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先行者和探索者
2019-09-10朱永新
朱永新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了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八大理念、七项原则、总体目标、推进策略。其中,把教育现代化分为两个重要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到2020年,教育总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贡献。第二个阶段是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2035年的中国教育现代化主要发展目标是: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实现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明显提升、残疾儿童少年享有适合的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格局。
围绕国家的教育现代化目标,全国各地都制定了相应的教育现代化发展规划与实施方案,其中江苏出台的《江苏教育现代化2035》,除了明确全面完成国家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外,还提出了具有江苏特点的新的教育愿景,那就是努力使“江苏教育更加公平、更加优质、更加美好,充满仁爱、充满温暖、充满乐趣,建成引人入胜的课堂、给人智慧的学校、让人幸福的教育,形成学生学习快乐、教师从教幸福、家长放心信任、社会普遍认同的良好教育生态”。
江苏历来崇文重教,也是全国最早提出并探索教育现代化的省份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围绕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我在担任苏州大学教务处处长和苏州市政府副市长期间,就直接参与和见证了江苏教育现代化的进程。20世纪90年代初,江苏以乡镇为重点率先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大力改善办学條件,启动了教育现代化的试点探索。世纪之交,江苏以县域为单位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着力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开始了建设重点从学校、乡镇扩展到县域层面的区域教育现代化推进。2010年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以省域为整体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推出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在解决教育深层次、根本性问题上取得了突破,特别是更加关注人的发展,教育现代化进入了全面提升阶段。
经过多年实践,江苏已在教育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成为全国教育发展均衡水平最高、总体教育质量较高、人才供给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较好的省份,形成了在人口众多、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省份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江苏样本”。
从江苏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来看,最鲜明的特点之一就是强化政府主导,坚持持续发力。早在2005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了21世纪以来的第一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2007年,江苏省政府印发了《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主要指标》。2010年的第二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出台的《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继续把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作为重要工作目标。2013年,江苏专门召开了全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推进会,出台了《关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江苏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2016年,江苏召开第三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意见》,同时修订完善了《江苏教育现代化监测指标》。这些指标体系,已经并正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前不久,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印发的《江苏教育现代化2035》,更是全面地从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新方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使命方面提出了江苏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主要原则、战略任务、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像这样长期围绕教育现代化目标不放松,不断与时俱进,丰富完善教育现代化的内容与体系的省份应该是不多见的。
江苏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特点之二是注重理论研究,加强学术引领。江苏是全国较早开展教育现代化研究的省份,1999年,时任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的周稽裘就发表了题为《教育现代化:江苏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的文章,之后又发表了一大批关于教育现代化工程的理论问题和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开展地区和先进学校的经验文章。当时我在苏州市政府分管教育工作,也参与了这场讨论,先后发表了《人的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苏州教育现代化》等一批论著。近年来,江苏教育系统继续围绕教育现代化开展理论与实践探索,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教育现代化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教育逐渐向现代社会转变和融入的过程,是教育的“现代性”和“时代性”的生长和体现。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教育现代化必须实现从器物层面、硬件保障转向制度设计、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从侧重于对“硬性指标”的考核转向人才培养的特色彰显、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等“柔性指标”的实现。以《江苏教育现代化监测指标》为例,他们参照了发达国家的教育主要发展指标,从教育普及度、教育公平度、教育质量度、教育开放度、教育保障度、教育统筹度、教育贡献度、教育满意度8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49个监测点提出了操作性很强的监测指标。这些研究成果,也被充分吸收在省委省政府的相关文件之中。
江苏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特点之三是坚持分类指导,实施工程带动。针对苏南、苏中、苏北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江苏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一方面,推动条件较好的地区先行先试、提供示范。1993年,在苏南地区开展教育现代化的试点工作。进入新世纪,选择部分条件好的县(市、区)试点县域教育现代化建设。2011年,选取8个县(市、区)开展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提升工程试点。2013年,确立22个示范区和5所高校示范点先行先试、率先突破,为全省面上教育现代化建设探索路子、提供借鉴。另一方面,推动条件欠缺的地区突出工作重点、分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确保教育现代化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同时,在政策设计、项目安排、经费支持等方面,向苏中特别是苏北地区倾斜。为了使教育现代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江苏采取了工程带动的推进模式。如在硬件建设方面,先后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三新一亮”工程、“六有”工程、农村学校“四配套”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中小学运动场地塑胶化建设工程等,保证了教育现代化的物质条件。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实施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职业教育“1122”工程、“三通两平台”建设工程等,在提升内涵质量方面,实施了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工程、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协同创新计划、品牌专业建设工程、特聘教授计划等。
作为全国教育现代化的先行者和探索者,江苏的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为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探出了一条道路,对其他各地推进教育现代化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