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特质的影响研究
2019-09-10冯路王亚丽
冯路 王亚丽
摘 要:为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创业特质,培养新时代科技创新人才,回顾相关文献,系统梳理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特质的现有研究,创新性地将创业教育分为创业课程、创业活动、创业实践和创业支持四个维度,将创业特质分为成就需求、机会识别、创业自信、主观规范和风险承担五个维度,并构建了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特质的影响机制模型。3720份山东省大学生调查问卷的实证结果表明,创业教育会显著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特质,特别是对成就需求、机会识别和风险承担的影响更为明显。创业实践和创业活动对大学生创业特质的影响最为明显,这对完善高校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特质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业特质;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4-0023-04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ntrepreneurial traits of college students, cultivate new talents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is paper review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divide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into four dimensions: entrepreneurial curriculum, entrepreneurial activities,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 and entrepreneurial support. Then this paper divides entrepreneurial traits into five dimensions: achievement needs,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entrepreneurial self-confidence, subjective norms and risk-taking, and construct the impact mechanism model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n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traits. The empirical results of 3,720 questionnaires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Shandong Province show that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ntrepreneurial traits of college students, especially the impact on achievement needs,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and risk-taking. The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and activities have the most obvious impact on the entrepreneurial traits of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ntrepreneurial traits; college students
一、概述
高质量的创业活动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培养创业型人才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尤其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国家积极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务院及教育部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这表明在全局视域上对创业工作的充分重视。自《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等一系列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出台以来,山东省已在开展创业教育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与创新实践,完成了从无到有再到全面铺开的初级目标,基本实现了创业教育进校园、进课堂,各种创业社团或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在高校中出现,各类的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也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而这些创业教育活动是否真正起到了开发大学生创业潜能,培养大学生创业特质的作用,其效果如何,还存在哪些不足,如何解决?
本研究立足山东省社会文化背景,在广泛调查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基础上,结合创业理论与实践融合,探讨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特质的影响因素和机理。这不仅是对创业教育研究领域的丰富与拓展,也是为创业教育理论的深化与推进做出有价值的尝试。近年来我国创业教育领域研究主要集中于创业教育模式和体系,创业教育比较研究、创业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等,着眼于某一区域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尚不充分,基于实证分析开展的创业教育量化研究仍然缺乏。随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发展,虽然创业教育影响机制和评价日益成为學者们不断重视的研究课题,但众多关于创业教育结果变量的研究,还是主要集中于创业动机、创业意愿、创业能力和创业行为等方面,少有涉及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特质的影响效应。然而,一方面大学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创业特质的塑造,另一方面通过对各种创业特质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可以清楚预测潜在创业者未来创业的可能性。
