。“玩”似的课堂,作品更具思想、童真与活力。
Kt版版画,让非洲面具在校园里大放光彩。将废旧材料的二次利用,既可以节约材料,又很环保,调动学生主动发现、探究的意识。课程中大致包含这几个方面:①欣赏非洲面具,了解非洲面具的主要特点;②搜集素材,进行初稿创作;③正稿塑造;④正稿进行凹凸塑造;⑤印制(单色与复色)
综合版画,集多种材料与表现方法于一身的。学生首次尝试创作姓氏版画。本节课的亮点在于学生通过综合拓印的方法,拓印出具有色彩关系及仿旧肌理效果的底纹纸。接下来,姓氏反写,用阳刻的方式在kt版上做凹凸。最后,油墨、滚筒进行印制练习。本节课,笔者深有体会:版画活动的综合性与多元性,更能使学生将百般热情投入到创作之中。
三、课程反思——活力、多变、特色
首先,渗透民间美术,提高版画作品质量——第二版画课堂可以“走出去”、“引进来”。民间美术的力量根植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设置中,可带领学生多多欣赏优秀的民间版画作品。从课堂到课外,搜集与版画相关的素材,开拓学生的知识面与眼界,充分调动版画课堂的活力。
其次,立足于教材,深入发掘,从“不变”到“多变”——激发学生创新性。围绕教材,立足于基本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将课程进行引申,进行主题单元式的推进。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因势利导尤为重要;作品的技法分析和训练不容忽视。
最后,立足于学校特色——版画第二课堂更精彩。教学实践证明,版画课程用于第二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课程的实施,立足于校园特色文化,而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是的一项核心内容。相信版画的第二课堂会为学生的成长助力,更加会推动学校特色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