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监控作家:FBI不可言说的任务

2019-09-10胡文利

文萃报·周五版 2019年24期
关键词:卷宗胡佛福克纳

胡文利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众多不可言说的任务中,有一项委实难言光彩:从上世纪20年代到冷战结束的半个多世纪里,这个强大的情报机构把一干著名作家视为假想敌,对他们进行秘密监控,有些文坛名人终其一生都未能摆脱FBI的窥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最近出版的《被监视的作家》一书,重温了这段今日看来颇为荒谬的往事。

“作家是危险的,因为他们有思想”

“作家是危险的,因为他们有思想。他们落入了FBI的视线,开始被监视、跟踪和调查。”《被监视的作家》一书如此解释美国情报部门为何“入侵”文学世界。

《被监视的作家》一书收录了16位作家。这些作家中,有艾伦·金斯伯格、苏珊·桑塔格、亨特·S·汤普森、杜鲁门·卡波特、诺曼·梅勒等,大名鼎鼎的海明威和马尔克斯也赫然在列。不管他们来自美国国内还是海外,以何种风格的作品见长,FBI都给他们安上了“间谍”或“颠覆”的假想罪名。对本国公民的监控始于FBI首任掌门人埃德加·胡佛,从1924年走马上任到1972年离世,他的任期长达48年。

“引起FBI注意很简单”

《被监视的作家》收录的作家辛克莱·刘易斯极具代表性。刘易斯的作品《埃尔默·甘特利》《大街》《巴比特》《埃罗史密斯》由名叫“工人图书馆”的机构发行。该机构向工人提供廉价简装本,声称要“对抗资本家,消灭带来剥削、压迫和战争的制度”。FBI由此怀疑刘易斯加入了“红色阵营”,尽管他们“不大能从他的小说里看出‘工人图书馆’那些政治主张”。

美国政府从未放松对刘易斯的监控。到他人生的最后一年,卷宗已厚达150页,FBI不得不化繁为简,最后得出结论,“没有证据表明刘易斯从事过间谍活动”。

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的卷宗更厚,有200多页。FBI对她的“特别关照”始于1938年,正是她关于中国农民的长篇小说《大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时。

跟前两者相比,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卷宗十分“袖珍”,只有18页。他在FBI挂名,主要是因为20世纪40年代一桩富有争议的案件。该案中,黑人男子威利·麦吉被控盗窃并强奸了一名白人女子,法庭只用了两分半钟就判了他死刑,并动用军队把他押回监狱。

“他们处死我的真正原因在于我是黑人……孩子们长大后,请告诉他们父亲为何而死。”在给妻子的遗书中,麦吉写道。

此案引起了轰动,很多人要求重审,包括福克纳。最高法院驳回了申诉,于1951年3月对麦吉执行死刑。这封请愿书成了福克纳在FBI唯一的“污点”。

FBI对文化名人的监视活动,有的经年累月,有的短短数日;有的跌宕起伏,有的无疾而终;有的荒谬可笑,有的令人不寒而栗。

“全能的政府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被监视的作家》一书结尾,美国出版自由基金会执行主任特雷沃·蒂姆如是说:“今天的FBI拥有各种先进设备,是胡佛那个年代做梦都想不到的。有了這些高科技手段,他们对整个国家的监视有过之而无不及。”

(摘自《青年参考》)

猜你喜欢

卷宗胡佛福克纳
小棕鼠胡佛
陕西丹凤:实现电子卷宗全覆盖
“造谣”是善意的提醒
保险拒赔案例“卷宗”:你和保险公司到底谁更老谋深算些?
没见到他
电子卷宗系统顺利完成首次应用
一封未开启的信
名叫韦仁的杀人犯(一)
名叫韦仁的杀人犯(三)
论卷宗阅览权的行使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