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公民美德评价与对策研究

2019-09-10王春叶戈洪伟

高教学刊 2019年26期
关键词:杭州新时代评价

王春叶 戈洪伟

摘  要:公民美德是指公民在参与公共生活中所应当具备的社会公共伦理品质或展示出来的卓越的、具有公共示范意义的美德。政治美德、经济美德、社会美德、文化美德和生态美德是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相适应的公民美德5个维度。研究表明,杭州大学生公民美德水平较高,但存在结构失衡、知行脱节和个人价值取向问题。就高校德育而言,针对这些问题,注重强化美德意识教育,引导自觉参与实践、重塑正确价值观是探索大学生新时代公美德培养对策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公民美德;评价;对策;杭州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6-0052-03

Abstract: Civil virtue refers to the social public ethical quality that citizens should possess or the outstanding, with public demonstration significance virtue showed up in participating in public life. Political virtue, economic virtue, social virtue, cultural virtue and ecological virtue are five dimensions of civil virtue which are suitable for "five-in-one" overall layout of the great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students from Hangzhou universities have a high level of civil virtue, but there are structural imbalances, knowledge and practice disjointed and personal value orientation problems. As far as mor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s concerned, it is the main way to explore the countermeasures of civil virtue in the new era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to pay attention to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of virtue consciousness, guiding them to participate in the practice consciously and reshaping their values.

Keywords: new era; university students; civil virtue; evaluation; countermeasure; Hangzhou

前言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立德树人作为新时代教育的立身之本,是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和根本任务。[1]“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方能用得其所”。[2]这无不体现了党对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总体要求。为了解新时代大学生公民美德素养,笔者进行了相关的评价体系和实证研究。杭州市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在覆盖杭城各类型的10所本科院校进行问卷填写,分别为浙江科技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浙江树人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和浙江音乐学院。调查共发放问卷506份,有效问卷505份。样本基本情况:男生占30.5%,女生占69.5%;低年级占64.95%(大一、大二),高年级占35.05%(大三、大四和硕士、博士);文史类占45.15%,理工类占26.73%,财经类占9.90%,政法类占1.39%,其他类占16.83%。对问卷的四个选项分别赋值为100分、75分、50分和25分,表示公民美德水平。

一、新时代公民美德评价体系

不同时期和政制下所产生的公民美德有着不同的时代内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内涵中最重要、最核心之一就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那么,公民美德的培养应与之相适应才能体现新时代内涵,符合新时代要求。据此,本研究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5个维度,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要求,选取共17个指标,建立新时代公民美德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一)政治美德指标

政治属性是公民的本质属性。[3]爱国主义是基于国家政治认同和“忠于祖国、热爱祖国”的道德责任承诺而形成的对祖国最深厚的情感。[4]一些美德产生于参与,美德反过来又促进了参与。因此,政治参与本身也是一种政治美德。[5]作为一名大学生,无论任何一个时代都应胸怀祖国,志向远大,在远大理想的基础上努力奋斗,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另外,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对党员的宗旨,也是社会道德的核心要义。

(二)经济美德指标

经济美德是现代市场经济背景下不可或缺的公民美德。对于大学生而言,自立是大学生参与经济活动的保障,诚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石,而大學生厉行节俭、合理消费在市场经济下更加难能可贵。[6]

(三)社会美德指标

公民在参与社会公共生活中展现的美德即为社会美德。大学生作为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参与社会生活和处理社会关系中理应具备主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即为社会责任感。公正廉洁美德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主体性支撑力量,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更加意义非凡。[7]在公共领域,公民需要处理与他人和集体关系,需要有效地沟通与合作,这就需要具备团结友善的道德品质。此外,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敬师长,尊重知识,也是大兴学习之风,实现学习强国的时代之需。

(四)文化美德指标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树立文化美德是青年大学生的历史使命。首先,在文化传承上,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在内心深植民族精神之“根”,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者和弘扬者。在包容创造上,开放包容的文化才有力量,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兼收并蓄、开拓创新,才能让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在行动上,大学生应当积极传播优秀中华文化,制止有损中华文化的行为。

