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本课程对德育教育的作用

2019-09-10曾彩银

青年生活 2019年26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作用德育

曾彩银

摘要:中国乃礼仪之邦、文明古国,世代相存的礼仪传统文化形成了我国人民的习俗观念,也规范着国人的举止言行。我校是8条村合并的农村学校,大部分是客家人,农村人特别是客家人是比较根深蒂固的,祖先留下的传统一般不会去更改。基于各个村的风土人情,并关联中华传统文化,我校从“龙的文化、龙的乡村、龙的节日、龙的礼仪”四个领域引领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育学生的乡土情怀,感悟龙的精神,体验中华传统文化,提高生活实践能力,增强爱乡、爱国、爱中华的情感。

关键词:德育;龙的礼仪课程;校本课程;作用

当代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往往个性、能力很强,但却在尊敬长辈、孝敬父母以及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等诸多方面有所缺失。据此,我校以做“有担当的人”为办学宗旨,开发研究的《龙乡美行》校本课程,意图以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引领每一个学生走进本地“龙之乡”,并在传承中华“龙文化”中成长为传播蟠龙之魂的灵融之人。形成“礼仪育人、灵融担当”的德育特色。

一、课程编写意义

我校以做“有担当的人”为办学宗旨,开发研究的《龙乡美行》校本课程,意图以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引领每一个学生走进本地“龙之乡”,并在传承中华“龙文化”中成长为传播蟠龙之魂的灵融之人。形成“礼仪育人、灵融担当”的德育特色。本课题从实践视域开展龙的礼仪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意在充实本校的校本课程,丰富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经验,其研究思路和相关策略是为了解决一所学校如何以特色项目促学校发展的问题,并为同类学校课程改革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和思路。

二、课程特色与创新

具体地说,本课题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在于:第一,理论创新。本课题从校本课程开发视域,依托校本课程开发、多元智能、陶行知教育观等理论,对蟠龙小学名为“龙乡美行”的校本课程开发进行研究,形成的是基于一所具体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体系,这种校本化的课程开发理论将运用于实践之中,解决学校的发展问题。第二,实践创新。本课题所研究的校本课程开发,是基于蟠龙小学育人目标,立足于本校发展实际,从学校所在社区资源出发,并整合与社区资源所关联的中华“龙文化”,进行校本化的课程开发,引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育乡土情怀,感悟龙的精神,体验中华传统文化,提高生活实践能力,增强爱乡、爱国、爱中华的情感,提升综合素养,而教师也将因课程领导力的提升获得专业发展。

三、课程内涵丰富

教材包蕴着礼仪之邦深远的民族文化内容,体现了文明社会丰富的文化交融的特征。它主要包括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三大方面的内容,以培育具有文化传承感、礼仪责任感的礼仪小公民。

例如上个学期开学典礼,我们学校开学的第一课就是学习校本课程——《我们的传统节日——元宵佳节》,首先由合唱兴趣小组的学生表演国语、粤语贺年歌,之后由经典美文诵读小组的同学进行经典美文诵读表演《我爱中华》更是把开学典礼推向了高潮,最后全校师生宣读“龙的传人”誓词,立誓传扬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德慧兼备的人。

四、教材融入生活

龙的礼仪课上,教师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礼仪知识。低年级学生在礼仪课堂上通过画画的形式描绘文明礼仪的各种常见场景;通过“你说我做”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礼仪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中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通过“我能动笔写一写”“小小礼仪演说家”“我收获我最棒”等形式真实生动地写出了对礼仪知识的了解、感悟和收获。校本课程来源于生活、融入生活。例如:在学习中年段的龙的礼仪时,我采取了《大象博士招聘助手》、《小猴问路》等小品形式,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在社会上,没有礼貌寸步难行,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多么重要。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使孩子们由“他律”到“自律”,自觉地把礼貌用语、遵守规范、友善待人、等道德礼仪目标付诸于生活中。

五、提升课程领导力。

随着“龙乡美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大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许多优秀的教师都参与其中,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得到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学校也积累较丰富的校本课程研究经验。

六、提升综合素养

经过几个学期的不断探索,我校各年部开设的校本课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特别是剪纸类、足球类校本课程更是丰富多彩,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更加浓厚,校本课程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新奇体验。礼仪校本課程的开发深化了学校德育,切实促进了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礼仪小天使们活跃在校园的每个角角落落,融和诚信的学习理念在学生的生活中已逐渐形成且日益浓厚。

参考文献:

【1】《期待教育与生命的共振》 论文集   主编:曹慕坚.

【2】校本课程《我们是龙的传人》.主编:曹慕坚

【3】吴永军 再论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及核心理念[J].教育发展研究,2004(3).

【4】崔允漷,夏雪梅.校本课程开发在中国[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3).

【5】许洁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J].教育研究,2005(8).

【6】刘浩.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实现专业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4).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作用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