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传媒对于脱贫攻坚的路径探析
2019-09-10李喆
李喆
摘要:脱贫攻坚战是我国发展壮大路上不可逾越的一道障碍,目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随着国家对“脱贫攻坚”问题的日渐重视,脱贫攻坚的方式方法开始多样化。一系列新政策、新思想、新理念为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勃勃的生机与活力,而传媒行业作为百姓了解世界、走出大山的一扇大门,理应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对如何利用传媒这一载体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途径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助力美丽乡村的构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关键词:互联网+;传媒;脱贫攻坚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我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贫困地区也得到了飞快的发展,但是由于道路条件差、自然资源薄弱等因素,贫困地区的发展速度仍然差强人意,仍然存在着多种多样的问题亟待解决,如何打好脱贫攻坚战逐渐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传媒工作作为宣传党政法规、传递党政思想、引导社会价值观的重要平台和基本载体,肩负着神圣的责任。站在新时代的起点,在一系列脱贫攻坚战略的引导下,传媒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面对着更大的挑战,相关工作者必须审视工作现状,以科学高效的方式,推进涉农报道,为把我国建设成为文明、富强、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奉献自身的力量。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新闻传播速度飞快,一个热点事件可能引发全民关注,对社会风气有着重要的影响。传媒行业工作者作为筛选信息、传播信息的重要中介,不仅承担着报道真实的责任,对构建和谐社会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在如今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传媒类工作人员良好的媒介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各家媒体竞争愈演愈烈的推动下,以及在国家大力推进脱贫攻坚战役的背景下,许多传媒类工作者加强了对“脱贫攻坚”问题的报道。这无可厚非,但是,在报道过程中,许多传媒工作者渐渐迷失了工作中心,对新闻事件无论巨细都加以报道,甚至把一个报道做成系列报道,以形成数量上的冲击。传媒工作者的时间与精力是有限的,报道空间与载体也是有限的,当一些无关紧要的新闻事件占据了大量的资源,留给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的空间将被迫缩小。针对此现象,传媒行业工作者必须围绕中心,服务于大局,坚持发挥新闻报道的舆论引导作用,引领社会风气,以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为指导思想,依托工作实际,引导脱贫攻坚这一战役朝着更加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二、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吸引力
对于传媒工作者而言,需要具备的一项重要品质就是人文情怀,在新闻报道中践行“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就传媒行业工作人员的职业要求来看,不但要亲自去新闻现场进行采访报道工作,而且还要将人文情怀和服务意识融入其中,做到以人为本,尊重生命。贫困地区是个广阔的天地,蕴藏着各种各样的新闻事件,但是这些新闻事件并不是现成的,需要传媒工作者深入地挖掘,与农民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声音,让新闻报道真正成为展示农村风貌、吐露农民心情的平台。除此之外,贫困地区与城市之间必然存在着一些差异,既包括语言差异,也有习惯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决定了传媒工作者在收集新闻、报道新闻时,不能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必须在尊重、认识这些差异的基础上,结合当地人习惯,使新闻报道契合他们的用语习惯与认知状况。
三、与时俱进,提升自我素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整个社会的营销形态、传播方式、生产方式随之发生了变化,“电商”这一销售模式应运而生,给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引发了深刻的变革。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也就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作出相关部署,充分表明了农村发展电子商务有着广阔的机遇。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农民在线销售产品,不仅销售渠道拓宽,而且逐步建立以消费需求为导向的生产经营体系,带动农业市场化、标准化、品牌化。但是,提到“电子商务”,提到“网络购物”,很多农村百姓都会觉得不靠谱,不敢轻易尝试。为此,传媒工作者要加强对农村电商实践经历、农村电商品牌建设的成功案例进行相关的采访、报道,扫清农村民众存在的思想障碍,除此之外,宣传相关的国家政策,引导他们树立电子商务的思想,增强自信心,并投身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实践经历中。
四、做好创新工作,实现精准报道
再好的观念与想法得不到宣传也相当于纸上谈兵,因此,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引导更多的人树立起扶贫意识,并主动参与进来。身处快速变化的21世纪,试图一成不变地采取过去的工作模式,沿袭传统的工作理念,是不可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的。正所谓“渠道为王”,找到合适的报道渠道,才能实现精准传播。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原本泾渭分明的不同媒体相融合的趋势愈来愈明显,互联网也使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种多样的信息平台成为农民了解世界的一扇窗口,报纸、电视等传统新闻媒介逐渐淡出农民视线,而微信、微博等移动端逐渐进入百姓眼中。为了更好适应这种趋势,传媒工作者必须树立起创新意识,以新的观念、新的报导方式对待新闻事件,用镜头语言将帮助宣传山区农产品、拍摄农产品系列片,用镜头记录真实的扶贫一线的人物,传播这些农产品背后有温度的扶贫故事,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脱贫攻坚战,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一长久的战役中。
结束语
总之,如今,我国已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过渡,正逐步迈向“强起来”,还要努力构建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新中国,这一伟大的任务需要整个社会的努力,对传媒行業工作者而言,他们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他们的报道日益成为人们认识世界、辨别真伪、表达观点的主渠道。面对新时代的新形势,工作者要不断提升工作水平,端正工作态度,坚定不移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希望的田野上,谱写新时代中国乡村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参考文献:
[1]袁换欣,李政锴,王竞莹. 河北省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精准扶贫实现路径研究[J]. 环球市场,2018,(35):202-203.
[2]臧肖,郭潇嵋.新时代背景下四川藏区脱贫攻坚中的传媒角色、挑战及着力点[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39(08):147-151.
[3]母昌买,宗卫.浅析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媒体担当[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04):140.
[4]吕逆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精准扶贫实施的路径研究[J]. 农业经济,2019,(4):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