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论述的时代特色
2019-09-10卢斯媛
卢斯媛
摘要:面对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从定位、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对意识形态工作做了具有时代特色的论述。将意识形态工作定位为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强调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从加强国际话语权构建、坚持正面宣传与舆论斗争相结合等方面强调意识形态工作要讲究战略战术,创新工作方法。
关键词: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时代特色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21(2019)03-066-005
马克思说:“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1]可见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安危、民族兴亡的重大问题。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诸多挑战,正在进行着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效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是摆在当前不容忽视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从意识形态工作的定位、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对这一问题做了阐述,为今后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定位之特:“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主要面临着四大挑战,一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宣扬并输出资本主义价值观,多元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造成了一定冲击。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粹主义、新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沉渣泛起,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二是网络信息化的发展,使得网络舆论斗争错综复杂。互联网的匿名性、交互性及迅捷性使其成为了信息和舆论的集散地,各种思潮和舆论混杂,给舆论引导增添了困难。三是深化改革致使社会矛盾激化,利益格局的变动带来思想的交锋,多元价值观斗争激烈,导致主流价值观遭到弱化。四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事业遭到敌对势力不遗余力的渗透与侵蚀,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造成威胁。种种情况表明,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正面临严峻的考验。
在此情况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与以往任何时候相比,今天的意识形态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这是社会转型期的必然要求,也因为今天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转折点上。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成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也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与否。一个国家如果不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就会失去对意识形态的控制,丧失意识形态工作阵地。思想的防线一旦失守,党的执政地位无法巩固,社会就如同一盘散沙,国家就可能会陷入动荡或解体,苏联的解体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因此,必须要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有明确的认识与定位,做好引导和把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将意识形态工作定位为党的一项极端重要工作,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方向、目标和重点。只有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才能有目的、有意识地应对该领域内激烈的斗争,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二、內容之特:“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意识形态斗争领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如西方的文化霸权主义强势推行,导致了文化虚无主义和文化西化现象,网络信息化的发展使得网络舆论斗争更加错综复杂,多元社会思潮影响下,人们出现了价值迷失和信仰缺失现象,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受到冲击。针对这些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一)针对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强调要增强文化自信
西方一直不放松“和平演变”政策,强势推行文化霸权主义,进行文化输出和文化渗透。常见的手段即是以文化影视作品为载体,传播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于无声中进行意识形态的蚕食与渗透,最终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以美国为例,美国控制了全球 74% 左右的电视节目生产制作,其节目在第三世界国家的电视中高达60%~80%。此外,全球90%的电影出自美国好莱坞。在这些影视的美化、鼓吹和宣扬下,人们对西方文化产生盲目的崇拜和向往,而对本民族的文化产生怀疑,甚至否定,出现了文化虚无主义和文化西化现象。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3]中国的文化自信,来源于具有五千多年深厚历史底蕴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革、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只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面对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侵略,首先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文化养分,对中华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和阐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3],使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文明相协调,焕发生机与活力,为人民提供深厚的文化滋养。其次要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承革命精神优良传统,弘扬时代精神,为人民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
(二)针对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强调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增长率为5.6%”,[4]可见互联网已然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空间和平台。网络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和快捷性,使其成为了信息和舆论的集散地。一些不法分子趁机用网络宣扬国家、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活动,煽动宗教反动活动。加之网络的相对自由化,各种思想和舆论激烈交锋,控制负面舆论的难度明显加大,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重大挑战。习近平总书记针对网络信息安全和网络舆论引导做了重要论述。首先,要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必须构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做好网络安全的防御力和威慑力,不能“谁进来了也不知道、是敌是友不知道、干了什么也不知道”。[5]要在国家信息网络安全的基本保障下,有效地进行网络舆论引导。其次,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和反映民意的作用,加强网络空间的治理,对不良言行和舆论进行严格管控。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将运用网络了解社情民意作为一项基本功,通过网络了解民情民意,“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5],对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疑惑和问题及时解答,对不实、反动的舆论及时批驳,做好网络舆论引领工作。同时,强调互联网的内容建设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宣传,传播社会真善美正能量,培育积极向上、风正气清的网络环境。
(三)针对社会转型期价值、信仰缺失,强调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功能
我国社会正经历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急剧转型期,改革进入啃硬骨头的攻坚期,社会矛盾凸显,人们思想激荡活跃。社会转型和改革的背后是不同利益关系的变革和博弈,涉及到各群体的切身利益,由此必然会产生不同的声音,折射出不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正如马克思所说,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由于社会结构的分层和利益的分化,不同的价值观激烈碰撞,不同群体出现不同程度的价值缺失和信仰危机。社会道德评价标准的多样化,使人们容易迷失在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里。同时凸显、频出的社会矛盾使人们对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主义信仰有所动摇,理想信念受到冲击,这是新时代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它是对人民的共同情感、共同价值和共同理想的凝练与概括,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之泉。因此,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新兴媒体的优势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宣传教育,增强针对性,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文艺要创作更多传播和体现核心价值观的作品,给人们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高校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融入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