“创业教育需要唤醒和挖掘学生的潜能,为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做出选择”,其目标并非使大学生都成为创业者,也不是单纯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动机或能力,而是旨在培育他们综合的创业特质,激发和引导他们主动地走上全面可持续的自我发展之路。因此,本研究将多维度、多层面的分析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特质的影响,这将为优化创业教育体系和完善创业教育实践提供思路和方法,为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就业与创业规划提供指导与建议,也能够为创业支持政策的制定和创业教育的效果评测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文献与假设
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生志在创业,构建合理人生的教育,或者说是提高人生质量的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创业教育的要点“在于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融为一体,并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建构教育的整体。”从实践的角度,创业教育则是以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培养学生未来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需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并将其内化为大学生创业素质而进行的一种培养教育。创业教育可以分为学生态度因素和学校教学因素两个方面,前者包含创业教育参与度、创业教育内容满意度和创业教育学习效果,而学校教学因素可以分为课堂教学、创业模拟训练、创业实践和教师素质四个方面。本文认为创业教育是一种以高校为主体实施的,以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为平台,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使其成为潜在创业者或工作岗位上的创新者的教育活动。结合目前高校开展的教育实践和政府、社会提供资源支持情况,创业教育可以划分为创业课程、创业活动、创业实践和创业支持四个维度。
创业特质理论源于人格心理学领域内的特质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特质是一种可表现与多种环境的、相对持久而稳定人格特点和行为倾向。创业者特质是无论时代环境的相同或相异还是在同时代、同环境下新兴创业家群体所体现出来的能够促进企业的绩效提高的个人素质特征和能力水平。创业者特质在创业倾向影响因素中尤为重要,而区别于非创业者的创业者特质主要集中体现在成就需求、自信心、机会识别、主观规范和风险承担等方面。成就需要是创业者特质的核心特征,是潜在创业者实现向实际创业者转化的重要心理动因,也是判断个体是否是创业者的关键指标。作为创业教育重要结果变量的创业能力可以划分为机会能力和管理能力两大类,由于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管理能力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则可以提取能够反映市场感知水平的机会识别能力作为创业特质的测量维度。塔斯马尼亚大学的马特·兰斯德尔指出对于任何潜在的大学生创业者而言,自信都是一种基本素质,大学创业教育项目所创造的价值就是自信。由于无论是在保持学习、组建团队、制定目标还是在积累资源中,自信和勇气对于大学生创业都非常重要,本文将这种大学生个体对自身成功适应创业情景能力的自我判断与评估,命名为创业自信,并作为大学生创业特质之一纳入研究范畴。
H1:大学生参与创业教育越多,对成就需求的欲望就越强烈。
H2:大学生参与创业教育越多,识别创业机会的能力就越强。
H3:大学生参与创业教育越多,创业越自信。
最早在计划行为理论中被提出的主观规范是指个体考虑采取某种行为时感受到的社会支持与压力,表现为个体所能感知到的来自家庭、朋友和社会对其行为的期望与建议。在创业特质中可以被视为重要社会关系对大学生创业动机与行为的支持或反对程度。该特质在不同地域的作用程度有所不同,对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山东地区,大学生群体普遍具有较重的家庭观念,选取主观规范作为大学生创业特质的变量,研究意义十分显著。梅红,宋晓平通过研究,认为创业教育可以影响和辐射到大学生身边的社会关系,进而改变其主观规范水平。
H4:大学生参与创业教育越多,主观规范表现的越明显。
通过对创业者与非创业者的比较研究,Gartner发现风险承担是创业者在进行创业活动的初期时候所体现出来的非创业者所不具有的特质。Collins也指出承受风险力越强的个体,越能适应复杂变化的环境。何静和赵静分别在各自构建的创业教育理论模型中证明了创业教育对风险承担的影响。
H5:大学生参与创业教育越多,越勇于承担创业中的风险。
三、方法与设计
本文研究对象是山东省在校大学生,主要考察大学生参加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特质的影响。课题组成员于2018年12月对山东省39所高校大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收集到相关的样本及数据。
本研究的调查问卷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问题主要来测量被访者所在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情况。第二部分问题主要用来测量被访者的创业特质。第三部分问题主要测量被访者的性别、年龄、专业、学习阶段等人口统计特征。创业教育的测量主要包括创业课程、创业活动、创业实践和创业支持四个维度,如表1所示,主要考察受访者对创业教育的了解程度,测量为 “完全不了解、很少了解、不确定、比较了解、十分了解” 五级评分法。同时,将大学生创业特质的衡量分为成就需求、主观规范、风险承担、机会识别和创业自信五个维度,如表2所示,主要考察受访者的创业特质,测量为“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非常不同意” 五级评分法,取值越高说明该受访者越认同该题项描述。
四、数据与分析
本课题发出调查问卷共4626份,本文根据研究需要对这些问卷进行了筛选,剔除了非在校大学生填写的问卷、非山东省内高校学生填写的问卷、填答缺失项较多的问卷、填答没有区别性的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372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0.4%,符合调查问卷回收率必须超过70%的要求。
