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鼓励低年级学生动手做

2019-09-10王丽丽

湖北教育·科学课 2019年6期
关键词:纸袋矿泉水瓶塑料袋

王丽丽

《认识一袋空气》是一年级《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七课,也是单元的最后一课,本单元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并描述事物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本课在回顾本单元学习的方法和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空气进行初步探究,发展学生在认识物体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研究方法以及科学词汇,从不同方面描述空气的特征。

本课设计思路是:引入环节是充满趣味性的“猜一猜”游戏,不仅引导学生主动用各种感官观察物体,并用各种科学词汇进行描述,而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接下来的“收集一袋空气”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空气,将空气与木块比较,让学生总结出空气的特点,并理解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

本课的难点是让一年级学生理解空气可以流动,我们一方面引导学生将空气与水做对比,另一方面通过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空气玩具,不仅巧妙地突破了难点,而且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猜一猜”的游戏导入

师:讲台上有10个同样的纸袋,请大家在不打开袋子的前提下,用各种感官仔细观察这个袋子,猜猜里面是什么东西?

(教师出示牛皮纸袋,纸袋里面有一个木块和一个充满空气的、鼓鼓的保鲜袋,保鲜袋里面有一个苹果,保鲜袋口用橡皮筋扎紧,牛皮纸袋外面涂了一些风油精。)

师:游戏开始!各组长将纸袋递给每个组员仔细观察。

(在此过程中,学生主动通过看、闻、摸、听等多种方法观察纸袋。)

师:纸袋里面是什么东西呢?你是怎么猜的?

生:热水袋!

生:我摸到软软的东西,摇一摇还听到了声音。

生:一瓶药膏!我闻到了药膏的气味,还摸到一个硬硬的罐子。

生:小立方体!我摸到了它的形状。

师:同学们真棒!看来大家用了各种方法来观察这个纸袋,猜出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怎样才知道咱们猜得对不对?

生:打开看。

师:现在我们打开纸袋,看看里面有什么东西。

(纸袋里面的东西:苹果、塑料袋、木块、空气。)

师:(指着充满空气的鼓鼓的塑料袋)你怎么知道里面有空气?

生:因为它鼓鼓的。

师:原来塑料袋鼓鼓的是因為里面有空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一袋空气》一课。

设计意图:教师引入“猜一猜”游戏,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另一方面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对前面所学的观察方法进行了巩固,并且很自然地引出了本课要探讨的主题:认识一袋空气。

收集一袋空气并观察空气的特点

师:这个袋子里面有空气吗?为什么?

(教师随手从崭新的保鲜袋卷上扯下一只保鲜袋。)

生:没有空气,因为它瘪瘪的。

师:谁能让这只袋子变得有空气?还有其他方法吗?

(学生上台演示怎样收集一袋空气。)

师:请大家观察这两袋空气,你们觉得空气是什么样的?

生:无色、透明。

生:无味、很轻。

生:看不见、摸不着。

师:空气还有其他特点吗?请看这个木块是什么形状?这个苹果呢?它们有固定的形状吗?

生:木块是正方体的,苹果是圆圆的,它们有固定的形状。

师:(随手拿起一个装有空气的袋子)那空气呢?

生:空气装在袋子里就是袋子的形状。

生:空气装到什么形状的容器里就是什么形状。

生: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

师:谁能做个实验证明空气有没有固定的形状?

(学生上台演示,通过改变装空气的塑料袋的形状来改变空气的形状,以此证明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

设计意图:教师不直接向学生示范如何收集一袋空气,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教师通过让学生用各种感官仔细观察一袋空气,总结出空气的多种特点;通过与木块做对比,帮助学生理解“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这一教学难点。

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并介绍空气玩具

师:同学们,除了具有这些特点外,其实空气还很好玩呢!下面我们来制作空气玩具。

在开始制作前,请思考一个问题:水的流动我们能看见,那我们看不见的空气会流动吗?

生:空气会流动!

师:你们能做个空气玩具证明空气是否会流动吗?现在开始制作。

(学生制作空气玩具。)

师:制作时间到!请大家把材料归位,并把做好的空气玩具交到讲台上。刚才我发现这位同学做了一个很好玩的空气玩具,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我们是用“气球+矿泉水瓶”,只要用力挤压矿泉水瓶,原本瘪瘪的气球立即变大,再放开手,瓶子恢复原状,气球又变得瘪瘪的。

师:你通过这个空气玩具主要发现了空气的什么特点?