(四)针对多元社会思潮对高校意识形态的冲击,强调要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领导权
高校是积蓄后备人才力量的重要场域,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它产生理论、传播思想,思想文化活跃且交流频繁,既是各种思想理论交流和交锋的前沿阵地,也是不法分子进行思想传播的重要爭夺地。历史虚无主义等一些社会思潮的话语表达极具欺骗性和迷惑性,又往往进行有目的地嫁接、剪辑和宣扬鼓吹,而思维认知还未成熟,对事物的甄别辨析能力有待提升的大学生,容易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这些思潮和观点。这必然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造成威胁,冲击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首先要明确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这关系到中国梦实现的人才和智力支撑的保障问题。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做了重要指示,强调要“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改进高校党的建设,这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坚持党委对高校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责任制。各级党委和宣传部门要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加强对高校办学方向和思想文化建设工作的指导,掌握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守好高校这个前沿阵地。其次要坚持立德树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和熏陶学生成长成才,帮助学生形成思想屏障,抵御错误意识形态的侵蚀。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其成长奠定科学理论基础。同时培养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看待社会问题的能力,学会辨析西方社会思潮的实质及其危害,自觉维护马克思主义权威。
三、方法之特:讲究战略战术,创新工作方法
意识形态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要讲究方式方法,才能取得好成效。甚至由于意识形态工作的特殊性,更要求讲究战略战术及工作方法的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意识形态工作方法要从加强国际话语权的构建、正面宣传和舆论斗争相结合,创新新闻舆论工作的方式和方法等方面入手,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
(一)强调加强国际话语权构建,讲好中国故事
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一方面,世界对中国文化、中国道路,对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都有迫切了解的需求。另一方面,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二位,但是国际话语权与经济实力不相匹配。当前世界还是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世界,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国际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我国全面对外开放的情况下,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引导人们更加客观认识当代中国,阐述中国特色,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性和历史必然性,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民族特性和独特国情,客观正确地理解评价中国,消解“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不实传言。做好中国对外传播,需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和新范畴新表述”[2],打造中国话语体系,用中国的话语和范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精神。过去,中国的对外宣传有种怪象,用西方的理论解释不了中国实践,用中国话语表达,西方又不理解,这里面既有西方的偏见也有话语的表达问题。因此,需要创新话语表达方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6]尤其指出文艺作品是外国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文艺作品要阐发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力量,展现中国精神风貌,深化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
(二)坚持正面宣传和舆论斗争相结合
个别媒体为吸人眼球故意将社会矛盾、冲突放大,使得一些社会不公、宣传暴力和分裂的言论甚嚣尘上,引起人们对社会的不满,误导人们的认知,以致做出错误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甚至动摇政治信仰和民族自信心。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上强调“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7],同时也要坚持正面宣传和舆论斗争相结合。一方面,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以反映民族精神、反映社会主流价值观等正面、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内容为主,多报道人民在伟大的历史斗争中团结奋进和激流勇上的生活精神面貌,多宣传社会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弘扬社会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把宣传教育和服务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和提高人民的思想文化素质结合起来,把握好时效性和有效性的问题。另一方面,在事关政治原则性的大问题上,在老百姓容易混淆迷失的问题上,要主动出击。以坚定的立场和鲜明的态度,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方法,帮助人民群众认清各种不实言论和社会思潮的实质和目的。对人民的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的看法和观点要及时纠正,引导人民群众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政治信仰。坚持正面宣传不意味着放弃舆论斗争,相反,在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激励作用的同时,要始终保持高度警惕的态势,把握好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敢于亮剑、敢于作斗争,一刻也不放松意识形态的领导权。
(三)强调新闻舆论工作要创新理念与手段
在网络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由单一变为多样化,获取信息的速度极大提高,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事不再是空想,而成为今天生活的真实写照。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以往靠电视新闻、报纸和广播的传统宣传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宣传工作和人们的需要了。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有些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要突破”。[8]新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要求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创新宣传理念、方式和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手段、业态、体制、机制”[6],强调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有机融合发展,借助新媒体的信息传播的快捷性、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和信息的共享性等优势,实现宣传工作线上和线下的统一。宣传内容和体裁的创新,需要适应分众化和差异化的传播趋势,根据年轻人和老一辈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等的差异,以活泼生动、新颖有趣的体裁,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情感共鸣,给予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强调创新重点放在基层一线,要重点抓好基层工作的创新。基层最贴近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群众所急所需,许多现实问题也只有深入群众工作才能了解并找到解决的新方案和新方法。这是宣传工作内容、方法、手段等创新的立足点和依据,也是提高新闻舆论工作的时效性的有力举措。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170.
[2] 习近平.胸怀大局 把握大势 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
[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23.
[4] CNNIC.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8:1.
[5] 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6-04-26.
[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7:333.
[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5.
[8] 中共中央宣傳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 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