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日同盟解体过程中英国的外交选择

2019-09-10张义钊

青年生活 2019年25期
关键词:远东

张义钊

摘要: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地区的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俄德两国由于一战的原因暂时退出了远东的争夺,美国借助这一契机重新开始以门户开放政策与日本角逐远东地区。这一时期,英国作为日本在远东的盟友,一方面需要在远东地区维持与日本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考虑美国在战后为了拆散英日同盟在战争债务和军备竞赛上给其带来的经济压力。为此,英国必须在外交上做出选择。

关键词:一战;英日同盟;英美协调;远东

英日同盟,是英国和日本双方为了各自在远东地区的利益而缔结的一项同盟协定。1902年,英日双方签订第一次同盟条约。条约主要内容为:针对俄国的扩张,双方承认中国和朝鲜的“独立”,倘若双方在中国和朝鲜的利益受到别国侵略或因内部暴乱造成损失时,任何一方均可采取必要的措施;如果一方与两个或两个以上其他国家作战时,另一方应当给予援助;战后进行媾和时也必须与同盟国进行协商。1905年签订第二次同盟条约,此次条约中承认日本对朝鲜拥有“保护权”,并规定双方在遭到任何第三国进攻时,彼此应提供军事援助。1911年签订第三次同盟条约,其中最主要的变化是关于仲裁条约的规定,它使得该同盟条约的效力不适用于日美两国之间的战争。因此在应对美国这一问题上,英日同盟逐渐失去其最初的作用。在美国的冲击和压力下,英日同盟逐渐走向解体,但在这一过程中,英国并没有因为同盟作用的降低而选择立即终止同盟。相反,英国方面在做出最后的选择之前进行了反复的衡量。

