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互动·生成,语文高效课堂建设浅探
2019-09-10孟军
孟军
高效的自主互動生成教学,能够使教学变单向传授为多向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平等发展的机会。同时,自主互动生成课堂教学,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听讲的状况,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自主:从预习探究到创新发展
“自主”,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预习、探究、发展,在师生、生生等的互动中,学会思考、交往、创新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自主预习”是前提,它让不同水平的学生结合自己的能力水平和个体特征设计预习,不仅能为学生课堂学习夯实基础,还可帮助学生感悟语言,学会学习;“自主探究”是关键,课堂教学是师生合作的过程,互动交往的课堂基于学生课前的“学习期待”,紧密结合课前预习,围绕问题展开互动活动;“自主发展”是目的,通过师生、生生、师生与学习环境等的多维互动,解决各种疑问,让学生形成独特见解。因此,“自主预习、自主探究、自主发展”,是一个既相互联系又逐步递进的认知发展过程。
自主学习,是指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出一份详细实用的《导学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式,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环节。《导学案》的设计可以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过程、知识呈现、学法引导等内容。关于知识呈现,可以填空题的方式呈现,让学生在边做边学中体验学习快乐,并使这种快乐成为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时,要走下讲台进入小组,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及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为课上教授讲解做好准备。在落实高效课堂时,最好将教师想说的话都写在《导学案》上并发给学生,让“学法引导”体现于整个教学过程。
互动:从智慧碰撞到情感交流
“互动”,是指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不断进行智慧碰撞、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这是一种通过师生思想碰撞生成的动态课堂教学状态。
教学的有效互动,指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人、媒体、信息等看成构成教学的重要因素,在充分发挥其功能的基础上,坚持“顺学而导,以学定教,互动交流,整体推进”的方针,通过互动、交融、反馈、调整,发挥课堂教学的整体功能。师生互动不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教师的单向、线性的交流沟通,而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交互的交流与相互影响。师生在这样的连续的动态过程中不断相互影响,使得教学成为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彼此平等交流,从而促进教学相长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学生与教学中介的互动。教学中介包括教材、教学手段等。教材作为教学的媒介和素材,一直以来被许多教师认为神圣不可更改。其实,教材作为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并不断发展的素材,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但并不一定完全适合每个学生的实际。因此,教学中应适当引导学生与教材对话、交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发挥教材、网络、媒体等的整合效能。
合作互动最有效的方法是组织小组学习,在小组学习中要关注以下几点:第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作为展示课的“学习目标”,其基本要求是兼顾《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蕴含“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第二要重视小组内的合作互动学习,首先是学生个体依照《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在个体自主学习遇到问题时再开展小组交流,对最后遇到的问题再请教师点拨、讲解;第三要进行即时训练、检测和反馈,提醒学生认真做《导学案》中的训练题,边学习边训练边讨论,引导学生及时巩固已学知识,并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反馈;第四要进行课堂即时评价,本着以鼓励和表扬为主的原则,多看学生的长处和优点,鼓舞和激励学生不断收获与成长。
互动高效课堂中的“合作学习”,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动起来”,这对他们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表达,学会与他人合作,会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
生成:打造充满活力的新课堂
“生成”,是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对话、碰撞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使教学活动上升到更高境界,对教学活动提出更高要求。
依据教师的处理而呈现出的不同情况,会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并呈现出充满生机的特点。当然,动态生成的课堂也需要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教学设计,只有事先做出有效的预设,才会为课上动态的多样化教学态势提供解决方案。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对生成的信息资源的捕捉、判断、筛选及教学技艺与智慧的展现,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关键。
重视课堂生成。动态生成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之一。在课堂教学中,为使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课堂教学应充满活力。预设是教学主体的筹划与设计,生成是创生、建构或成长的过程。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教学具有预设性与生成性的双重特征,二者各有其客观依据和重要意义。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依据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成资源,以使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课堂中的“生成”可分为“可预设的生成”和“不可预设的生成”。前者是在教师的教学准备范围之内,是教师有意预设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相关生成的行为;后者是随机的、偶发的,是意料之外的甚至是突发的事件和行为。此时,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学情与课堂环境的变化,课堂教学将变成机械的程序。学习目标可在生成中随机改变,学习重点可在生成中调整,探究的主题可在生成中随机替换,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更加有效。
优化学法指导,让课堂预设得到最佳生成。学贵得法,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一些有着良好学习习惯,会学且能主动学习的学生,是实施高效课堂最有力的保证。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与教师平常的严格要求密不可分。同时,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待于教师观念的转变,包括对学生的信任,把学习、探索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等。为此,教师要努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只有学生主动学习、会学习,教学预设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课堂才能开出美丽的生成之花。
综上所述,教师应注重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生动活泼地开展教学,营造师生互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氛围。教师应追求课堂的实效性,向课堂教学要效率,在课上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及“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只有在务实中求活,在求活中务实,做到“实”而不“死”,“活”而不“虚”,才能从根本上走出高耗低效的怪圈,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山东临沂第二十一中学)
责任编辑:姜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