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一数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2019-09-10陈治刚

青年生活 2019年25期
关键词:培养兴趣

陈治刚

摘要:针对初中学生学习数学中出现不爱学,不喜欢学,不会学进行研究,要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兴趣,关键在于老师实施恰当教学方法,要先端正学习态度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抓好衔接点去转换新旧知识;培养他们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改变;教学中渗透用代数解题方法;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关键词:学生不会学数学 提高积极性 培养兴趣 实施恰当教学方法

初一年级的数学教学是由小学算数到初中代数的一个转折点。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由于知识内容的加深,加之原来学习基础的不同,智力的差异,学习环境的变化,学习方法的不适应,诸多因素促成学生在中学学习过程中不爱学,不喜欢学,不会学,导致学生大面积的积极性受挫,许多学生缺乏主动,处于被动消极的局面。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兴趣,老师必须改变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点供探讨:

一、端正学习态度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之对数学有爱好和追求,从而达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完美结合,这对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具有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和强化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应用学生非智力因素,让非智力因素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尤其是一些中差生缺乏必要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缺乏自信心和顽强意志,害怕困难,以至于慢慢在学习上掉了队,为扭转这种状态,首先、要在教学中经常向学生进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思想教育,以端正他们的学习动机,锻炼勤奋刻苦学习的意志,使学生将现在的学习与个人前途和理想联系起来。认识到现在的学习是实现自己理想的基础,达到主动学习。其次、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1、合理渗透,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2、适时点拨,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思,结合教学抓住最佳时机,画龙点睛地点拨学习方法。3、及时总结,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时,教师要教学实践中,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使其逐步系统完善,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4、迁移训练,总结所学内容,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强化并进行迁移运用,在训练中掌握学习方法。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相结合,课上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索结合,从而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新旧知识的转换关键是抓好衔接点

事物的发展总是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数学教学依然如此,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知识的优势,使之产生迁移,从而达到掌握新知识的目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已渗透初一代数的基础知识,要抓好衔接点。如学习负数时,可引导学生回顾小学中整数和分数的产生过程,通过实例,说明客观世界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借助数轴进行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在有理数的四则运算中,始终与小学算术中四则运算相比较,弄清其联系与区别,掌握新的运算法则。其次,由于学生记忆差,忘性大,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复习巩固,才能达到举一反三效果。所以由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累积的过程,转换提升的过程。

三、培养学生思维模式转换

小学生的记忆特点是以机械记忆为主,对一些概念、定义、法则习惯多读硬背,思维特点是直观形象为主,所以小学教学采用与之适应的直观形象的教学法,对于一个概念,一种运算反复讲解、反复练习,达到熟能生巧。因此,很多学生进入初一学习不适应,跟不上,这时候,就应循序渐进,采取与之心理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每讲一个概念,要注意到如何对学生进行智力训练,教会学生观察、分析、思考的方法。引导学生由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度。其次,还要教会学生学习,就是说,学生不能只掌握学习内容,还要检查、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要学生对如何学、如何巩固,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校正、自我评价。学法指导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总之数学学习是教法与学法的结合。

四、教学中渗透用代数方法解题

小学阶段由于年龄特点,其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归纳能力都不强,对公式、法则的理解不深,用得不活,有些練习是机械模仿套用。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分析,不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归纳能力,逐步渗透中学数学的思想方法。要打破小学数学的思维定势,建立新的思维方式。比如,学生刚学到用方程解应用题时很不习惯,从算术方法过度到代数方法,关键在于找出等量关系,从比较入手,开始时有些题目要求学生分别用算术、代数两种方法解答,让学生明白,已知数和未知数处于同等的地位,这样就能全面反映总的数量关系,并且,未知数介入运算,使列式和计算都变得简单,促使学生自觉运用代数方法解题。

五、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学之道在于‘悟’,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究,才能产生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对知识意义的领悟。因此,数学教学应成为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数学问题解决的一种活动,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自己仔细的观察、粗略地发现和简单的证明,在亲自动手操作、拨弄、感知实物材料的过程中体验知识“再创造”的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横线上填数,使这列数具有某种规律:3、5、7、--、--、--。对于这类问题,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不同角度去探究可能隐含的规律,而对于一些新颖的填法,教师要特别表扬,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再如,再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可先让学生大胆假设通过量、剪、折、拼等探究性操作性活动,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去论证假设是否成立,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类活动为学生的主动探索与发现提供了机会,能主动面对问题情景,积极去探索、去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目的。

总之,要让学生爱上数学,喜欢上数学。就要重视学生学习方法培养,老师更要优化课堂教学,恰当实施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的质量。

猜你喜欢

培养兴趣
翻转课堂,培养兴趣,改善职高数学教学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浅谈如何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
以合理运动实践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思考
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浅谈初中物理启蒙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日记写作兴趣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