一、英国对英日同盟条约延续的分析

20世纪初,英日同盟条给双方带来了极大的利益。英日两国联合抵制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使美国的势力长期不能进入中国,保障了英日双方的经济利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再次推行门户开放政策,此时英国实力受到削弱,面对美国的崛起,是否要停止与日本的同盟,英国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1920年2月28日英国外交部的一份备忘录中,从英日同盟条约签订后对日本,美国,俄国,德国等国家的外交关系影响做了分析。外交部认为:当前在远东地区的主要国家是日、美、中和英,但在不久的将来,俄国(苏联)和德国将要被考虑在内。总的来说,英美两国在中国的利益是相似的,但它们的利益经常会与日本发生冲突。日本在远东,特别是在中国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日本的行为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敌对。在这份备忘录中英国主要围绕同盟条约对日本和美国的影响做了分析,英国认为在一战结束之前,英日同盟条约整体上对双方来说都是有利的。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正是由于英国海军的帮助,日本才能够击败俄国。这次战争既使日本夺取了俄国在中国东北的部分权益,又达到了阻挡俄国势力向中国渗透的野心,维护了英国在长江流域及东北地区的利益。除此之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忙于欧洲战场无暇顾及远东,担心德国的海军会在远东地区袭击英国的自治领和其军队。但是英日同盟条约的存在,日本的参战立刻消除了英国的后顾之忧,使英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权益得到保障。一战结束后,关于同盟条约的续订问题,英国国内虽然有一些支持续订条约的呼声,但整体上英国政府在续订问题上还是采取了谨慎的态度,英國当局在一战结束后看到了英日双方在远东地区,尤其是在中国问题上日益凸显的冲突。英国外交部认为:1.日本希望保留一个分裂和虚弱的中国,这样才能浑水摸鱼;英国则希望中国能够统一并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这才符合英国在华的利益。2.日本向中国大量移民,并且日本在华的势力范围内,除了对本国公民贸易开放外,对其他国家的贸易都是禁止。3.日本一直渴望成为远东的霸主,其外交政策中总有自私主义和机会主义。4.日本打算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进行扩张,这将对我国在香港和印度等自治领地的利益产生威胁。关于日本对于英日同盟延续的态度,英国驻日外交官阿尔斯通1919年10月10日向外交大臣寇松发回电报,表示日本方面强烈支持同盟的延续。当然,日本在关于同盟延续问题上也是有弹性的,日本希望的不是延长联盟本身,而是希望延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可以修改条约来商讨双方都能接受的最终结果。1920年3月23日,英国外交官艾什顿·格沃特金从东京发回了一份关于是否延续英日同盟问题的电报,艾什顿从日本国内的情况出发,分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国内的宪政,劳工和军国主义等问题,并就恢复同盟提出了几点考虑:1.日本当前的局势动荡不定,日本政府实施的国内外政策倾向令人怀疑,这不利于恢复之前英日同盟那样具有约束力的协议。2.同盟的复兴肯定会增强当前寡头政府的力量,在外交上的孤立地位将会使他们在国会中相对于反对派的地位比现在更弱;这也是该同盟在政府部门如此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日本国内稳定之前,尽可能拖延恢复同盟关系的任何承诺似乎是可取的。除了日本方面,英国驻华大使阿尔斯通也发回了一些关于中国在英日同盟是否延续问题上的态度,1920年6月12日北京报纸刊登了一封给阿尔斯通爵士的公开信,解释了为什么中国人希望结束英日同盟。信中说道:1.山东问题对中国来说已经是生死攸关的问题了,日本非法侵占青岛、山东内的铁路、矿山,当我们调查这些罪恶的根源时,我们发现英日同盟是他们成功的垫脚石。因此,英日同盟是日本入侵的工具。2.同盟的目标有三个:(a)确保东印度和平;(b)保护中国和韩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c)阻止俄国的入侵。现在英国在印度的地位是如此强大,以至于日本很清楚她不能进入印度,所以联盟没有必要保护印度;对于中国和韩国,日本已经完全占领了韩国,中国的领土完整也正在受到日本的蚕食;俄国处在国内革命时期,目前也不可能有实力入侵远东。3.如果该同盟不被终止或修改,日本仍将以俄国为借口,维护其侵占满洲、蒙古和西伯利亚的政策,而英国将受该条约的约束。4.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中国有权维护自己的尊严,倘若再次续订英日同盟条约,那将是对中国作为一个独立大国尊严的侮辱。5.中国在世界各国的朋友都认为,必须放弃这一同盟,特别是英国人民。最近,布兰德在伦敦《泰晤士报》上发表了更为强硬的文章,指出这个联盟不仅对英国没有好处,而且会成为未来麻烦的种子。他认为,远东政治最危险因素是军国主义的日本。除了这些对延续同盟持谨慎态度的外交官外,也有一些英国政府官员对支持延续英日同盟。帝国国防委员会主席A.J.贝尔福也主张联合日本共同压制美国。在1921年6月的帝国会议上,他说到“美国正稳步地在太平洋地区投资造船。因此,尽管我不认为与美国有开战的可能,但抛开政治和感情,从纯粹战略的角度看待美国的海军计划,如果日本不站在我们一边,那么若干年后,我们将在太平洋地区沦为二流甚至三流国家……因此,维持与日本的同盟非常重要”1920年12月12日,英国新任驻日大使艾利奥特从东京向外交大臣寇松发回一封电报,艾利奥特认为:指责日本是不应该的,日本目前是一个中等强国,比大多数国家受到的内忧外患威胁要小。再过几年,如果她的海军和军事计划得以执行,而且没有发生内部问题,她就会非常强大,如果我们不把她作为盟友,她肯定会充满敌意。我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印度和其他亚洲国家将面临严重的困难,我们在那里不能指望美国的同情,因此我们不能冒受日本敌意的风险。从这些电报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英日同盟延续的问题上,英国内部有着不一样的观点,外交大臣寇松在做出最终决定前参考许多驻外使官发回的建议,多方考虑之后最终才决定终止英日同盟。

