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内在逻辑与实现机制
2019-09-10狄国忠
狄国忠
摘要:宁夏贫困县(区)在脱贫攻堅中,贯彻落实党中央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脱贫攻坚的具体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提高人民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努力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增强了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当然,宁夏贫困县(区)脱贫攻坚中仍然存在着影响和制约农村群众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问题,需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用高质量脱贫补齐民生短板,不断实现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关键词:精准扶贫;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21(2019)03-119-00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在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宁夏贫困县(区)按照党的十九大的战略部署,根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打好脱贫攻坚战,精准解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进一步拓宽视野,多措并举,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保证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现实价值
在贫困县(区)的脱贫攻坚中,切实为贫困群众谋福利,使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是对贫困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最好回应。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客观需要,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执政方略转变和发展理念转变的重大创新,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社会治理的集中体现。
(一)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我们党提出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都是围绕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展开的。在脱贫攻坚中,贫困县(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要体现在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体现在着眼于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在更好更快地实现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中,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过程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全党全国要勠力同心,着力补齐这块短板,确保农村所有贫困人口如期摆脱贫困。对所有困难群众,我们都要关爱,让他们从内心感受到温暖。也就是说,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的发展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所秉承的发展理念必须将全体人民置于发展的核心位置,强调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同享有。
(二)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
党的十九大提出,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要求,是我们党保障人民群众利益,适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更高要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价值诉求。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作出了重大的判断,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国内主要矛盾,到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将国内的主要矛盾规范表述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再到党的十九大做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判断,是适应6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需要。党的十九大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宁夏贫困县(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最大矛盾就是贫困问题。打好脱贫攻坚战,逐渐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更加美好的需求,比如,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更高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彰显了人民群众自我发展的目标
党的十九大提出,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已超越了物质层面,上升到了精神层面。每个人不仅有梦想、有追求、有尊严,而且有渴望获得稳定、安全,能够充分享受公平公正的政治环境的心理需求,进而实现走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取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党的十九大提出,促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对促进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体现,也是对民生建设的全新定位和战略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人民“全面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意味着人逐渐走向全面发展。
二、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现实基础
近年来,宁夏贫困县(区)在脱贫攻坚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增强了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群众发展环境
近年来,贫困县(区)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契机,加强村组道路硬化,抓紧弥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一是有计划地推进贫困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贫困乡村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在贫困乡村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力求实现中心村(贫困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二是全面解决贫困村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目前,贫困乡镇自来水普及率100%,贫困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以上,供水保证率达到90%以上。三是实施阳光沐浴民生工程。2016年以来,宁夏盐池县、同心县和249个脱贫销号村全部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二)实施教育帮扶措施,解决贫困“传递”问题
