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前初中班级团结的意义、问题及对策
2019-09-10陈进丽
陈进丽
关键词:初中;班级团结;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4-0115-01
在学生时代,团结的班级对于学生个体成长和发展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首先,一个团结的班集体更能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个体之间可能会存在某些不和谐,但是为了集体的利益和荣誉,在团结的班集体内更容易形成大家为了集体利益而做出让步和妥协,使得个人行为遵从于集体利益。而当大家都深刻明白学习的重要意义时,良好的学习氛围自然形成。其次,一个团结的班集体还能够给予班内学生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再次,儿童长远发展的最主要的两个要素便是健康的价值取向和良好的智力培养。在一个相对团结的班集体内,学生整体的价值取向往往相对更加健康和正确。而在当前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往往是以成绩作为最主要的衡量标准。
总而言之,一个团结的班集体,对于学生个体成长的重大價值和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1.当前影响班级团结的因素
理想和现实总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在当前初中班级中,影响班级团结的因素还是存在的,且相对比较复杂和多元。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影响当前初中班级团结。
(1)刻板印象。刻板印象一般用来形容人们某一个社会群体形成的过于简单、僵化的印象,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脸谱化思维。在我们的生活中,刻板印象无处不在。刻板印象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它是人类为了降低自己认知的成本,来创造出的关于一群人的概念。但是问题就在于我们低估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且很有可能造成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恶果。这是非常不利于班级内部学生之间的团结。
(2)非正式小团体。非正式小团体也是影响班级团结的因素之一,这些小团体组成的原则相对比较复杂,但是基本上都是基于一定的共同点,如宿舍、家庭居住地、民族、兴趣爱好等,基于共同的价值观建立起来的小团体极少,这就造成了这些非正式小团体的不稳定性。而团体内外往往也容易分为“我们”和“他们”,甚至有些学生为了表达对于小团体或者对于小团体成员的忠诚,孤立或者分离其他同学。这对于班级的团结也是非常不利的。
(3)唯成绩论的评价机制。在当前应试教育背景下,成绩成为评价学生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平心而论,以成绩评价,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合适的,至少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努力程度。然而,目前在我们的初中班级中,无论教师还是家长,往往容易把学生的成绩和学生的品德相对应。以成绩决定所有,这显然是不合适的,非常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唯成绩论的评价机制投射到学生之间的相处模式中,便是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更受欢迎,而学习成绩较落后的同学在班级中,朋友更少会更孤单,可能会发展为马太效应所谓的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窘况。这样的评价机制很可能会造成班级中两极分化,非常不利于团结。
2.促进初中班级团结的策略
(1)客观看待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实际上就是人性的弱点,这个通过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建立自信的一种策略。刻板印象往往是在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被自动激活的,我们不可能用理智来消除刻板印象,更不可能通过多接触别人,消除刻板印象。作为班主任教师,我们可以从人性的弱点的视角入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刻板印象,通过将我们生活中的刻板印象和具体的个体行为作对比,让学生从自身角度切身认识到刻板印象的荒谬之处,从而降低刻板印象,对于班级团结的破坏力。
(2)正确引导非正式小团体。在初中班级中出现非正式小团体,实际上是学生建立自信、构建安全感的过程。初中生正好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性格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个特殊的阶段学生对于自己的认识和肯定往往更多来自于外部评价,能够组建非正式小团体就是一个人社交能力、合作能力、甚至是领导力的体现。教师应该客观公正的看待和引导学生的非正式小团体,而非一味地打击。
(3)用常态化的眼光看待成绩。学生的天职是学习,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虽然它也不应该成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但是一定要成为最重要的标准。就像校外任何个人都可以说学历不重要,但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绝对不能说学历不重要一样。但是在看待成绩的过程中,教师的管理还是得有一定的技巧性。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和自己比较,评价自己进步与否,努力程度如何等。当在师生共同努力下,班级建设中营造一种“相信努力的意义”的氛围时,大家自然都会逐渐形成一种积极向上进取的状态,且朝着共同的目标奋斗,这便也是非常有利于班级学习氛围的营造和班级内部的团结。
总之,虽然笔者不是绝对的环境决定论者,但是也坚信环境对于一个人重要影响和意义。对于初中生而言,想要发展健康科学的价值取向和良好的智力水平,班级的作用还是非常明显的。作为初中班主任教师,我们能为学生做的便是尽最大的能力被他们营造一个团结友爱的班级环境,让所有同学你帮我拉、团结共进,以作为班级成员而自豪,并在班级内部获得个人能力范围之内最大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子.班级同学不团结怎么办[J].辽宁教育,2015(06)
[2]陈海燕,何宋霞.探索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维、汉”班级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成效比较[J].东方企业文化,2014(24)
[3]谭盛蓉,谢燕平.你帮我拉,团结共进——浅谈我的班级管理之路[J].课程教育研究,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