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9-09-10李帅
李帅
摘要: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为社会各界带来了全新的变革,带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本文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入手,分析“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负面影响,探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为提高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互联网+”的到来代表着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借助这些软硬件设施能够有效改善现代教育困境,将更多、更优质的教学资源纳入高校课堂,用更有效、更直观的教学实践方式培养学生,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率。高校作为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阵地,必须跟得上社会的发展,能够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而“互联网+”是高校培养现代化、综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高校教学管理层的重视。
一、“互联网+”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1)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趋于多样化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社会生产、生活带来了网络,带来了即时通讯,带来了共享平台,这些渠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式。有了计算机、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必拘泥于课堂几十分钟,远程讲座、平台宣传视频、论坛讨论区、微信公众号、互动视频都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播的途径,这样的教育方法能够更加贴近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深入大学生的思想和内心。
(2)学生思维趋于浅表化
“互联网+”时代,信息、思想大面积流动,这在开拓人们视野、知识面的同时,也大量占用了人们的思考时间,导致人们的时间被大量的、真假难辨的消息占据,碎片化的时间被碎片化利用,思考已经成为奢侈。浅表化思维对于学生的影响非常大,非常容易导致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一项审视自身、审视社会、审视历史发展的课程,若学生的思维在“互联网+”影响下习惯了浅表化,必然会削弱高校思政教育的质量。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
(1)利用“互联网+”进行思想政治课程形式创新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原因在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其中形式的原因相对更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是与社会时事结合紧密的教育内容,理论上应当对高校生具有相当的吸引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创新课程教学形式的方式,来打通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的壁垒,用走在时代前沿的方式来向学生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例如: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微课教学形式融合,翻转传统思政课程的教学模式,将课堂重点放在学生针对社会问题的探讨和挖掘上,引导学生将课本上的知識应用在生活中,打破传统思政教育的僵化。
(2)把握网络阵地宣传正能量思想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在缺乏国家监管、法律约束的情况下,往往表现得过于开放,现代社会的负能量、人类劣根性在网络世界中展露无疑,粉圈恶习、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等恶劣行为充斥网络,学生们长时间在网络中活跃,难免沾染一些不好的思想和行为,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上,要利用高校的网络平台向学生宣传正能量,导正学生的错误思想。例如:近些年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小三上位”、“不劳而获”、“拜金主义”的不良思想,影视剧中也存在大量的表现甚至宣传,高校要把握住网络阵地,以正能量去抵御负能量的侵袭,“习大大爱彭麻麻”系列网络动图和段子就是很好的教育内容,既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喜爱和兴趣,又能够向学生宣传“家庭和睦”、“相亲相爱”的正能量。
(3)做好网络监管工作
互联网的开放性、虚拟性、隐匿性为正当的交流和交易提供了便利,也为社会阴暗面的存在提供了生存空间,学生利用网络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接触这些阴暗面的东西,披着虚假的马甲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甚至故意伤害他人。高校要做好网络监管工作,建立实名制校园网络平台,为学生创造更加和谐、绿色的交流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将发生在互联网上的实例作为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分析网民不当行为出现的原因,使学生明白网络并非法外之地,引导学生做好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工作,培养学生的包容心,包容自己的缺点也包容他人的不足,积极学习使自己变得更好的同时,也不强求、苛责他人。
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多工作需要开展和落实,需要教师、高校管理层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尽可能约束互联网的消极作用,利用互联网中的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正面案例、反面案例都可以作为课堂研究课题,全面提升高校生对于自己、网络、社会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倩. 关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改革的多元思考[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8):45-47.
[2]欧俊伟.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1(01):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