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课本为基础的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

2019-09-10彭美琼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期
关键词:课本

彭美琼

摘 要:在高三此直面高考关卡的紧张复习阶段,师生往往易将“题海战术”当做决定性的备考策略,因为“见多识广”,对高考题型解读也便有了一定的底气。但其却忽略了真正的底气来自于实力,即实打实的知识积累与能力提升。而课本作为“一课之本”、作为师生主要的共同学习材料与知识及能力的培养源,则成为高考备考应烂熟于心的关键。

关键词:课本 高考文言文 阅读复习

而落实到语文学科高考的文言文阅读领域,其则一贯奉行“材料来源于外,而考点来源于内”的原则,因此,对此模块的复习根据文言文本身的历史性、语言系统自成性等特点,我们则可划分为词法句法的明晰、促力语感的朗读、精细适量的练习此三个环节来着手实施。

1.词法句法的明晰——奠定文言词句分析能力基础

文言文是一种历史性的文本和语言形式,古代汉字数量、信息载体的缺乏等客观因素共同推动了精简、抑或也可以说晦涩的文言的形成,但其自身又同现代白话一样具有自己的结构规律,具体表现在其基础的词法、句法上,如实虚词、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句等。学生只有对此有了牢固的把握,才能算拥有了打开文言文关卡大门的一把钥匙,继而才能够对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进行了解与解析。

例如:在《寡人之于国也》一文的复习中,我便会在文本复习之后,引导同学们对其中涉及到的文言词法、句法进行总结,以让其结合文本实例能够清晰地感知到此些文本内容之下语言结构框架的存在,从而在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的同时,培育良好的文言基础素养。总结具体如下:

词法:(1)通假字: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2)古今异义:①邻国之民不加少:“加”古意:更;今意:增加......

(3)一词多义:①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系向牛头充炭直(价值);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径直、直接)......

(4)词类活用:①动词做名词:请以战喻:战争......

句法:(1)判断句:①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这就是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

(2)介宾短语后置:①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如此,同学们对此的积累与熟记于心将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其在一篇新的文言文文章内进行词语、句型辨认与词意、句意解析,从而逐步形成基础的文言文分析能力。

2.促力语感的朗读——利用文言语感整体感知意义

文言字句由于历史局限虽则晦涩难懂,但其亦自有其优势,即由于用字精简而多有磅礴恢弘之气势,尤其体现在朗读上。重复的朗读及文言文语音刺激,将会自然而然使朗读主体形成关于文言语言形式的语感。而此种语感将适用于普遍性的文言文本意义感知,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的隐形助手。

例如:在高三文言文模块的复习中,在针对重点文本的意义解读与词法、句法总结之后,我则会让同学们在理解基础上,进行重复地出声朗读。但我们应注意到,出声朗读的目的在强化语感,而语感得来于理解,深化理解而更增语感则来源于对语言组织结构规律的尊重,即懂得断句。为此,我则会先为其范读,或者利用多媒体向其播放对应的结合图景诠释的范读视频,让其意识到根据意义进行断句的必要性。而后让其进行结合断句的自主朗读,在到达一定的程度之后,再教其融入情感,最终以文言语言形式本身的“词简力大”为契机形成能够灵活结合情感与断句的“浑融性”语感能力。

3.精细适量的练习——针对高考真题解析方法技巧

在课内文言文本中通过词法句法解析与出声朗读的方式做好基础知识积累、语感培育此基础工作的同时,还应该契合高考要求,将练习扩展至课外范畴,或直接以高考真题为例,在通过此掌握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型范式的同时,运用课内所得的词法、句法认知和语感,进行切实的运用练习,并辅以在高考限时,限题等特点之下的答题技巧,则真正能够锻炼学生的文言文解读与应试能力。除却此,在后续的讲解中,则应遵循“精细”的原则,即保证“做一篇即会有所得”,以期得到“事半功倍”而非在大量肤浅性练习基础下的“事倍功半”的效果。

例如:我们以2018年云南省语文高考的文言文阅读试题为例,其共分为三个问题,分别为:断句、词语解释、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且皆为选择题。这便是对我们上述提到的词法句法累积、断句朗读效果和语感积淀的检验。如第一题:让断文本首句:“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轉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对此,我则先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文言词句积累,对题目下方的四个选项进行选择。此时,很大一部分同学选择B选项,即在“叟”字、“淹”字、“县”字、“建”字、“路”字之后画了分隔符。对此,我则让其解释“以父仲淹”和“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的意思,其回答为:因为父亲范仲淹认识陵台和永安的县令。即在这里,其没有抓住“以......荫”和“知”字古意的关键点。而此皆是在课内文本词、句法总结与课外文本练习中提到过并要求记忆的内容。在提醒同学们这两处要点之后,其便恍然大悟,同时亦能意识到课内文本复习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我还教给其排除法的选择题答题技巧,如在想到“知”即“上任”的意思后,将B、C选项排除,而在进一步分辨“永昭陵建”的完整立意之后,则可轻易能判断出D选项的正确。如此,结合方法和技巧的精细讲解不仅能够让同学们明白课内文言词句等知识总结和记忆的重要性,而且还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同学们的文言阅读能力和答题能力。

课本作为“一课之本”,必然契合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与高考大纲。因此,在高考文言文阅读模块的复习中,课内文言文复习是基础和前提。而按照阅读能力形成的逻辑与高考文言文题目类型,词法句法、语感培育与恰当的课外文言文训练三者则成为科学的复习入口。

参考文献:

[1]高考文言文阅读、翻译方法刍议[J]. 陈绍彬. 中学语文. 2009(03)

[2]高三语文复习策略——关于作文和文言文[J]. 马新萍. 青海教育. 2007(11)

[3]高考文言文阅读指津[J]. 程继伍. 湖北招生考试(快速阅读). 2006(06)

猜你喜欢

课本
从课本到高考
玩转课本题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课本内外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课本内外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