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班组基础管理构筑安全生产防线

2019-09-10李现华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8期
关键词:改进措施

李现华

摘要:班组是企业中最基本的生产单位,是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的最终执行者和落脚点,是企业安全生产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是企业谋求发展和创效的根本保证。因此,班组基础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各项指标的实现。全面落实班组安全生产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夯实安全基础,认真落实班组作业现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职工岗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减少和杜绝“三违”,构筑安全生产防线,从源头上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关键词:班组基础管理;有效做法;改进措施

1 前言

在现代企业中,安全问题无处不在。安全生产是涉及职工生命安全的大事,也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稳定。提高班组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执行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消除思想認识上的误区无疑是实现安全生产“有序可控”良好局面的有效办法。强化班组基础现场安全管理,是减少“三违”,堵塞漏洞,实现关口前移,防止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是塑造本质安全人,打造本质安全岗,推进企业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是落实基层安全管理,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2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安全生产必须以人为本,没有一支恪尽职守、技术过硬的职工队伍,安全生产就没有最基本的保障。提高人的素质,首先是提高思想素质。所以在工作中,应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搞好安全生产的紧迫性、重要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站在保障职工安全和健康的高度来对待安全工作;除了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外,还要不断增强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从根本上调动职工保证安全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把本单位、本部门的安全生产抓好抓实。其次是提高业务素质。对职工队伍的业务培训,除了正常情况下应知应会、必知必会的内容外,更要加大对非正常情况下的应变能力教育和演练。

3 提升员工安全意识

实践证明:安全好不好,关键在领导。为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机制,扭转一些人员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和不务实现象,就要进行严格的考核,变结果考核为过程考核,形成动态考核评价机制。同时要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明确不同层次考核的对象、内容、程序,并结合职工群众评议、考核等办法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一体化考核。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3.1 分析员工不安全心理,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事故与人的心理意识和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人有什么样的心理都会在行动中体现。如果每个人都以正常的心理,在主观意识和思想上重视安全,就能有效地控制、减少、甚至是杜绝事故的发生。

3.2 杜绝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是支持违章作业的主要心理原因。有这种心态的人,不是不懂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安全知识,大多数是“明知故犯”。我们经常会碰到不使用专用工具,就近随意取物代替,该办理工作许可证而不办,觉得麻烦,就不用办理了等。抱着这种心理意识工作的,危险性很大。

3.3 控制员工的不安全心理及行为

及时对员工的不安全心理及行为进行预测和调整,能有效的预防和避免“三违”。从安全意识和个人修养上加强员工的心理诱导。坚持不懈的开展技能教育、素质教育、理想教育、岗位安全知识教育;岗位操作规程、安全技术规程的教育;以及关键设备、岗位、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检查教育、事故案例教育、法律法规和标准教育、事故预案的教育等。对员工而言要做到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应知应会,做到安全操作。在行为的准则上加以诱导、在健全的制度下进行约束。

4 完善班组基础管理的有效做法

4.1 加强班组硬件设施建设,为班组建设创造必备条件

随着精细化管理模式在班组的推行、班组的安全文化建设理念不断提升,班组硬件建设必须与发展形势相匹配。为班组建造会议室、加工车间、加工大棚等场所,为班组员工的工作、学习、培训创造条件。另外,充分利用围墙、围栏制作醒目的安全文化排版,图文并茂,起到宣传和学习的双重效应,同时,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和手机微信等多种宣传工具、设备,为职工提供多方面的学习渠道。

4.2 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为班组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为了更好的搞好班组建设,一方面,在班组人员配置上,要根据目前现有人力资源条件,进行了优化配置,综合考虑班组员工的技术等级、实际操作水平、文化水平、年龄等因素,合理地搭配和调剂班组人员结构,将员工进行最优组合,以求相互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适合实际的、可操作的制度,我们依靠岗位规程来维系这种制度。依靠制度来规范每个员工作业行为。班组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实行动态管理模式,对管理制度不断补充、完善和修改,使制订的制度更有操作性和实用性。班组既是一个独立的组织,又是一个动态的组合,班组之间既有合作交流关系,又有一定竞争关系,在规章制度约束下班组之间形成一种交流沟通、和谐发展的人际关系,进而增强班组与班组、班组内部的凝聚力、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4.3 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

班组考核机制的建立,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⑴目标明确。必须以落实岗位责任制为核心,以安全高效为目标,以不断提升班组管理水平和职工队伍素质为重点,以规范班组管理为手段,以“创建学习型班组、培养知识型职工”为载体,不断增强班组团队的劳动组织能力、岗位创新能力、抵制“三违”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夯实企业基层基础管理,担负起班组的安全、生产、技能、文化、和谐建设。

⑵责权利结合。必须赋予班组长的安全管理、生产组织、考核分配、学习培训、推荐建议等权力,同时,必须承担起相应的安全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团队建设等职责。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起班组长的核心作用。

⑶注重激励。推行班组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完善班组安全生产目标控制考核激励约束制度,将安全生产作为推优评先、效益工资分配的“一票否决”指标。形成激励竞争机制,班组长享有绩效工资的二次分配权,以利于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使班组内部成员之间、各工地之间、班组与班组之间形成了一种新的竞争激励机制。

5 当前班组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当前班组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班组长的理论水平及管理水平,还不能适应现代班组建设的要求。二是职工的安全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增强。三是班组内部人员组织结构、人员的综合素质,还不能满足现代班组的需要。针对班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一是通过技术、技能培训,利用技术比武、技能竞赛等手段,不断提高职工的技术、技能水平,全面提高职工的素质,为班组的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二是要充分发挥以班组长为核心的生产指挥、组织协调和现场管理作用,筑牢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三是进一步完善班组安全生产目标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在绩效工资二次分配上,给予班组长更多的自主权;在年终的评先、人才选拔任用上,给予班组长更多推荐建议权。

6 结论

班组成员的安全行为主要是在生产过程的群体中发生的,职工个体的安全行为必然要受到其所在群体的群体行为和群体动力的制约与影响。只有完善班组基础管理,从思想上转变员工的安全意识,特别是落实班组的安全管理,才能构筑安全生产防线,从源头上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非.“学习型组织”在冶金企业班组管理中的应用[J].河北冶金,2010,(6)

[2] 王瑞祥.现代企业班组建设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2)

[3] 王晓菲,刘晓丽.浅谈班组安全文化建设[j].摘自企业文化论文集,2006,(7)

(作者单位: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特轧厂)

猜你喜欢

改进措施
某电子企业电源转换器质量改善研究
浅谈事业单位报账会计的财务管理工作核心分析
翻斗量油分离器防淹措施初探
论如何有效实施医院内控制度
医院会计制度的缺陷及其改进措施探讨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公路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改进措施
主变冷却器全停跳闸事故分析及改进措施
压片机加料器充填叶轮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