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高年级复习课中的应用
2019-09-10陈雪红范颖芳
陈雪红 范颖芳
【摘要】小学数学知识的呈现过程都有一定的规律性,一单元的内容包含了很多小的知识点,并分散在不同的课时中学习的。学生在学完一个单元内容或者一册教材内容后,头脑中形成的知识点片断都是比较零乱、无序的,复习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类、整合,形成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思维导图是一种学习和思维的有效工具,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高年级复习课中,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知识间联系,构建了知识网络,提高了学习效率,提升了思维能力,加强了记忆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效率;记忆
在平常的教学中,大多数的复习课形式都是比较单一古板,多以教师讲,学生听,讲授型为主,并通过对习题的复习,加以“题海战术”的训练。学生日复一日沉浸在枯燥的、机械模仿式的学习中,学习效率低而负担重。学生长期在这样一种缺乏合作与交流的教学活动中,渐渐就会失去了对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因此课堂教学要基于这一要求,课堂中落实到把教学的知识点内容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处理好单个知识点与整体知识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学科的整体性,进一步体会到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分析理解数学知识。
数学是具有思维性和灵活性的学科,而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好动心理的发展阶段,传统的复习方式没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对学生进行分析,制定出让学生容易接受的复习方式。整理与复习是一个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框架的过程,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特点是时间紧、容量大。在复习课中借助“思维导图”整理与复习能帮助学生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系统整理知识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对整个单元内容或一册内容进行复习,查漏补缺,节约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数学又是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的学科,学生在理解某些数学知识的时候存在一定的难度。思维导图具有多功能性,它可以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概括的知识具体化,零乱的知识系统化,隐性的知识显性化”等。
在复习课中思维导图有何妙用呢?下面我们一起看看。
一、“画”出趣味,加深理解
思维导图的特点是集曲线、关键词、符号、颜色、图像等多种形式在一图中,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一种可视化思维工具,不但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激发也可以进行思维整理。学生可以选择各种形式呈现,如,树形图、圆圈图、气泡图、伞状图、流程图等,并在图中添加图形及解释说明。学生通过亲手绘制思维导图来呈现自己的想法,开拓自己的思维,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在整体的版面设计中,学生更能发挥美术设计在数学中的应用,通过绘制一幅整体的图画,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让思维导图完美地呈现出来,过程就像在做游戏,同时达到美术、数学相融合的效果,让阅读者有美的享受,也达到提高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知识过程中的兴趣,并提升对内容的理解程度,一举多得。
如下面学生的作品,用“母鸡孵蛋”和“五角金星”作为思维导图的整体版面,让思维导图更具美感。乍眼一看,图画版面似乎喧宾夺主,但细细品味却发现图中的每一部分,每个脉络是非常清晰的。而且能看出这部分学生在设计思维导图时对内容的把控能力非常好,美术功底也非常扎实。学科融合,让学生更具创造力。
“思”出架构,提高效率
在对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与复习时,运用了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半径、直径、周长与面积概念之间的关系。“思”出架构,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提高课堂效率。设计教学流程如下:先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提前绘制好本单元的思维导图。然后课上交流,组织学生将课前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展示,讲解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的主题和相关概念。最后是完善作品,引导学生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发现自己的思维导图中的不足,并进行进一步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回忆和理解图中出现的相关概念,梳理知识。这样的课堂学习模式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在兴趣的支配下,学生能清晰地“思”出单元知识基本架构,理清知识脉络,从而更好地掌握本单元的知识重点、要点与难点。这样,就能达到复习课所要的效果,甚至是事半功倍。
从学生整理的作品中不难看出,学生对“圆”的知识架构非常的清晰,从单元目录到知识大点,从知识大点分散出知识小点,从知识小点到概念公式,甚至还有知识的延伸。真正落实课标要求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学科的整体性。
当学生清晰地整理出单元的知识架构,归纳出一个知识点后,再进行针对性的练习,通过“自主归纳——共同总结——巩固练习”,学生真正把知识记忆于脑海。借助思维导图,相信学生对知识架构一目了然。有了思维导图,学生的复习不再是毫无思绪了,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节约了时间。
二、“维”出创意,发散思维
思维导图是从线性(“一维”)到横向(“二维”),再到发散性或多维思考迈进所必不可少的一条纽带。呈现的是“小图大世界”的景象,表面上是在纸上画出来的二维图,实际上却可以展示一个多维的现实,包含了空间、时间和色彩。思维导图之美在于它能完全释放个人思维,给个人思维带来无尽的可能性。描画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将一个人的思维旅程清晰地描绘在纸上的过程,是直观反映了人的发散性思维的过程。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独特的思维旅程,这个旅程与任何有收获的旅行一样,有着个人的创意。
下面是学生学习了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一)(二)内容后,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整理与复习的作品,当中显示出设计者有独特的想法与设计:
当然,要想描绘出一张极具特色的思维导图,发挥思维导图在复习课中的作用,是要运用到各种与创造力有关的技巧的,具体表现在想象力和变通力,它们是很棒的创意思考的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在复习课中,学生在绘制的过程中,启发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既能让学生更好地沟通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又更好地处理了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广度与深度。
三、“导”出联系,构建网络
学生的知识点是零乱的,不系统的,思维导图的出现,能让多个零乱的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归类。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归纳整理时,要根据内容的特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各部分知识“串联起来”,构建简单、清晰、明了的知识网络。
学生在运用思维导图整理“线与角”相关知识的时候,通过线状的串联,清晰地展现出线段、射线直线的特点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与区别。同时,通过思维网络,进一步“导”出了线与角之间的联系。这样,单元的知识网络就铺开了,所有知识点及点与点间的联系一目了然,太妙了。
四、“图”解说文,深度记忆
思维导图里的关键词都处在同一个平面内,更容易让学生产生清晰、正确的联想,从而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考,让人印象深刻,增进记忆效果。因此,思维导图又被喻为“智力冲浪板”。
如上面是学生学完北师大版五年下内容后,用思维导图整理一册内容的作品。脉络清晰,“一词一线”有助于学生提升记忆力和追忆力,一图胜千词,图形是轻松回忆的最佳助手。“百度地图”让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何去何从,指引我们到达目的地的正确路径与步骤,前路一片光明。学习也如此,有效的“学习地图”——思维导图,能指引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步骤,让我们事半功倍。
在复习课中借助思维导图这张知识道路上的“地图”,对所学知识的进行归纳和总结,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借助思维导图对整册书的知识内容进行整理,就能把知识梳理出来,宏观地把控整本书的知识脉络。这样,才能沟通各单元知识点的联系,才能帮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与深度记忆。
在复习课中,通過“画”“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在学习历程中快速掌握知识的“重点”,想法变得有“创意”,思维更有“结构”,过程更“好玩”。
参考文献:
[1](英)博赞.思维导图实践版[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2]孙易新.思维导图应用宝典[M].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