(一)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通过对创业教育的19个题项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根据特征根大于1的方法抽取公共因子,可提取4个公共因子,共可以解释总方差76.256%,因子载荷在0.731-0.922之间,分别将这四个公共因子命名为创业课程、创业活动、创业实践和创业支持。四个公共因子的克朗巴哈系数值在0.795-0.893之间,大于最小临界值0.7,说明创业教育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均通过检验。同理,对大学生创业特质的14个题项也进行了同样的分析,共提取5個公共因子,并将公共因子命名为成就需求、机会识别、创业自信、主观规范和风险承担。五个因素的克朗巴哈系数值在0.832-0.901之间,大于最小临界值0.7,说明大学生创业特质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均通过检验。
(二)基于ANOVA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在确保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基础上,对假设进行检验之前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主要考查不同人口统计特征时大学生创业特质是否存在区别。通过ANOVA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学习阶段和专业大学生的创业特质差异不显著,对于是否有兼职、工作经验来说,总离差平方和为87.742,组间离差平方和为67.236,组内离差平方和为20.506,在组间离差平方和可以被线性解释的部分为17.8000;方差检验F=8.744,对应的显著性为0.007,小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0.05,因此认为这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样的方法证明,有实习调研经验的大学生创业特质与没有相关经验的学生相比差异较为显著。
(三)基于相关分析的假设检验
从表3可以看出,创业教育的创业课程、创业活动、创业实践、创业支持四个因素与大学生创业特质的成就需求、主观规范、风险承担、机会识别、创业自信五个因素的相关系数都达到了显著水平。但相关分析只是发现了变量间的相关性和相关系数,但是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还并未发现,所以需要通过回归分析来验证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四)基于回归分析的假设检验
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回归分析的方法对研究假设和理论模型依次进行检验。分别将创业教育的创业课程、创业活动、创业实践、创业支持四个因素与大学生创业特质的成就需求、主观规范、风险承担、机会识别、创业自信五个因素进行回归。
表4中的回归系数及其显著性水平表明在建立回归模型时,所有自变量的回归系数为正,只有极个别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H1、H2和H5假设被证明,H3和H4部分被证明。同时,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特质的五个方面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特别是对成就需求、风险承担和机会识别三个方面的影响较为明显。创业课程对主观规范、创业支持对主观规范、创业课程对创业自信的影响并未得到证明。针对创业教育四个方面来说,创业实践对大学生创业特质的影响最为明显,其次是创业活动,创业课程和创业支持影响较弱。
五、结束语
本文在梳理现有研究基础上,提出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特质影响的理论模型,通过发放问卷建立回归模型,实证研究得到,创业教育中的创业活动和创业实践均对大学生五项创业特质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对成就需求影响最为明显,对主观规范的影响最弱。在创业教育的四个方面里,创业实践对创业特质的影响效应最强,创业活动次之,创业支持的影响效应最弱。
这一研究结论,对完善高校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特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提供了借鉴:第一,现有的创业教育,无论哪种形式都会对大学生创业特质的培养提供帮助,但程度有所不同,各种创业实践和创业活动影响效应显著高于创业课程与创业支持。针对目前高校创业教育开展仍然以创业课程为主的现状,应在今后的深化阶段,合理规划、科学配置,将有限的资源主要用于扩展实践性、活动类创业教育,适当压缩理论性创业课程的比重。第二,创业支持对大学生创业特质的影响不明显,说明无论高校、政府和社会对大学生所提供的政策、平台等资源仍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和盲目性,未达到预期效果,应有予以统筹协调,重点扶持各种创业实践和创业活动。第三,政府和社会应更广泛地宣传、推广创业政策,营造创业环境,让创新创业的观念深入到每一个社区、每一个家庭,这样再通过高校的创业教育使大学生们更加充分地认识和了解自己,让他们有信心去积累未来事业所需的各种知识和人力资本,并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激发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李艳艳.地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2]李静薇.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作用机制研究[M].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2016.
[3]王占仁.“广谱式”新创业教育通论[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7.
[4]Collins, C. J. Hanges, P. J. Locke, E. A. “The relationship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to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 ameta-analysis”[J]. Human Performance, 2004(17):95-117.
[5]何靜.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分析及改革路径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35):190-192+198.
[6]赵静.创业者特质、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影响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7]徐晓君,娄琴,唐忠.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认知和教学实效性研究[J].高教学刊,2019(19):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