教育扶贫是拔“穷根”的系统工程。一是对贫困村校舍完成改造任务,满足贫困家庭适龄幼儿入园需求。2016年起免除9县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前两年保教费,逐步实现所有县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前两年资助全覆盖。二是将多数贫困村的众多义务教育学校纳入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和义务教育学校建设项目优先安排,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使学校设备、图书、校舍等达到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进一步扩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方试点范围,逐步惠及宁夏全区贫困地区农村。三是大力推进雨露计划职业教育扶贫助学,每人每学年补助标准提高到3 000元,引导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凡符合受助条件的学生,可登陆雨露计划网站或下载雨露计划APP软件进行申报,经申报审核公示后,以一卡通形式发放补贴。四是对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普通高中学生(2016年开始)免除学费,逐步实现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普通高中學生免费教育(免除学费、住宿费和教科书费)。对考入宁夏区内高职院校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费并补助生活费,学校(院)优先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对考入宁夏区内外全日制本专科院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提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与此同时,积极支持宁夏医科大学定向培养农村全科医生,每年安排不低于80名招生计划面向贫困地区定向培养全科医生。
(三)加强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创业
近年来,宁夏贫困县(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驾驶员、特色种养、劳动力转移、电商旅游、实用技术、致富带头人等培训项目,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都有一技之长,有效增加当地务工数量并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大幅度提高了劳务收入。一是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时间不少于30天,培训补贴标准800至1 200元,补贴标准人均250元。扶贫建档立卡家庭劳动力机动车驾驶技能培训,在规定时限内凭取得的驾驶证(A、B准驾车型)和建档立卡证明,享受一次性培训补贴3 000元。对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和身患残疾的高校毕业生及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高校毕业生,技师学院高技工班、预备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每人给予一次性求职补贴1 000元。二是鼓励各类人力资源中介服务机构介绍扶贫对象就业,对成功介绍扶贫对象与企业或其他实体签订劳动合同(就业协议)且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劳务派遣公司、劳务经纪人,每介绍1人给予100元补贴,每名扶贫对象每年可享受1次职业介绍补贴。三是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建档立卡扶贫对象,给予免费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等政策扶持,符合规定条件的给予两年的创业担保贷款全额贴息扶持,其中个人创业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10万元,合伙和组织起来创业的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50万元。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应届高校毕业生,技师学院高级技工班、预备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自主创业,连续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一次性给予6 000元创业补贴。
(四)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夯实脱贫基础
产业扶贫是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前提。从2016年起,宁夏回族自治区分三年建立10亿元扶贫产业担保基金,加快贫困县(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自我造血能力。宁夏贫困县(区)贯彻落实中央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脱贫政策,根据贫困户贫困程度,采取差别化的扶持政策,加大产业扶贫。一是支持贫困地区新建生产设施,发展蔬菜产业,重点对新建拱棚给予支持,每亩补贴2 000元。推广马铃薯脱毒种薯农户自繁自用模式。政府每年采购原原种,按种植面积,免费向农户发放,实现自繁自用。原原种每粒补贴0.4元。二是扶持购买农业机械。继续实行自助购机、定额补贴、县级结算、直补到卡的农机购置补贴方式,支持贫困户购买农业机械,发展农业生产。对马铃薯种植收获机械、全混合日粮机、植保机械等生产急需机械,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基础上,宁夏再累加补贴20%。脱贫销号村购置铡草机等农用机械补贴资金足额予以保障。三是扶持养殖业。通过项目扶持和政策支持,激励养牛户用2到3年时间,使养殖由目前的1到2头牛发展到5头以上,其中基础母牛2头以上;养羊户养殖由目前的5到10只发展到30只以上,其中基础母羊15只以上;牛羊混合养殖户养殖规模达到30只绵羊以上。支持发展其他特色养殖项目。四是积极探索产业收益扶贫。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特色种植养殖、光伏、风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尤其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资产可由村集体、合作社或其他经营主体统一经营。五是支持贫困村建立电商平台,发展“互联网+”农业经营。每个贫困村建设1个电商平台,建成运营并促农增收发挥作用的电商平台,每个补助3万元。六是支持贫困乡村发展旅游产业。结合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美丽乡村建设等措施,优先支持发展国家发改委、旅游局、国务院扶贫办等七部委确定的宁夏72个旅游扶贫重点村,由宁夏发改委、旅游等部门安排专项资金给予支持,每村支持100至300万元。
(五)发挥互助资金作用
金融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措施。宁夏在金融扶贫方面不断创新,支持贫困群众高质量脱贫。一是实施风险分散补偿机制,最大限度地盘活金融、做活市场,着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深化金融扶贫,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机抵押、保单质押贷款融资机制,协调金融部门适当降低金融贷款门槛,提高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实施扶贫再贷款政策,切实加大建档立卡贫困户金融扶持力度。二是支持贫困村互助资金组织的发展。鼓励本村农户加入互助社,使用互助资金,不入社者不能使用互助资金。互助资金采取有偿使用的办法,社员借款需缴纳一定占用费。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和互助社运行的实际需求,互助资金占用费按月息7‰左右执行。互助社社员借用互助资金只需缴纳政府补助和其他渠道投入部分的资金占用费。
(六)发挥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
在脱贫攻坚中,充分发挥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作用。一是从2016年4月1日起,执行新的低保标准。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2 400元提高到3 150元。对未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按照100元的最低缴费档次给予全额或部分代缴养老保险费,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努力实现应保尽保。二是从2016年开始试点,对宁夏58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小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全覆盖,实现产业保险对贫困地区优势特色产业的重点保障,设计了家庭成员意外伤害保险、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优势特色产业保险四种产品,对贫困户实行普惠基础上的特惠政策。坚持政府、个人合理分担,对贫困人口愿保尽保,扶贫资金进行保费补贴。将患大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
(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策略
