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教育盛行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初探

2019-09-10牛欣欣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课堂教学教育

牛欣欣

摘 要:2019年1月25号《教育部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使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对解决传统课堂低效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网络教育应用价值的体会,尝试了几种行之有效的做法,与大家共享。

关键词:网络教育;课堂教学

2019年1月25号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互联网+教育”新时代的到来。文件明确规定:鼓励中小学教师利用空间开展备课授课、家校互动、网络研修等日常活动。这样一来,从中小学教师到职业院校教师,甚至是高等学校的教师,每一位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然后进行常态化的教学,可以说是最大限度地做到人尽其才。同样,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网络教育的应用价值

1、促进教育领域改革与发展

网络教育应用于学科教学利于教育领域改革与发展。新世纪教育需要通过教育改革实现教育领域的重要發展,网络教育技术应用于高中教学是网络教学资源与课程整合的具体应用,丰富了教育信息化的内涵,是其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网络教学资源与学科融合的其中一个子系统,网络教育技术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将为教学提供新型教学手段、方法,扩展教学资源,推动教育改革稳步进行。同时,在网络教学资源与学科整合研究的过程中,教育理论、教育观念、方法等也得以充实、创新,进一步丰富了教育信息化理论,指导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加速教育现代化的实现速率。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及教学效果的提升

教师传统的教学手段以板书、板图、板画和语言讲授为主,重难点知识不容易讲解清楚,学生理解起来存在困难,网络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教育者提供了先进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如多媒体演示法,网络学习平台等。概念、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成因等重难点知识皆可运用网络教育技术进行演示,课堂容量变大、学习渠道拓宽、知识学习难度减小,将静态知识转变成动态的过程或动画。网络教育技术提供的先进手段与方法需要教育者根据需求不断学习、创新、运用,寻找利于知识呈现、便于自身使用的信息技术手段,循环往复,将不断强化教育者对网络教育技术的理解与认识,强化网络教学资源的运用,提升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恰当定位网络教学资源并把握应用时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教育者良好的专业素质也将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等不断提高。

3、促进学生素质提升及知识与能力的发展

网络技术是一门受教育者必修的课程,信息素养也是受教育者必备素养之一。教师运用网络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与素养的培养与提高过程,教师的操作与运用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学生“信息”认知,认识到网络化社会中信息与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等;运用网络教育技术手段辅助学科教学,于“教学过程与方法”而言,利于知识呈现的直观化、动态化,降低知识理解难度,让学生在无意注意下更轻松的学习;新型教学手段也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深化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

二、几点做法

1、建立网络平台,促进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

建立全校各学科教学资源库,分学科进行精品汇编,结合互联网,建立“历城一中教学网络平台”,教师在课堂中,把网络平台上信息资源作为教学资源来为高中教学服务。互联网是最方便、最快捷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其成为教学资源的必要补充。把大容量的教学资源以多媒体形式传播给学生,不仅突破了“书本是知识的主要来源”的限制,而且还用各种相关资料丰富了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扩大了教学的知识量、信息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培养了学生对信息资料的提取能力、分析信息、获取知识、探索学习、发现问题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探索学科的热情,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此外可提供给每位学生每人一个 pad 平板电脑,学生可自主上网搜集选择资料来解决问题。

2、智能化评价方式

在评价方面,依托互联网的智能云计算与服务技术,对学生的日常作业、考试测评数据进行数据化采集、专业化分析和智能化管理,便捷的操作、清晰的数据化管理和及时的反馈能让学生和教师迅速发现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

3、利用网络智慧课堂,化抽象为直观,强化感知,突破教学重难点。

对学生来说,许多概念、事物、现象和规律都比较抽象,超出他们的生活感知范围。在课堂上教师如果仅用静态讲解,则缺乏直观性、生动性和系统性,学生还是很难在头脑中形成表象,仍然感到难以理解,容易形成学习上的障碍和教学上的难点,对学习产生“怕学”甚至“厌学”的情绪,影响学习兴趣,进而影响教学效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网络技术通过动画模拟运动过程,让知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解决了学生无法实地观察、感知,无法了解事物深化及其发展的矛盾。学生在观察“动态”的变化过程中展开积极思维,形成表象感知,不仅有助于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和难点内容的突破,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和读图分析的能力,激发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随着网络教育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界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网络教育盛行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一方面,要以开放姿态面对,借由网络引擎注入新的生机;另一方面,要稳固价值坚守,不能违背教育规律,不能无视现实条件。课堂教学中的开放与坚守需要我们作出合理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李文婷.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2].《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节选[J].教育科学论坛,2017(20):3-5.

[3] 罗定.“互联网+”高中教学[J].地理教学,2016(04):37-39.

[4]顾佳佳,钱鹏,张杨,叶小玢.“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新模式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7(10):129-131.

[5] 孙克林. 抛锚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6.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课堂教学教育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