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读法教学方式以及运用

2019-09-10李冬雪

青年生活 2019年26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阅读

李冬雪

摘要: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可见读的重要。小学阶段对于语文的学习来说,语文阅读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从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不难发现,小学语文教育者对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教学并不是十分重视,并且在朗读教学的时间安排以及考核评价上都存有一定的缺失,这也严重影响了朗读教学的发展。因此本文对应当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朗读教学,对“五读法”进行解析,希望能够在教学中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以有效的提升。

关键词:阅读     五读法    语文课程标准

一、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教学的解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是语文学习的最重要的手段,朗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发展和积累学生的语言,陶冶学生的情操。”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训练学生读书能力的过程之一。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和思维,陶冶情操。朗读教学在阅读课上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利用。

二、阅读教学中“五读法”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在重视积累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学会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习惯,实现“教是为了不需教”的目的,提高阅读质量。

(一)浏览:初读课文,解释题目

浏览也就是初读课文,学生在学一篇课文之前,首先看到的就是文章的题目。通过浏览课文,学生需要了解题目是什么意思。以语文出版社s版教材课文《芦叶船》为例,学生读了一遍课文之后,需要知道芦叶船是什么。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其所说的内容整理成一句话,也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初读课文,所要过的第二难关,就是字词。字词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开始学习时,出示初读学习目标:先让学生试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先勾出来,读完课文后,利用字典弄清生字的音、形、义,利用词典搞清词的意思,有些还要弄清它的近反义词,一词多义、用法等。

(二)轻声读:读准读通顺

第二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轻声读课文。再次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分几层意思表达的?整体感知課文内容,形成整体印象。讲课文读通读通顺。

(三)朗读:质疑解疑,深入理解

朗读也就是精读课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在小学阶段低、中、高三个年段都提到了要求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包括的形式有大声读、指名读、汇报读、教师范读等,但也不是每一篇课文都需要教师范读,原因是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和学生的心理有一定的差异,尽管教师会站在学生的角度,但是根据阅历不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教师和学生都不是作者本人,也不是作者本人的想法。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只要读出自己的能理解到的感情就可以。当有些课文需要背诵时,死记硬背固然是一种方法,但教师也应该适时的寻找一些方法帮助学生记忆。比如说,画一个阅读地图,学生根据关键词很容易背诵下来。同时在精读时,教师再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读课文,在阅读过程中质疑,提出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把最有价值的、最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排选出来,让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的基础上交流、汇报。如果对同一个问题存在较大分歧时,可通过合作、讨论,探究解决。然后教师对学生没有涉及到的问题,再设疑、解疑,这样,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更能以良好的心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读书、品文中去,全而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能力。

(四)默读:品词析句,丰富语言

默读也就是品读时,教师向学生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对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进行品评赏析,在品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试着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以《芦叶船》为例,从这篇文章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童年的快乐,并在书的空白处对其进行批注,并且和你的同桌进行交流,小学目前各个学科都注重合作学习,学生在交流中畅所欲言,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口语表达能力。用“增、删、调、换”的方法,感悟文章遣词造句的准确、贴切、传神,用“比较、改写、推敲”的方法加深体验,教师也可以质疑问难,把文章的这几句话这么改,可以吗?引导学生感悟语言表达的方法规律,提高阅读质量,丰富语言积累。

(五)情读:读出语气,读出轻重缓急

情读也就是悟读,再次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品读赏析语言的基础上读文本,体悟感情和表达主题思想的升华。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感情基调,教师可以采用对比法读课文,让学生比较平淡地读、有节奏地读,哪种好,让学生体会读课文时要有感情地、抑扬顿挫地、有轻重缓急地读。以语文出版社s版教材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课文为例,这篇课文是毛泽东主席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的豪迈情怀在教学时特别引导学生高声诵读课文,领会和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诗歌是很讲究炼字炼句的具有音乐美的一种语言艺术因此,读诗对语言要进行眼嚼,反复地深入地体会每一个字、侮一个词、侮一句话有所表现的丰富的内涵,让学生高声诵读诗句,通过想象加以充实,加以补充,使长征的一些画面旱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结语

“读”是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技巧,在长期的训练和坚持中,才会读出技巧,读出情感在每天的学习中,在翻阅每一页扑鼻的书香时,我们应该在读书中寻味知识的内涵,去感悟字里行间的意味,用心去读,去感悟,将情感投入进去,将思想融入进去.这样.我们才不会读“死书’。不断地完善教学体系,从而能够使学生能够对所学习到的知识内容进行更加完善的把握,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辉,田进龙.小学语文“读”与“写”能力培养.课程教育研究,2014(16).

[2]郑成军.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浅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5).

[3]程贵盘.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课堂充满魅力.神州,2014(5).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标准阅读
小学低段随文识字教学之我见
培养学生的生活素养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改变课堂从目标制定开始
尊重,让语文教学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