近年来,宁夏按照实事求是、精准瞄准、从严掌握、宜迁则迁、宜留则留、群众自愿的原则,实施易地搬迁扶贫。一是易地整体搬迁。将生存条件恶劣、公共服务难以保障、“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就地脱贫难度大、搬迁意愿强烈的已经录入国务院扶贫办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系统的贫困人口进行搬迁,特别是对于符合以上条件并居住在六盘山水源涵养林外围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地震活跃区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优先安排。“十三五”期间,有计划地把82 060人20 549户(其中,建档立卡80 004人19 880户)迁往宁夏5市17個县(区、市)和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二是易地灵活搬迁。采取山区与川区结合、城镇与农村结合、集中与插花结合、政府组织与市场化推动结合等多种途径,创新移民安置方式。移民住房建设资金实行国家补助和农户自筹的方式。所有搬迁户每户补助搬迁安置费2 000元(发放到迁出区)、搬迁入住前两年补助水费及取暖费2 000元。宁夏各县(区)结合当地建房成本,合理确定搬迁户建房或购房面积,标准为15至25平方米/人。超过补助投资标准的费用由移民自行负担。三是培训搬迁移民。将移民技能培训纳入宁夏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范畴,补贴标准按照职业(工种)A、B、C类别,分别给予900元、800元、700元补贴。县内就近安置户均建设1座养殖圈或1亩大中型拱棚,每座(亩)补助1.5万元。小规模开发土地安置的,户均建设二代日光温室1栋,每栋补助3万元。
三、进一步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现实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3]。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用高质量脱贫补齐民生短板,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积小胜为大胜,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一)坚持产业扶贫
在脱贫攻坚的进程中,宁夏贫困县(区)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努力做大做强草畜、枸杞、葡萄、瓜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支持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增强对贫困村、贫困户的产业带动力。一是探索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贫困县(区)通过培育扶贫龙头企业、建设产业扶贫示范村、培育扶贫产业合作社,发展致富带头人。二是因户施策、帮扶到人,落实“五到户”(产业项目到户、培训转移到户、小额信贷到户、帮扶措施到户、扶贫保险到户)措施。针对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和致贫原因,制定具体帮扶方案,“输血”和“造血”并举,分类确定帮扶措施,做到精准施策“五到户”。三是大力推动金融扶贫,有效保障资金供给。坚持以金融支持产业发展,打好财政、银行、保险、担保、证券“组合拳”,引导金融资源向产业集聚。比如,整合各类财政资金,撬动放大信贷资金,促进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四是培育新产业、发展新业态,着力构建新的增长极。积极推进黄花菜、色素菊、红树莓等特色种植业和中蜂、黑驴、珍珠鸡等特色养殖业,加快培育新产业,拓宽产业发展新空间。持续推进光伏扶贫、电商扶贫向贫困村布局。深入推进特色技能培训,创造就业创业新领域,促进贫困县(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五是积极推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促进贫困户融入产业链中实现增收。按照“资产(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收益加分红”资产收益扶贫方式,赋予贫困村贫困户更多财产权利,优先支持自主发展能力弱特别是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获得更多资产性收益。
(二)突出健康扶贫
宁夏贫困县(区)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一是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广泛宣传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引导重点人群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力争让贫困人口少生病。二是加大贫困地区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防控力度。建立良好的诊疗和服务机制,为贫困户建立健康档案和健康卡,完善健康服务功能,让贫困群众早预防早诊治。三是大力实施城市医疗机构医师对口支援活动。加快建立城市医疗卫生机构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使各大综合医院的名医、优质技术和医疗服务延伸到基层乡镇卫生院。四是实施分类救治。对贫困患者实行分类救治,根据不同病种病因,采取一次性治愈、维持治疗、康复治疗等办法分类施策。五是提高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病人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要出台相关政策,提高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病人县外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逐步实现与县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相一致。六是建立医保、救助机制。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不为零的个人自付费用,进入“扶贫保”大病补充医疗保险。
(三)充分发掘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要在贫困农村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孝老敬亲、勤俭持家等思想教育活动,抵制贫困农村不良风气,树立社会新风尚。一是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认真落实《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关于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的工作意见》,针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天价彩礼等陋习,开展“抵制高价彩礼、倡导婚嫁新风、树立良好家风、共创文明家庭”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和专项治理,引导群众把精力集中到脱贫致富上来。将惠农扶贫政策与移风易俗挂钩,对沿袭不良风俗的减少支持或不予扶持。二是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坚持进村入户宣讲政策,破除贫困群众“等靠要”等惰性心理;推广新技术、新项目时,听取民意、集纳民智,用“看得见”的前景换来贫困群众“放下心”的跟随。三是坚持正向激励。按照“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的原则,在扶贫项目、资金使用上,积极向有发展意愿、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倾斜。对依靠勤劳致富主动脱贫的贫困户,以产业发展项目资金补助形式给予奖励支持,形成正向激励的导向,充分调动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积极性。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
贫困县(区)要集中力量加强贫困村的村组道路、安全饮水、人居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完善农村路网布局,加快打通乡、行政村和条件成熟的自然村之间的道路,实现贫困乡、村道路贯通全覆盖。二是实施西海固地区脱贫引水工程,大力推进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水资源高效利用工程,加快实施盐环定、红寺堡、固海扬水工程更新改造和中部干旱带脱贫攻坚水源工程以及人工影响天气工程,增加贫困地区水资源供给。涉农整合资金优先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三是对村民进行环保宣传教育。鼓励村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对金属、玻璃、塑料等垃圾进行回收利用;危险废物应单独收集处理处置。禁止农村垃圾随意丢弃、堆放、焚烧。四是切实进行“厕所革命”。用好厕所改造资金,按要求和标准推进厕所改造工程,优化农村卫生环境。
(五)推进扶贫领域的作风建设
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把作风建设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扎实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用作风建设成果促脱贫攻坚政策举措落实,实现脱贫攻坚从“打赢”向“打好”转变,使贫困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加强对基层扶贫人员的培训。从思想道德、扶贫理念、脱贫技术等方面进行培训。二是建立扶贫驻村干部召回制度。对不作为、不务实、不合格的驻村干部坚决撤换。三是对扶贫领域加大查办和严惩力度。对胆敢向扶贫资金财物“动奶酪”的严惩不贷。四是增强扶贫过程的公开度。发放扶贫款、建档立卡户的动态调整、扶贫项目进展情况等都要公开透明。
参考文献:
[1] 曲青山.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需要准确把握的几个重大问题[N].学习时报,2017-11-13.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294.
[3] 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