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资源、经济和环境发展水平与协调度的研究

2019-09-10锁小茜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26期
关键词:发展水平资源环境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们逐渐意识到我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且能够逐步加强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维护。而如何平衡中国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以平衡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缓解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矛盾,从而使得资源环境和经济能够协调发展,以满足新中国建设的需求。

关键词:资源;经济;环境;发展水平:协调度

一、引言

为了有效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问题,我国提出了可持續发展这一新思路。通过积极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能够有效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能力。在全面加强环境建设,生态安全建设的同时,能够科学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稳定资源基础,从而有效减少因资源环境对社会经济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因而在现阶段加强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该项目的研究当中,且都提出了较为完善的管理系统和发展指标,因而我国在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工作中获得一定的绩效。但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难以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制约和协调发展,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资源经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协调发展

首先,资源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丰富的资源能够有效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部分的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而随着人口数量的剧增,资源匮乏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为了保障人类社会能够可持续发展,则要全面加强自然资源的管理工作。通过有效的资源管理,科学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进而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以此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其次,我国是一个工业大国,即使我国能源资源的总量很多,但仍旧无法满足经济快速成长的资源需求。近几年,我国重要资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使得重要资源的价格大幅上涨,不仅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同时还为我国工业化以及城镇化建设工作带来了最大的阻碍。在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过程中,资源约束矛盾普遍存在。因而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则需要全面加强能源资源的利用,以有效缓解社会经济与能源资源之间的矛盾,解决经济与资源之间的问题,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在资源经济和环境的发展过程中,需要统一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从而实现资源经济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共同发展。

(二)相互制约

资源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和环境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根本的能源和物资。而在科技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要以资源为基础,在不超过资源承受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经济。同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还需要考虑到资源对环境的影响,倘若资源的不合理开采,不仅会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而这些严重的环境问题又会反作用于社会经济,从而限制社会经济的发展。具体体现在社会经济发展依靠自然资源,只有自然资源充足,且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下才能够保障社会经济稳定,和谐发展。而在大力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还要统筹兼顾环境的保护工作。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以有效减少对处理废物,恢复环境机能等不必要的经济投资。在前几十年中,不惜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而能源资源的肆意开采,加速了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同时还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雾霾、地震、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还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安全稳定。化石燃料燃烧所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加速了冰川的融化,从而造成海平面升高,造成物种灭绝,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同时人们在能源开采的过程中,生成了大量的废弃物,破坏生态环境。由于我国能源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造成资源利用率较低,进而引发大气污染温室效应,酸雨和废料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全球许多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生产。

三、资源,经济和环境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机制,管理人员,政府协调机制等多方面的问题,不仅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还严重影响我国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首先要做好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在该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首先需要健全的激励机制,不断增强其工作人员的意识,使得其相应的工作人员都能够结合其实际的发展需要,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且能够结合实际的发展要求,通过有效的引导和强化改变大众的行为意识。而通过反复强化,使得人们都能够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循环利用。但正是由于缺乏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机制,使得公众的环保意识相对较薄弱。而在环境生态补偿过程中,由于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和资金管理,加速了环境资源的流失,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因而在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中,建立完善的补偿机制能够实现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其工作水平。在部分贫困地区,由于政府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进而拉大了经济落后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异,使得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工作难以高效实施。

四、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

(一)树立牢固意识

在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当中,单纯地强调其意义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了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则需要全体公民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该项目当中。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能够科学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从全体人民出发。这就需要帮助人们树立资源环境与经济意识,使得每一位公民都能够高度重视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充分了解人类各项活动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以有效降低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破坏。通过该方式,不断提高各个地区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工作水平,结合具体的资源环境,选择合适的经济发展方式,因地制宜,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管理体系

我国人口众多且自然资源有限,在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通过制定协调发展的战略方针,以保障社会经济能够稳定发展,且能够尽可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这就要求各地区的政府能够加强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通过完善相应的指标体系,全面加强资源环境管理工作,综合一系列的评价指标,在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全面加强资源环境管理。通过生态建设来保障自然环境的稳定性,以有效避免自然资源过度开采的现象发生。为了保障相应的环保工作能够高效实施,且能够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可以借助群众的力量,联合多个部门,通过群众举报和环保执法等多项工作,在加强资源管理的同时,以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坚决杜绝破坏生态环境等不法行为。为了保障资源环境与经济能够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其发展水平,还可以不断完善相应的生态环保法律机制,以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修订相应的环保法规,结合公平公正高效的法律体系,使得资源环境与经济能够协调发展。

五、结束语

总之,在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兼顾资源和环境能够有效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的科学持续发展。而在协调发展的过程当中,也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充分考虑到资源环境的承载力,通过协调发展,为后代人创建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针对不同地区来说,则应当结合当地的环境承载力和经济发展状况,科学合理的调整资源,改变能源结构,从而提高环境建设的效果,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永春,朱帅,雷砺颖.中国资源、经济和环境发展水平与协调度的研究[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8,34(1):45 -54.DOI: 10.13962/j. cnki.37- 1486/f.2018.01.004.

[2]张意翔,成金华,徐卓程,等.中国区域生态建设协调度评价及提升——基于能源技术专利数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29(6):58-64.DOI:10.12062re.20190124.

[3]王宝义.中国农业生态化发展的综合评价与系统诊断[J].财经科学,2018(8):107-120.

作者简介:

锁小茜,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郑州。

猜你喜欢

发展水平资源环境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环境清洁工
论南北朝时期制瓷工艺的发展水平
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量化测度
河北省“新四化”协调水平实证研究
漫观环境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