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2019-09-10谭洪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27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生

谭洪

摘要:本论文探讨了小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老师怎样进行有效指导。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研究

从近年高考改革的趋势来看,所谓“得语文者得高考”,“得语文者得天下”并不是空穴来风。语文是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的考验。问题的关键还在于——这不仅仅是语文学科的考察重点,这还渗透于其他学科的考察当中,其他科目的难点也都与这两种能力有关。这就进一步体现了语文素养的重要性。语文素养从何而来?——从阅读中来。最新修订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阅读总量不少于190万字。由此可见,阅读对促进孩子语文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性。

有研究表明:6-12岁,是阅读能力(即学习能力的基础)长足发展的最黄金时期。这六年,可以说,什么都没有海量阅读、大大提高阅读能力的发展更为重要。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两个条件:第一是持续性和连贯性。即阅读习惯的培养:必须每天固定有阅读时间,不可以喜欢就读一读,不喜欢就不读,这样不会养成好的阅读习惯;第二是阅读量的累计。一般小学生一年的阅读量要达到50-100万字。如果一个孩子从没有读过一本好书,甚至从没读过一本超过10万字的书,而是把大量时间都投入到学校课本和大量作业里去了。那么还谈什么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呢?所以,怎样的阅读能满足这两个条件呢?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早就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把整本書作为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因此,如何指导孩子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此,以三年级小学生阅读整本书为例。三年级是孩子学习的转折时期,是一个由低段向高段过渡的中段时期。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语文学习内容由词句向篇章过渡。《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三四年级学段阅读总量提出了明确要求:“不少于40万字”。从一二年级的图文并茂到大幅文字的阅读,对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让三年级小学生爱上这样的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认为,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非常重要。

一、阅读书籍的选择。

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大段大段的文字肯定不受欢迎。让孩子爱上大段的文字类书籍,书籍的选择非常重要。别林斯基曾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因此,我们老师或家长要进行正确的引导。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选择国学经典。比如:《弟子规》、《唐诗》等。经典是民族精神的源头,人类文化的瑰宝,千古传承记录着民族基因中的最高智慧,是民族千年圣人对后世子孙的谆谆教诲,所承载的是圣贤伟大的思想光辉。

(二)是选择比较贴近孩子生活的书籍。比如:《窗边的小豆豆》、《淘气包埃米尔》等。

(三)是选择与孩子年龄相近的小英雄人物的故事。比如:《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等。

(四)是选择孩子们喜欢的探险、科幻类的书籍。比如:《新版神奇校车》、《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等。

(五)是选择趣味性较强的科普类书籍。如:《昆虫记》、《趣味地理》等。

(六)是选择充满爱与温暖的小说。如:《小王子》、《外公是棵樱桃树》等。

二、阅读方法的指导。

中年级的学生识字量比较大,基本能够自己进行阅读。但是,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孩子有效的阅读方法。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指导。

(三)     精心设计导读。

开展班级同读一本书的第一步是使孩子们对即将开始的阅读旅程充满期待,兴致高涨。在这个环节,什么样的方法最容易引起孩子对书的浓厚兴趣,那它就是最好的导读。选好读物后,引导孩子了解作者和书籍的写作背景,简单了解书籍获得的评价。第一本共读书,最好选择对孩子很有极强吸引力的书籍,设置足够的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要立刻开始阅读这是一种最理想的开始。同时,我们作为老师,还要在首思尾,在导读的时候就考虑最后的主题探讨,为他做好铺垫,还可以对后面的阅读提出一些要求、有目的地进行阅读,比漫无目的的读效果要好的多。

比如,我班共读《绿野仙踪》时。我的导读就是给孩子们介绍作者----莱曼·弗兰克·鲍姆。孩子们只看过序言中的一些很简单的介绍,所以说得不多。而鲍姆本人的经历,很有些传奇色彩,在阅读之前给孩子讲讲作者的故事,尤其是他创作《绿野仙踪》的经过,就是个很好的导入。

(二)关注阅读过程。

在共读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关注孩子们的阅读进程,而不是只提出要求就完了。我们可以花几分钟,关于某一个话题的交流;也可以拿出更多时间来进行,完全根据孩子阅读的实际情况而随时调整。老师一定要把握阅读的时间与节奏,不能照顾所有孩子的阅读进度,只要班上多数学生读过了就可以了。让孩子们在书上写写划划,做点记号,甚至只记下页码,为后面的讨论做准备。总之,推进课的所有话题就是为了推进学生的阅读,引导他们往深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们制作书签,读书小报,设计读书卡等等。另外,尽量争取家长对孩子阅读的关注和参与,记录亲子共读日记。

我班在共读《绿野仙踪》的过程中,要求孩子们完成阅读手册,手册中,设计有主要内容、优美词句积累、我的思考等栏目。老师定时审阅。还组织全班进行读书卡设计比赛,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绘画和手工才能,出现了不少的优秀作品。

(三)开展主题讨论活动。

读完一本书后,组织学生集体讨论。老师要加强引导,让学生抓住讨论的重点。在细节中体会情感,让学生能够关注到人物的心理变化等。如,聊故事里好笑的情节,谈一些与众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书中的人物等。可以谈论语文学习,比如,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看一本书,了解自己的阅读策略和阅读困难,谈描写声音和色彩的词语和比喻,谈两种不同的拟人法,谈论描写人物的方法,讨论描写做事过程的写法,谈作者特别的语气等。结合作品联系生活话题:“从书里找生活的影子”“从书里找自己或别人的喜好”“找出书中人物特别的地方”“聊一聊送礼物的想法”;进行语文学习延伸话题:“把故事加长”“从阅读中学习了哪些新字词”“找出书的特点”“好书介绍”等。让讨论变得角度多样,使阅读活动丰富多彩。

讨论是整本书阅读指导中的重要环节,不但能深化学生对书籍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组织小学生进行整本书的讨论,应该从情节入手,关注学生的兴趣,关注情感的熏陶。整本书阅读,关键是整体,在讨论交流的时候,不能因为个别地方的处理而忽视了整体。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又要通过细节的挖掘,牵一发而动全身,促进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

我班在共读《绿野仙踪》的过程中,也进行了阶段讨论。我们讨论的第一个问题是:“奥兹是不是骗子?”孩子们众说纷纭,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于是,激烈的讨论开始了。孩子们纷纷说自己的理由,有少数几个没有认真阅读的孩子也听得津津有味。这次讨论过后,所有人都认真地阅读起来。

最后,对阅读作品中的经典对话或场景,还可以用多种方式再现当时的场景。比如,分角色朗读;情景剧表演;九宫格漫画等。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更能充分深入领会不同角色的内心世界。

古人云:“读书学礼。”书籍就是瞭望世界的窗口。我想只要我们坚持着,思考着,相信在我们不懈地努力下,孩子们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能够轻松地理解和熟练地运用祖国文字,为自己奠定坚实的语文素养;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让他们因为读书而拥有着自由、快乐的美好童年!

参考文献:

[1]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7修订版>》

[2]  王晓荣,柳栋,王天蓉.主体回归 语境重构 心灵体验 互动发展 基于网络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实践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06期.

[3]  方蓉飞,吴华秧.走出课本让阅读教学重现美丽[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2年03期.

[4]  方云飞,吴华秧.走出课本 让阅读教学重现美丽[J].小学教学研究,2002年01期.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小学生
英语课外阅读不同阶段的方法与措施探究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提升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的策略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