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发生改变,如何护理来改善生活质量?

2019-09-10任桂玫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1期
关键词:后遗症功能障碍康复训练

任桂玫

脑梗死为神经内科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则会造成局部脑组织出现缺氧、缺血,进而出现缺血性坏死。以发病机制不同,脑梗死可以范围三大类型,即腔隙性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梗塞,其中脑血栓形成在脑梗死中最为常见。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梗死发病的基础疾病,此外,高血压、糖尿病、基础心脏疾病等也是导致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脑梗死不仅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在发病后还容易出现多种后遗症,其中肢体功能障碍则是脑梗死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之一[1]。肢体功能障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那么,脑梗死发生前有哪些危险信号?脑干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改变后该如何护理?如何能预防脑梗死的发生?下面对上述三个问题进行分享如下:

脑梗死发生的危险信号有哪些?

脑梗死病情严重,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减轻该疾病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性。一般情况下,脑梗死早期症状分为2种,一种是身体表现的症状,另一种是高危因素,即在发病前,患者出现的征兆。那么,脑梗死发生究竟有哪些危险信号呢?下面对脑梗死发生的危险信号分析如下:第一,突发出现晕厥;第二,在脑梗发作前1周左右,打呵欠次数频繁。第三,拿不稳碗筷,在喝水时杯子突然掉落。第四,感觉舌部不受自己的控制,突然说不出话或者吐字不清。此外,很多老年人也会出现流涎、口眼歪斜表现。第五,走路不受控制,很难控制自己向一个方向行走。第六,半身不遂、肢体无力、站立不稳。上述均为脑梗死发生前的危险信号,属于早期症状,一旦患者出现上述表现,则说明患者的血管开始出现堵塞或者已经存在梗死问题,处于该时期的患者,因病情刚刚出现,如果能尽早得到高效的治疗,则会减少后遗症的发生,若治疗不及时,则容易危及生命安全。含有家族史、年龄大、高血压、吸烟、压力大、高胆固醇、不能严格控制饮食等因素的患者,则属于高危人群,上述因素则为脑梗死发生的高危因素,因此,对于存在危险信号或者有可控制高危因素的人群,要及时检查,确诊后及时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

脑梗死发生肢体功能改变怎么办?

肢体功能障碍是脑梗死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一旦脑梗死患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后遗症,采取早期康复训练,对其肢体功能的改善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对脑梗死患者出现肢体功能改变后的护理进行分析如下:(1)康复时机的选择: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恢复极其关键。一般情况下,在发病第2~3d,患者的生命体征基本恢复平稳,即可开始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训练的内容包括:轻轻、缓慢的对患者患肢进行按摩、被动活动,促使缩短状态的肌肉得到伸展,减轻肌张力,松弛关节周围的组织,预防关节变性的发生。此外,被动的活动还可以改善患者的淋巴循环、血液循环,能加快患者机体的新陈代谢,可以防止肌肉、骨骼出现萎缩。(2)肢体被动及主动康复训练:a肢体被动康复训练:对患者肢体进行被动康复训练包括肢体按摩、保持肢体功能位。肢体按摩的开展,能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利于机体内部功能的调节,对提高患者抗病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按摩过程中,要由轻至重,从远心端至近心端,按摩的手法可以采取按、揉、捏、搓等,每次按2次,每次按摩时间在15~20min。采取揉捏按摩时,如果范围小,可以用手指进行,如果范围大,则可以采取手掌旋转式。保持肢体功能位康复护理:若患者取仰卧位,协助患者前臂向后旋转,使其掌心向上,并尽量保持手指为张开状态,上肢各关节为伸展位,患者下肢膝关节、髋关节保持屈曲位,并在髋部放置一个软枕,预防骨盆向后倾斜,防止下肢出现痉挛。若患者采取健侧卧位,即保持健侧下腹,患侧上方,保持其肘关节伸展,腕关节伸展。b肢体主动康复训练:在患者患侧肌力逐渐开始恢复时,则可以鼓励患者进行主动的康复训练,对于可以下床活动的患者,可以鼓励其下床进行简单的活动,若患者不能下床活动,可独自进行肩关节外展,伸掌等活动,例如翻身训练,可以让患者将双手呈现十指交叉的状态,直举,健腿屈曲,借助摆动的惯性,使其完成翻身训练;坐位训练也是肢体康复训练中常见的主动训练,患者在床上取坐位,指导患者髋关节保持90°屈曲位,用软枕将患者背部垫好,保持其躯干伸展,双膝屈曲,角度在50°作用,保持患者踝关节背屈;站立位训练:待患者体征恢复平稳后,一般在治疗2~3周后,对患者进行站立位训练,搀扶患者取站立位,让患者独立扶床沿站立,可以保持稳定后,让患者原地踏步,逐渐过度至短距离行走,所有的训练均从简至深,每天训练2次,每次训练时间在10~15min左右,强度可以适当调整,以患者耐受为宜。

如何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脑梗死的发生对人们的健康危害性极大,因此,采取积极的预防,可以降低脑梗死发生率,对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重要的意义。脑梗死的预防包括发病前的预防及发病后对再发的预防,一般情况下,发病前预防主要是针对脑梗死发生的可控性危险因素,例如血压因素、血糖因素、吸烟因素、缺乏体育锻炼因素等,通过控制患者的饮食,改善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患者积极锻炼、控制其体重在合理水平等,控制其危险因素,从而达到预防的目的。预防再发则需要掌握脑梗死复发的原因,诱发脑梗死复发的常见原因包括中断药物治疗、生活不规律、进食大量高热量饮食、缺乏足够的休息等等,为预防脑梗死的复发,对于发生脑梗死患者而言,在护理期间,要尽量明确其发病原因,针对患者实际发生的因素,结合常见的复发原因,对患者开展针对性的预防護理,例如,告知患者定期进行检查,叮嘱患者戒烟、戒酒,遵医嘱服药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以达到预防目的。

总之,脑梗死作为临床常见疾病,其后遗症对人们生活影响很多,尤其是肢体功能障碍,会使患者的活动受限,干扰了人们的生活,降低了人们生活质量,开展积极的康复训练,对改善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提升其生活质量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周文萍. 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观察[J].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 17(3):57-58.

猜你喜欢

后遗症功能障碍康复训练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的应用及效果研究
老年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效果及临床意义分析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在脑卒中康复训练中的疗效观察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优势探
这就是搞机达人的后遗症?
春天的“后遗症”
两分钟的脑震荡诊断测试
ED治疗不能光靠补
有效防治轻度认知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