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

2019-09-10唐海燕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7期
关键词:学生思维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唐海燕

摘 要:我国教育教学需要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做出适当改革来就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适应和满足。就小学教育而言,其是教育教学的基础更是关键,因此需要给予高度重视。当前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教学的重点,所以当代小学教师要有意识的激发并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以小学语文为例,探讨教学过程中激发小学生思维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学生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在当前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背景下发生转变,学生学科素养及思维能力培养已经正式列入基础教学目标范畴,所以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及教学需求优化创新教学方法,进而达成激活小学生思维并培养其综合素养的目的。

一、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意义分析

1.有利于強化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就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教学而言,教师要想达成有效激发小学生自身发散性思维的目的,必须就其语文学习的思维意识进行培养和提升,进而可在教学过程中就学生自身思维模式开展有效锻炼,帮助小学生就所学语文知识进行应用。不仅可锻炼小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帮助其进行所学知识的实践应用,在此过程中其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不仅促进了其学习能力的大幅度提升,而且于其语文素养的强化有积极意义。

2.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就小学语文而言,其教学自身具有可就小学生思维进行激发的作用,而且语文教学可进一步帮助小学生就自身思维能力进行锻炼和提升,于小学生个体发展方面发挥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学强化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在此过程中其思维能力得到再次锻炼和提升,使其始终处于活跃且开放的状态,在此种状态下开展学习其效率大幅度提升,为其语文学习能力的强化打下良好基础。

二、借助小学语文教学就学生思维进行激活的几点建议

1.应用生活教学法激发学生思维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年龄相对较小,在形象思维的影响下通常仅对形象化事物存在较大兴趣,所以语文教师要想就小学生的思维进行激发可将其作为切入点。将教学知识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有机联系,使得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形象事物,小学生受兴趣的驱动会调动自身思维,在小学生学习效率提升以及知识的巩固、应用方面均有积极意义。此外,通过教学知识和小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可就小学生的联想思维进行刺激和激活,使得小学生产生对问题探究的意识,于其发散思维的提升有积极意义。

如教学《纸船和风筝》时教师可就生活教学法进行应用,将教学知识和学生生活联系起来,首先询问学生有没有和同学或者朋友发生过矛盾?出现矛盾时是怎么解决的呢?因为和小学生日常生活存在较大联系,所以小学生会表现出较高热情,往往可以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小学生需要调动自身思维就事情进行回忆和叙述。教师在此时引出《纸船和风筝》的教学主题,问“同学们想不想了解同住在一座山上的小熊和松鼠是如何成为朋友的?它们用什么传递对彼此的思念?同学们想不想动手制作一下纸船或者风筝?”此处虽然小熊和松鼠距离小学生的生活相对较远,但是教师用自己动手制作纸船或者风筝持续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将小学生代入相应的教学情境中,在此情境中小学生思维得到激发和锻炼。

2.应用问题导学法激发学生思维

就小学生而言,其认知水平相对较低,所以教师要想就其思维进行激活并最终达成提升其整体思维水平的目的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出现反作用,使得小学生丧失厌学情绪,进而不愿意就自身思维进行调动和应用。问题导学教学法满足小学语文的此种教学需求,其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将小学生作为核心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其通过引导小学生开展自主思考渗透教学内容,所以在激发学生思维并就其思维水平进行提升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时,教师可在正式开展教学之前以问题导入教学主题“同学们在一年之中最喜欢哪个季节?那每个季节各自有什么特点呢?喜欢冬天的同学们是因为冬天会下雪吗?想不想知道小动物在冬天的雪地里是怎样的景象呢?”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出本节课教学的主题,并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对其思维进行激活、调动。待小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引导小学生自主略读课文,在学生完成课文略读后教师再次提出问题“雪地里的小画家指的是谁呢?为什么说小动物是雪地里的小画家?每个小动物画的画有什么不同呢?”教师由浅至深的引导小学生就文章内容进行回忆和思考,教师带领小学生就课文进行再次精读和细读,要求小学生通过阅读回答上述问题。此时小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其通过思维活动将教学问题和课文内容进行联系和思考以解决问题,其思维能力得到良好锻炼。

3.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法激发学生思维

上述所讲的问题导学法和生活教学法均可就小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激活,使其处于活跃状态,进而促进小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但小学语文教师长此以往仅对一种教学方式进行应用,小学生难免产生枯燥感,久而久之丧失参与教学以及思考问题的兴趣,此时教师还可就小组合作教学法进行应用,让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就各自思维进行碰撞,同样可以达成提升小学生思维水平的目的。

如教学《守株待兔》这一则寓言故事时,教师可首先带领小学生完成通读,然后让小学生在小组之内讨论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什么?蕴含什么道理?对小学生的成长发挥什么作用?小学生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思维不断碰撞和成长,于其思维能力的提升有积极意义。

三、结束语

由上述所言可以得知,现阶段我国持续推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已经正式成为基础教学任务,所以小学教师需要给予高度重视。本文以小学语文为例简单探讨了激发小学生思维的重要作用,然后结合当前教学需求提出几点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小学生思维的建议,希望可以为广大基层教师提供一些参考或者帮助。

参考文献

[1] 沈燕珍.小学语文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名师在线,2018(31):55-56.

[2] 魏楠.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26):59-60.

猜你喜欢

学生思维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贯注方法引导 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设计:从学生的思维起点出发
基于学生提问的小学英语教学探究
数学教学怎样运行“教”的过程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