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2019-09-10师慧

锦绣·中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改革对策美术鉴赏课程教学

师慧

摘要:随着素质化教育的深入,高校教育步入崭新的改革发展阶段。美术鉴赏课程作为高校艺术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不仅能够优化学生艺术审美,拓展学生艺术视野,而且还能创新学生艺术思维,深化“美”的认知和感悟,对学生综合素质、艺术素养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分析高校美术鉴赏课堂的教学状况,探索高效的教学策略,为高校艺术教育、素质教育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1高等院校美术鉴赏课程的内涵以及意义

在高校开设美术鉴赏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经验,让学生能够在更高的一个层次上感受到美术作品所包含的文化价值。通过对一件好的美术作品的感知,并对其进行鉴赏、分析,从而进一步的认识到这件美术作品所蕴含的价值,进而让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与以往的大学生不同,当代大学生所生活的环境相对来说比较优越,他们其中的一大部分都相对来说见识较为广博,因此他们具有一定的审美素养。而当代大学生又与传统社会有着一定的差异,他们所面临的社会的竞争与就业的压力比较严峻,因此,他们常常面对着较大的压力,这也就导致了他们在很多时候不得不放弃对艺术鉴赏方面的追求而去应付枯燥无味的学习,从而能够使其在社会竞争当中谋得一席。但是,美术鉴赏事实上对人的综合素养方面有所提高,使高校大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专业课的层面,这也是高校开始美术鉴赏课程的初衷以及其意义所在。

2高校美术鉴赏课堂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首先,教学方法陈旧。当前高校美术鉴赏教学课堂内容主要包括各历史阶段的艺术作品了解、研究和鉴赏,仍然采用历史断代方法进行美术鉴赏教学,这样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仅导致美术鉴赏课堂存在片面性,而且还忽视了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价值得不到发挥。其次,教学目标不明确,无法展示美术鉴赏课程的实质内容。美术鉴赏课程具有多样化、综合性、时代性以及开放性等特征,这些特征能够帮助学生突破传统思维束缚,建立创新性艺术思维方式,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有着重要意义。但是,教师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没有明确教学的真正目标,过度注重课本内容的教学,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影响了美术鉴赏课堂的价值。最后,教学模式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目前高校美术鉴赏教学现状来看,教学模式仍然以灌输式、单一性为主,课堂趣味性不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美术鉴赏教学需要营造艺术氛围,利用艺术化教学方法,构建个性化、艺术性的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3改革策略

3.1换位思考,了解学生的情感

在高校美术鉴赏课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有助于建构生成课堂的教学策略。笔者尝试换位思考,在了解学生情感的基础上进行课堂预设。教师要设立学生档案,将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关键点记录下来,然后将自己想象成学生,思考其在学习某一部分内容时会产生怎样的想法,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策略。这样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美术鉴赏效果。在讲授宗教建筑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班级中有不少学生对于西方宗教建筑的了解不多,而且兴趣不大。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感变化。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对于西方小说很感兴趣,于是在教学中从小说入手,为学生展示了《巴黎圣母院》《基督山伯爵》等小说的片段,并让学生想象这些小说中的人物都生活在怎样的世界,他们居住在怎样的环境中。这样一来,学生的情感体验就会更加深入。于是,学生的情感获得了激发,从小说情节着手,开始了解西方宗教建筑的特点,对于西方社会背景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到怎样的社会背景下才会产生这样的建筑。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情感,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潜力,并积极和学生沟通交流。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学情,在设计生成策略时也能有效开展教学,让学生更自信地进行美术鉴赏。

3.2因势利导,尊重学生的个性

尊重学生的个性也是构筑生成课堂的有效策略。在教学中,教师要尝试采用因势利导的教学方法,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让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这样也能起到提升学生鉴赏能力的教学效果。在教授现代建筑内容时,笔者在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的基础上,针对不少学生性格比较活泼、对于实践活动兴趣浓厚的特点,设计了各种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组织学生自主赏析。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了解现代建筑的特点,或是带上相机来到街上寻找自己心中最美的现代建筑,并将其拍摄下来,然后总结自己对于该建筑的评价,说出该建筑的特点、风格。在这样的赏析活动中,学生的天性得到了发展,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3.3构建多样化美术鉴赏教学模式

3.3.1实践式教学模式

美术鉴赏学科是一项综合性实践教学课程,需要落实实践操作教学,才能提升鉴赏教学的质量,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如果缺乏美术实践鉴赏教学,会影响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悟,尤其是对油画的笔触美、中国画的笔墨趣味、雕塑的加减手法等美术作品的鉴赏的问题的领会就必然无法深入。因此,高校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时,可以利用书法鉴赏课堂,让学生临摹书法,在实践学习中体会书法的魅力,促进鉴赏能力的提升。同时,在学习中国剪纸文化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完成剪纸作品,让学生实际地體会剪纸文化的魅力,感受民间传统美术文化。与此同时,高校还可以与美术机构、艺术企业进行合作,利用他们的场地和优势,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构建良好地美术鉴赏氛围。

3.3.2互动式教学模式

在高校美术鉴赏教学中,活跃的课堂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升美术鉴赏教学的效果,促进美术教学质量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仅需要注重学生的作品理解能力,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估作品,让学生从多方面了解美术作品,真正地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这使美术教师角色由知识的权威者转化为学生课题讨论的组织者与合作者。教师可以构建互动式教学模式,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学生能够在思想碰撞的过程中,感悟美术作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改革对策美术鉴赏课程教学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师生互动的探究
中国现当代绘画鉴赏对高中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