生:空气会流动!因为用力挤压矿泉水瓶时,瓶子里的空气会跑到气球里面,所以气球会变大,这证明了空气会流动。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继续介绍你们的空气玩具,想一想,还发现了空气的什么特点?

(学生分别上台介绍空气玩具,如用塑料袋和纸巾筒做的降落伞、打气筒、用气球做的空气推进器、用塑料袋做的响炮等。当学生介绍时,教师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发现,同时根据具体作品适当引导他们对作品进行评价或改进。)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空气玩具的活动,借助“矿泉水瓶+气球”组合突破本节课的难点——空气可流动。学生在动手制作并玩空气玩具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空气的认识,训练了语言表达、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教学反思

1.鼓励学生动手做,不仅巧妙地突破了教学难点,还点燃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本课的难点是空气的流动性,空气本身看不见、摸不着,这给一年级的教学带来了困难。起初,我准备了扇子和风车,让学生通过用扇子扇风以及让风车转起来的方式感受空气的流动。在试教过程中发现,虽然一年级的学生会用这种方式来证明空气的流动,但是他们只知道有风,却说不清风和空气的关系,对于空气是否可以流动还是很迷糊。

经请教教研组的肖老师,我们决定将动手做的理念融入低年级的课堂教学:设计一个动手制作空气玩具的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又能让他们在制作和玩空气玩具的过程中加深对空气的认识,还能借助这个环节突破教学难点。

经过仔细筛选、尝试,我们终于找到了理想的制作材料:矿泉水瓶、气球、塑料袋、纸巾筒。在试教中,大多数学生很容易想到把气球和矿泉水瓶组合起来,只要将气球套在矿泉水瓶口,然后用力挤压瓶身,原本瘪瘪的气球就会变大,一旦松开手,瓶子恢复原状,气球也很快变瘪。学生通过这个简单的小玩具直观地感受到空气会流动,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更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学生的作品创意无限,展示环节精彩纷呈:有的学生用塑料袋和纸巾筒做成降落伞,发现空气能产生阻力,在展示时台下学生提议将塑料袋口扩大,当场改进后发現降落速度果然变慢,效果更佳;有的把长纸筒插在塑料袋里制成打气筒,演示如何用嘴“打气”;有的甚至直接用吹大的气球做成简单有趣的玩具,并取名为“空气推进器”,只要将拧紧的气球口松开,气球就立刻在空中来回飞舞,创作者甚至还能说出它的工作原理。看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已经被点燃。

2.低年级课堂教学环节不宜过碎,宜尽量整合为长时间的大活动

我将本课前后试讲了五六次,本以为已经比较成熟,结果在一次展示时由于制作活动只给了6分钟,部分学生没有来得及完成,有的学生虽然制作出了空气玩具,但由于玩得不尽兴很不情愿上交作品。这也直接导致在作品展示环节中,形式大于内涵,学生缺乏在制作、玩空气玩具过程中对空气特点的思考或新发现。

天河区教研员雷老师认为,教学环节过碎以及前面的环节花费时间太多,导致后面的制作、玩空气玩具时间太紧,这是问题诱因。我进一步反思:原本设计这些教学环节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收集一袋空气”的活动主要目的无非有两个:一是让学生思考并寻找哪里有空气,二是收集一袋空气便于学生观察其特点。然而,通过多次的试教,我发现,即使没有收集一袋空气的活动,学生凭常识照样能说出空气无色、无味、透明等特点,所以改进时,我把找空气和收集空气环节简化为让学生上台演示如何收集一袋空气,然后把制作、玩、介绍空气玩具的过程整合成20分钟的大活动,这样学生就有充足的时间来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再次试教发现,这种方式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课堂增添了活力,并且让整个教学环节更加紧凑。由于在制作空气玩具环节留出了充足的时间,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非常投入,他们主动交流和分享各自的玩具。学生的作品非常惊艳,他们还能紧紧围绕空气的特点畅谈自己的发现,整节课的重点更加突出。这让我明白:低年级的教学环节适当简单一些,给重点活动留出充足的时间,课堂才会更精彩。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小学(510630)

猜你喜欢

纸袋矿泉水瓶塑料袋
趣味插秧
用矿泉水瓶制造喷泉
矿泉水瓶制作小飞机
时髦显瘦的纸袋裤,让你拥有细腰长腿时尚君
欧几里得和塑料袋
有些塑料袋不能装食品
用矿泉水瓶改进内能实验
对塑料袋说“不”
塑料袋:正确还是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