(五)生态美德指标

生态美德是公民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的美德,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为价值导向。首先,树立环保意识尊重自然,绿色参与,在生活中主动保护周围环境。其次,积极学习环保知识,如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变废为宝,有成果地参加到美丽中国建设中。同时,节制物欲,减少能源消耗和废物排出,保护人类共同家园。

二、大学生公民美德水平

大学生公民美德整体情况:

杭州市大学生各维度公民美德的平均分为84.43分,其中文化美德高达94.36分,之后依次为社会美德、经济美德、生态美德和政治美德。

1. 政治美德。大对数对于爱国情怀的调查都显示大学生爱国热情高涨,但在本次调查中分数最低(64.52),只有48.32%的学生愿意在国家遇到战争的时候投笔从戎,42.97%的同学表示看情况而定,说明大学生都热爱自己的祖国,但在实际需要时却不够坚决。关于政治参与,26.93%的大学生密切关注国家发展动向和方针政策,67.72%的大学生有时或偶尔关注,5.35%的大学生未曾关注过,这说明大学生有政治参与意识但并不高。关于树立远大理想, 25.35%的学生希望能够报效祖国,58.02%的同学希望能够回报家庭,2.97%学生认为自己没有理想,这说明绝大部分大学生都心怀理想,但多数是为了回报家庭和父母。为人民服务分数最高(86.78),91.48%大学生表示愿意服务身边,也愿意参加支教,8.42%则表示不是很自愿,但如果一定需要还是愿意的,这表明大学生为人民服务意识较强,而且也愿意投入其中。

2. 经济美德。大学生经济美德水平较高,93.67%的大学生表示绝对不会啃老,而6.33%的大学生则认为需要自立,也需要啃老,这说明大绝大多数大学生自立意识很强。大学生诚信美德分数最高(95.86),92.46%的大学生帮朋友买东西不会说高价格,肯定会秉持诚信。在消费习惯上分数最低(75.70),大部分大学生表示自己较节俭,但仍有35.85%的大学生仍然消费较高,需要加以引导。

3. 社会美德。社会美德中,93.85%大学生认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说明大多数学生认为应该具有主人翁责任感。公正廉洁分数最低(77.05),80.01%的大学生都能够公正廉洁,表示不会利用职务为他人提供方便,但仍有19.99%的同学表示如果关系较好可能会这么做,说明多数大学生具有公正廉洁意识,但少数学生的认知中尚未摆脱人情关系的束缚。95.24%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尊敬老师,尊重知识,感谢老师的传道受业,这一方面说明尊师重道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已深入人心。最后,团结友善分数最高(93.36),98.82%大学生都认为应该待人友好,互相帮助。

4. 文化美德。文化美德分数最高(94.36),其中,文化自信方面,97.82%的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感到自信,其中82.77%对中华文化引以为豪,可以认为文化自信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大学生的认知度很高。96.00%的大学生认同文化需要开放包容,好的文化可以为我所用,不可受到负面文化腐蚀。在参与方面,高达96.83%的学生会参与反对侮辱中国文化的行为,但只有62.38%表示会参与制止,说明大学生参与意识较高,但行动率相对较低。

5. 生态美德。绿色参与水平最高(90.07),96.83%的大学生表示会自己会处理在教室产生的垃圾,积极保护公共环境,说明杭州大学生环保参与性很高。然而,环保知识分数只有68.81分,只有16.63%的大学生很清楚应该如何进行垃圾分类,80.79%则知道部分分类方法,说明在很高的环保意识的同时,环保知识相对欠缺。大学生都有节能减排意识,但是当问到只有两楼是否会乘坐电梯时,依然有27.12%的大学生表示会乘坐,在公众和个人利益上选择个人利益优先。

