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对策分析

2019-09-10陈芳萍

青年生活 2019年24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教学方式小学数学

陈芳萍

摘要:小学数学随着新课改理念的发展,素质教育被不断的提出,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问题,教师们教学的主要任务已经转变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主动提问,培养学生问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教学方向。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也成为了教学的重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教学方式

引言: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往往都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回答跟随老师的思路进行学习,但是要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就显得非常困难。不会提问成为了许多学生面临的困境,不会提问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也是新课改要求下创新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数学老师着重培养学生问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提问,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积极提问的习惯。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问题意识的培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首先要清楚的认识到学生才是教学中的主体这一问题,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为目标,培养学生问问题的能力,做好此类的教学技巧研究工作。首先要开发学生主动动脑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其次就是要帮助打好数学的基础,学习数学是一个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过程,如果在前期学习中的基础没有打好,在后面学习更高难度的内容时就会出现跟不上节奏的问题,帮助学生组织知识构架,从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基本的三个步骤,特别是提出问题这个阶段,首先需要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知道怎么提问,如果学生不会提问,那么说明他们没有对数学知识进行自主的思考,对知识的掌握就不够扎实。如果学生学会了提问,这就代表他们了解自身缺乏哪方面的知识,这样有针对性的学习,就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进行知识的掌握,提升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加减乘除这样的基础内容,更是活跃学生思维的过程,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其本质就是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思维活动。让学生主动提问就是让他们对世界抱有探索欲的过程,提出问题再积极的解决问题,才是学习数学的关键之处。

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方法

1、构建问题情境

数学研究的导线就是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主的问题意识,就要首先为学生构建出提问的情境,让学生在积极提问的氛围中,参与到提问环节中来,让学生身处在真实的问题环境中,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学生耳濡目染自然也能形成提问的意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提问不是什么难事,当然这个的前提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多次打断过学生的提问,小学生对于各种事物的好奇促使他们会经常提问,但如果老师总是打断学生的提问并且斥责他们在课堂中随便提问影响课堂秩序,就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不敢提问到最后就是不会提问。

教师首先要营造让学生积极提问的氛围,调动学生思考能力,在他们提问时及时解答并且鼓励他们多提问。同时将学生的生活融入到数学学习中。比如学校组织学生到公园参加郊游活动,参与人数一共是56人,门票为10元,那么500元是否能够满足全部人的门票开销?学生进入公园后,有18人想要划船,一条船只能载4个人,那么他们一共需要多少条船?这样类似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且给出不同的答案,这样与生活贴近的提问方式,也可以帮助学生提出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经过这样不断的提问解答,来帮助他们进行自主的学习。

2、通过实践引导学生提问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是依靠形象思维来思考问题,因此要将数学问题与生活联系起来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方式来引发他们提问的兴趣。这个年龄的孩子对比枯燥的讲解更喜欢动手操作,这个阶段也是锻炼他们动手能力的时候,所以这是就需要教师结合动手的操作来引导学生,比如在教学面积单位进率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对应的形状,要求他们画出一个边长为一分米的正方形,并让学生通过思考再将其分为一厘米的正方形,再让他们思考一平方米的正方形能分出多少一分米的正方形,通过这样的思考可以向老师进行提问,对面积单位的关系提出疑问并解答,来帮助他们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3、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出问题

许多问题的提出都是因为学生遇到了新的数学问题,还有可能是学生在生活中通过自己观察发现的,但是仅靠这样的教学内容还是相对固定的,没有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更多方面的开发,所以为了要丰富他们的思考方向,引导他们多观察思考,发现新的问题多问“为什么?、怎么办?有没有别的方法解決?”等引导他们进行多方向的思考。比如进行百分数的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进行自学,并且向学生提出“什么是百分数?”、“百分数与其他分数的区别?”等,带着这样的问题去文中找答案,如果自己无法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是在哪一步出现了问题,随之老师提出的问题就能转换成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再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这样老师与学生互相提问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提问的过程。

三、结语:

数学是一种需要不断思考的学科,在不断思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不断突破得到新的答案。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非常的关键。而对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自主思考的前提就是激发学生提问题的能力,这时就要求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培养问题意识,对任何事都保持要想去了解的热情,教师再通过不断的鼓励和引导让学生会提问、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从提问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加积极的投入数学的学习中,帮助提升他们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冯娟.小学数学自主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探索[J].数学大世界,2016(03):73.

[2]郭新春.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7.

[3]肖梅铅.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教师,2016(27):47.

[4]姚富奎.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版),2015(41):67-68.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教学方式小学数学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