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班主任在同伴互助小组中的专业化成长探究

2019-09-10张微笑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6期
关键词:专业化同伴班主任

张微笑

摘 要: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也是联结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和纽带,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结果。初任班主任一职,笔者迫切希望找到有助于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方法。本文就主要探讨“同伴互助”模式的可行性,找到“同伴互助”和班主任专业化联结点,据此,探究如何基于“同伴互助”模式,促进青年班主任专业化成长。

关键词:班主任专业化成长;同伴互助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对于班主任的专业化素养在不断提高,笔者自我也有非常强烈的内需动力。如何在摸索中管理好一个班级的同时,班主任专业化水平得到提升,这对于初职的青年班主任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进入工作岗位后,笔者面对着全新的学科教学工作,对于班主任工作也非常陌生,这使得专业化成长的道路并不顺畅。班主任相关主题的讲座听了不少,但总是很难与实际工作结合。每天疲于解决问题,但很少有归纳提升,仿佛每一个问题都是新问题,所有的问题之间毫无关联,每次解决问题也总是走一步看一步。对于问题把握不足,也少有高屋建瓴式的解决思想。琐事处理了很多,但是对于专业化成长而言,收效甚微。

二、传统模式与同伴互助模式

传统意义上,往往通过班主任相关的培训课程作为促进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方法。于是,笔者归纳总结了初任班主任至今参加过的班主任相关的培训课程。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班会课示范课;第二类:理论讲座类;第三类:名班主任故事分享类。

诚然,班主任培训活动是由价值的、有意义的,只是缺少一定的理论到实践的转化机制,也缺少一定的督促机制。因此,要将培训效果最大化,需要一定的媒介进行转化。

而这个媒介,笔者认为就是“同伴互助”研修。笔者仔细研读了多位充满教育智慧的学者关于“班主任专业化”和“同伴互助”的文章,希冀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结点。

(一)班主任专业化

班主任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的一部分。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教师职业具有其专门的职业要求、职业条件、培养制度、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具体包括两个方面:教师个体专业化及教师群体专业化。教师在完整的教育生涯之中,借助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获得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逐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并成为一个良好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被称之为教师个体专业化。

(二)同伴互助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同伴互助(peer coaching)”理论由美国学者乔伊斯和肖尔斯(Joyce,B. &Showers,B)首先提出:是指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教师间发生的,以专业发展为指向的,通过多种手段展开的,意在实现教师持续的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乔伊斯和肖尔斯建议学校应让教师组织和参与同伴互助小组,以使教师之间能够互相帮助、彼此支持和共同成长。

(三)班主任专业化成长和同伴互助的联结点

综合班主任专业化和同伴互助的概念,发现目前将这两者有所联结的实践活动是班主任工作室活动。即由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组织,将所有学员聚集到一起,共同讨论各自的教育困惑,进行分析与建议,并进行组内的小型德育讲座和旁听名师的德育讲座等,其中与同伴互助关系较为密切的即“共同讨论教育困惑”活动。

三、小组同伴互助模式

(一)组织原则

1.目标一致且明确

实践成员之间形成一个共同的目标,并且在智慧分享上达成共识,形成一股合力,并且互相监督督促。

2.方式多样且实用

同伴互助的组织形式是可以非常多样的,但不可浮于形式,要具體可操作,实用性强,并且效率要高。

3.过程规范且可持续

由于同伴互助并非学校层面或更高层面的组织,很容易因为惰性而使得操作性变差,如果没有明确规范,很有可能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况。在开始时安排好日程,确定好每一次活动的负责人,当轮到该次的负责人时,认真组织,及时反馈,适时总结。

4.分享内容精准且有效

关于班主任素养和能力,实践成员都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部分,找到互补内容,每次针对某一实践者的不足进行相关内容的分享和讨论。例如B老师在班级纪律管理方面较为擅长,他就可给另外的老师一些意见与建议,当其他老师遇到该类问题时,也可向其求助。在这个过程中,B老师的管理班级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而其他老师也有得到了借鉴。

5.评价精确且真实

同伴之间必须明确,互助是要使得彼此共同进步的,因此达成共识后,要大胆指出对方的不足之处。所有参与其中的老师也要勇于走出舒适区,勇于接受挑战与质疑,并改正不足之处,获得成长。

(二)组织形式

人员组成上,以3~4人为宜,原则上是同一学校的青年班主任,在同一个工作环境中,互助的达成率会更高。

主要分为线上和线下两个部分,线上主要通过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的形式。微信群用于互相讨论、分享一些临时性的班主任突发事件问题和一些突发性的热点事件,微信工众号共同经营,进行班主任故事记录。在记录中,大家会有所反思与提升。线下主要是“讨论会”形式,用于进行班主任叙事研究,另外,进行班会课集体备课,助力共同提高。

(三)互助方式和运作机制

1.实践者A的教育叙事和反思;2.同伴讨论与建议,进行思想火花碰撞,深度会谈,主要包括分析问题,做出客观评价,综合并适当进行拓展;3.互相进行理论研读督促,并进行交流;4.最后运用于实践。

(四)实践研究并进行记录

以一个月为单位,总结探究“同伴互助”模式对班主任专业化的影响效果,包括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对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进行探析,从而提出合理化建议。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就“同伴互助”理论和班主任专业化成长是否存在联结点作了探讨,并初步整理出了基于“同伴互助”模式的班主任专业化成长方案。活动方案是一个蓝本,互助研修是一种形式。在这个过程中,促进班主任专业化成长是否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需要一定时间的坚持实践。因此,保持这种模式的可持续还有赖于活动的多样性,和互助成员之间的坚持性,永葆活力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黄正平.班主任专业化目标、追求、过程[J].班主任,2010(2).

猜你喜欢

专业化同伴班主任
劳动教育课程的常态化、专业化还有多远
我的班主任①
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现状调查与分析
区域教学视导: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寻找失散的同伴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嘿,这欢乐的日子!
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