二、英国关于英日同盟问题的对美协调

巴黎和会上,美国外交的失败使美国认识到在远东问题上必须要拆散英日同盟才能使自己的势力完全进入远东地区。为此,美国在巴黎和会后积极筹划华盛顿会议来处理远东地区的利益问题。

远东问题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英日同盟的问题。美国深知英日同盟如果续订那就意味着要在远东同时对付英、日两个对手, 这将置美国于危险的处境。国务卿休斯向英国大使表达了美国的不满:“既然德俄不再成为日本的障碍,美国就把这个同盟的存在看作是针对美国的。”由于当时英国在经济上有求于美国,所以希望在英日同盟问题上能够进行协调。如前所述,英国大部分的外交官已经意识到日本在远东地区的作为超出了英日同盟的利益范围,并逐渐损害了英国在远东的利益。1920年6月1日,主管远东事务的维克多·韦尔斯利关于英美在远东地区合作的备忘录中写道:美国提出的三方协议将是取代英日同盟的有利途径,因此,美国提出的任何关于维护远东和平的建议都是值得欢迎的,我认为美国大使对我们抛出的试探是在最适当的时候提出的。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它,以达成一项三方协定,作为我们在远东地区面临的巨大困难的保障。1921年8月18日,兰普森在一份关于英日同盟问题是否应该在华盛顿会议上被直接进行讨论的备忘录中提到,美国国务卿休斯认为:我们的帝国和日本之间的关系,在英日联盟的统治下,很可能会被提到华盛顿讨论。他提醒人们注意这样一个事实,即在与日本政府往来的通信中,没有暗示日本政府准备在华盛顿讨论英日联盟问题。但是,他指出,如果不讨论《英日条约》,就认为有可能举行裁军会议,并且认为这样做会有任何好处,那这将是荒谬的。帝国国防委员会主席贝尔福指出,英日条约纯粹是我们和日本之间的事,他不知道如何在会议上正式提出。就他本人而言,他向帝国会议建议,英日同盟不能作为一个议题出现在华盛顿会议上。寇松勋爵指出,在他看来,美国人在召开这次会议时考虑的可能有两方面;首先,他们希望用一些新的文件来代替英日协定,也许这是对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原则上的通报。美国显然希望把我们置于这样一种境地:我们可以在不对盟国不忠的情况下,终止英日协议,并在日本同意的情况下,用某种东西取代它,很可能是三方性质的。 9月21日,英国驻美大使格迪斯发给外交大臣寇松一封华盛顿会议召开前美国国内对于英美关系看法的信,信中写道:美国国务院对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说英语是一种团结的方式,并对此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休斯先生有着强烈的法律意识,他对情感刺激的反应并不容易,但对他来说,英美两国在理想中的基本团结感,使其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华盛顿会议召开前英美之间从政治、经济、文化认同上分析了英美合作取代英日同盟的必要性,英国本想通过三方协议的方式来取代英日同盟,但在华盛顿会议上,英国最终放弃了英日同盟,同意美国提出的以美、英、日、法四国条约代替英日同盟的建议。

结语

英国在英日同盟解体的过程中并不是最开始就决定放弃英日同盟而选择英美合作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沦为美国的债务国,面对美日间的军备竞赛,英国虽然固守其“两强政策”,但毕竟力不从心。对于美日双方,英国并不想得罪任何一方,但英国权衡了各方的利弊之后最终还是选择放弃英日同盟,建立英美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

1.王绳祖.国际关系史[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

2.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4.张忠绂.英日同盟[M].上海:新月书店,1931.

5.王玮.美国对亚太政策的转变(1776-1995)[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

6.计秋枫.英国文化与外交[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7.徐煜.一战后远东角逐中的英美关系[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8.朱大伟.一战后英国的战略考量与英日同盟的废止[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5卷第2期.

9.张艳梅.浅析20世纪20年代英国的外交政策[J].黑龙江史志,2008年第24期.

猜你喜欢

远东
李远东
2Analysis of the Usage of Domestictio and Foreignization inChinese Poetry Translation
远东战役中的和平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