三、结论与对策

(一)大学生公民美德结构失衡

调查结果显示政治美德和生态美德水平落后于其他美德,并且各维度内部指标水平也存在不平衡。杭州市大学生对于“投笔从戎”的选择出现了48.32%低值,可能是因为战争这一问题设置偏极端化,同时,大学生也考虑自身利益,不能马上有这么大的勇气去参加战争。大部分大学生的理想都与家庭和自身发展相关,未能树立远大理想,应及时引导其励志成才,报效祖国。生态美德中,环保知识水平和节能减排参与度相对较低,同时,杭州市大学生在平时注意保护环境上得分较高,说明维度内部之间结构也不平衡。

(二)大学生公民美德存在知行脱节现象

在政治美德中,以往文献中都显示大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并且本研究中为人民服务和社会责任感水平都很高,而问到需要时是否会投笔从戎却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表示愿意。还有一部分同学认同为人民服务,但是不会自愿参加志愿者活动或山区支教。在文化美德中, 96.83%的学生会反对侮辱中国文化的行为,但只有62.38%表示会参与制止,行动率相对较低。生態美德中,依然有27.12%的大学生表示只有两楼是时会乘坐电梯。

(三)大学生公民美德存在以个人或小团体利益为出发点的价值取向

实际上,大学生之所以会出现知行不一的现象,除教育因素外,其个人因素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在政治美德中,当回答为何而读书时,他们多数以家庭和自身为目标,但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如果不能树立远大理想,就可能不进则退。在社会美德中,有五分之一的同学可能会利用职务之便为朋友提供方便,在这些同学价值观中,以自己和小团体的利益优先,但是并非很确定地认为自己会这么做,说明其价值观尚未真正建立。同样,前文提到的知行不一问题也与个人利益存在紧密关系,那么这时及时对其加以干预和矫正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免其在未来走上弯路。

(四)高校大学生公民美德培养对策的建议

1. 针对大学生公民美德结构失衡问题,及时发现,尽早干预,加强爱国主义和理想教育。依托革命纪念馆、历史博物馆、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园等场所,建立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社会实践基地;开展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传统爱国情感项目;抓住国庆节,建军节等重大节日契机,探索开展以“爱党、爱国”为主题的多种形式的新活动,在活动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9]可以通过向立志报国的前辈和朋辈学习进行思想引领,组织大学生参加我和我的祖国、中国青年说等文化活动,指引大学生在远大理想的基础上努力奋斗,成为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 针对大学生公民美德认知与行动脱节现象,高校德育应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首先,开设公民美德相关课程,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大学生加强公民美德意识教育,培养大学生积极参与公共活动的兴趣。探索建立一系列学生愿意参与也乐于参与的实践活动,如在校园内和社会实践中开展志愿活动、我为学校建言献策、廉政文化主题活动、中华文化宣讲团、绿色出行我先行等实践育人活动。其次,针对学生个人,组织和指导其积极参加到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切身体会公民美德的内涵和参与实践的意义,并且对于表现优秀者辅助以相应的宣传和激励措施,指引他们成长为具有公共精神和公民美德的合格公民。

3. 针对个人利益优先问题,高校应从学生心理层面加以矫正和重塑。使学生经历由“对道德知识和规范的认识”到“积极的思想情感”再到形成“个人意志”,最后才能转化为“个人的行为”。首先,德育老师尽量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或配以专业的心理学教师加以引导,引导其在公共参与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行为准则。其次,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到学生会、社团和学生干部等学生工作,在民主选举、评奖评优、活动选拔等管理学生的实际工作中体会并塑造勇于担当、公平正义等优秀品质。

参考文献:

[1]袁芳.新时代立德树人的生成逻辑[J].思想理论教育,2019(05):101-105.

[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

[3]万俊人.爱国主义是首要的公民美德[J].道德与文明,2009(5):4-5.

[4]侯广斌.当代大学生公民美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03):248-250.

[5]吴俊.公民美德的特征及其意义[J].公民道德建设,2009(2):89-91.

[6]陈文娟,董胜杰.公民美德及其培育研究[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19(01):84-87.

[7]段满江,刘峰.习近平廉政论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3):93-97.

[8]方年根.立德树人与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7(3):108-112.

[9]侯红霞,张瑞娇.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學报,2018(2):54-56.

猜你喜欢

杭州新时代评价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杭州龙井茶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杭州旧影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