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舞及美

2019-09-10盛夏

青年生活 2019年25期
关键词:美学舞蹈

盛夏

摘要:中国美学史的丰富性源自各门类艺术的独特性与交叉性,他们不仅有自身独具的体系与特征,并且在相互影响、相互包含中共生。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抽出舞蹈这一门艺术,徜徉于舞蹈美的理论与实践,品味其独特与共融,以心的陶冶、修养和锻炼作为发现和体验美的前提,从自然、人生、社会的具体形象中寻觅美的踪迹、感受美的力量、肯定美的存在!

关键词:美学;舞蹈;《美学散步》

一、舞的瞩镜自美

“舞”作为艺术意境结构的特点(特点有三:道、舞、空白)之一,有其独到之美。宗白华先生称:“舞是最直接、最具体的自然流露;拥有着最紧密的律法和最热烈的旋动,即最高度的韵律、节奏、秩序、理性和最高度的生命、旋动、力、热情,能使这深不可测的玄冥的境界具象化、肉体化。”就拿唐代公孙大娘舞剑器来说,用英武豪健的戎装女子独舞方式具体而直接的流露出公孙大娘女子胜于男子的神勇气魄, “燿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观舞如观战,《剑器舞》与当时唐朝欣欣向荣的时代风貌相融合,成为时代的经典作品,将时代具象化。

关于技术部分,以敦煌艺术的飞动之美为例,这是国人在西域舞风的刺激下驰骋他们的想象而产生的。动作主题以“飞”为主,不仅在精神上与飞腾、动荡的时代相吻合,而且在形象上飞扬的服饰都是飞舞的有力证据,他们舞姿各异、形态夸张、道具丰富、纵情俏丽。后人取其技术精华,在形式美的基础上丰富内容美,例如舞剧《敦煌》,借此窥见敦煌艺术背后的“敦煌人”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关于理论部分,以汉代傅毅的《舞赋》为例,这是我国最早的一篇专门描写舞蹈的古代辞赋,不仅记录了汉代歌舞的实况,而且描绘了舞蹈精妙的艺术性。这艺术性既有美在形象的“罗衣从风,长袖交横”;又有美在精神的“舒意自广,游心无垠,远思长想”,以有限的舞容舞貌表现无限的诗情诗意,从而获得一种“象外之意,就像宗白华先生所说的,“我们在这些艺术形象里见到艺术净化人生,提高精神境界的作用。”

二、舞的寻游共美

美学方法论的价值意义在于:一切艺术中只有“法”要灵活运用,要从有法到无法,“艺术是创造出来,不是’如法炮制’的”。由此我们可以从绘画、音乐、建筑、工艺美术等中国艺术的审美观念再通于舞蹈,并在共通中寻找舞之美学意义。舞是中国一切艺术境界的典型,例如中国飞舞的书法和绘画、飞檐建筑、跳动的音符等,都从不同角度表现着飞动之舞。

通过画家收放自如的笔力、高度凝练的笔法绘出飞动的线条、生气的形象,通过这似真似幻般的舞蹈图案来创造意象。比如敦煌壁画中好似天女下凡般的飞天形象,在艺术上它是艺术家形象思维后的“妙得”,通过反弹的琵琶、神幻的飞舞,表现一种音乐感与舞蹈的交融,舞蹈意象呈现出了万象之美。再比如中国园林建筑多用生气勃勃的动物形象来展现灵动之舞蹈美,例如翻腾的龙、展翅的鸟、威跃的虎,体现出一种气宇轩昂的民族活力。

音乐不仅是流动的建筑美,而且是情感飞跃的舞蹈美。首先在形式上音乐严整得像一座建筑物,其旋律、节奏、和声等与建筑物严谨的间架要求恒为统一;其次在内容上“凡音之起,由人心生”,情感的起伏伴随着飞舞的音符来传达生活的意境。

从艺术的空间意识中谈美观。中国园林建筑在空间上的一门一窗背后隐喻无限的空间感,创造美的意境;书法在空间结构上称为布白的艺术,它“计白当黑”,无笔墨处也是妙境;舞蹈则是用调度美的方式,各门类艺术通过不同的空间阐释来达到同一目的,即塑造一个有筋、有骨、有血、有肉的“生命单位”。关于调度,例如唐代的《圣寿乐》,运用舞蹈队形和姿态的变化摆出“圣超千古,道泰百王,皇帝万年,宝祚弥昌”十六个字,并巧妙地通过舞伎回身换衣来变字如画,字形的变换让空间上的美上升为歌颂武则天洪福齐天的一种民族气节。

艺术之间的交融并进,不仅丰富了艺术形象,也扩充了精神境界,唐代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悟草书,吴道子观裴闵将军舞剑而画法益进,汉赋与汉俑的抽象与具象凝练了汉代舞蹈艺术……舞蹈的寻美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三、析“舞”、审美

首先要发现美,在这个环节中艺术家占据了主体位置,普罗亭诺斯曾说,“没有眼睛能看见日光,假使它不是日光性的。没有心灵能看见美,假使他自己不是美的。你若想观照神与美,先要你自己似神而美。”对于一般艺术来说,它都不是对自然、社会的机械化描摹,而是以“心匠自得为高”。例如汉唐古典舞学派的创始人孙颖先生,由于中国古典舞在时间上存在较大的断节,使流传下来的舞蹈动作大多保存在戏曲舞蹈中,或是以静态的形式出现在石窟壁画、画像砖、陶俑等造型中,所以重现古典舞实际上并非容易,而孙颖先生就是在其满屋陈列的汉唐之际舞蹈形象中一辈子勤勤恳恳地钻研,最终自成体系成为了彰显民族气节的绝佳。

其次在创作中笔者将取虚实相生的意境美来阐释舞蹈的美。“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指艺术形象或情景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能够蕴含和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及宇宙意识的最高境界,“意”侧重于主观创造,“境”侧重于客观反映。就拿舞剧《朱鹮》来说,编导创造的朱鹮形象是“实”,引起我们的神游、想象是“虚”,通过“化景物为情思”的方式来创造美的形象、提高美的境界,即表现在编导通过舞剧的方式来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东方竟然有如此美丽的大鸟,并传播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最后用以小见大的方式进行创作,通俗地讲就是“一粒沙中窥见一个世界,一朵花中欣赏一个天国”。对于舞剧方面,小小《朱鹮》俯瞰人與自然的关系、小小《敦煌》俯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小小《诺玛阿美》俯瞰汇聚的中华民族精神……使得艺术作品既有深度又有痛点,将事与理的最深层面意义呈现,美在了精神。

诗人里尔克说:“诗不徒是感情,而是经验。”不光是诗,一切艺术均是如此,艺术的美虽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但它却通过我们的情感化为经验。这种美可以使得我们从绝缘世务的空灵中充实我们的心灵,达到一种“真力弥满”的境界,可谓神奇!

猜你喜欢

美学舞蹈
论舞蹈表演效果与舞蹈技巧之间的正向联系
印花派对
相悖美学
舞蹈课
纯白美学
[舞]乐趣 地表最强的快乐治愈法 生活无处不舞蹈!
麦西西摩登童装美学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
雪地上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