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小平工业化思想的当代价值

2019-09-10周晓丽

锦绣·下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工业化现代化科技

周晓丽

一、理论价值: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工业化发展理论

邓小平从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原则指导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努力探索钻研,使毛泽东的工业化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形成了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做工业化思想。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的工业化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工业化思想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作用:它既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工业化思想,也因为符合中国新时期工业化发展,而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从而成为新阶段新型工业化思想的指南,发挥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邓小平的工业化思想继承发展了毛泽东的工业化思想。

继承上:

其一,工业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面对工业化道路选择问题,毛泽东选择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抛弃了以侵略掠夺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工业化。在这一问题上,邓小平同样坚持了工业化的社会主义方向。首先,邓小平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以保证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其次,他还将这一思想贯彻到了实践中。在工业化建设过程中,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先富带动后富,努力实现共同富裕。正是由于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指导,凝聚了中国人民的力量,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工业化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其二,中国工业化建设要立足国情既要学习先进技术,借鉴先进经验,更要自主创新。毛泽东强调学习苏联建设经验,同时也要从中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不能照搬照抄苏联模式。邓小平在此基础上有进一步发展,他提出要从中国实际出发,要进行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发展上:

第一,制定了更加切合实际的工业化战略目标。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吸取各方面经验教训,不断调整战略目标。在毛泽东“赶英超美”的目标基础上,明确了“三步走”战略目标,即:解决温饱问题——达到小康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相比之下,从解决人民生活问题到实现国家现代化化,这“三步走”战略目标更切实可行。同时,由于“三步走”目标更贴近人民自身生活,从而也就激发了人们参与实现现代化目标的热情和信心,在全民努力下使我们更加接近现代化目标。

第二,强调农轻重协调发展。毛泽东时期,由于工业化建设经验不足,主要模仿苏联工业化模式,片面强调重工业发展。虽然,在这一时期我国重工业得到较大发展,但由于过度强调重工业而忽视农业,轻工业发展,使得后期农业,轻工业发展缓慢,粮食,燃料,原材料等重工业所需的资源不足,造成了工业发展困难,甚至导致人民生活的必需品缺乏。因此,邓小平及时进行的战略重点的转移,提出要以农业为基础,农、轻、重要协调发展。因为,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和劳动力,也为工业提供资金积累。更重要的,农业是民生的根本,人民基本民生解决不了,就没有办法解决其他问题,更谈不上搞好工业建设。

由此,邓小平详细分析了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工业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在这一战略重点指导下,农业轻工业得以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随之提高,工业化进程也逐步加快!

第三,在毛泽东均衡发展的工业化布局基础上,邓小平提出地区非均衡发展布局。

邓小平分析了初级阶段的国情,提出要将工业重心向沿海倾斜,要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有效利用已有资源先发展起来,再带动其他地区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即提出“两个大局”思想。因此,国家政策鼓励各种工业发展资源向东部地区汇集,使东部工业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整个工业化进程。当然,在这个效率优先的积累阶段,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贫富差距,但在国家政策不断调整下,最终会实现大多数的公平,进而实现共同富裕。

另一方面,邓小平的工业化思想为新型工业化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和重要指导。

其一,邓小平提出的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法论为新型工业化政策措施的选择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一方面,邓小平的工业化思想要求在进行工业化建设是立足国情,大胆创新,依据现实条件进行工业化建设。新型工业化时期,不仅要求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实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资源浪费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等等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业发展策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使我们的工业化水平又提高了一个层次。

其二,邓小平提出的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以促进科技发展,为新型工业化建设中的科技发展,尤其是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邓小平的工业化思想尤为重视科教,重视人才。在第三次复出时主动要求主管科技和教育,随后主持负责恢复高考,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发展高等教育等一系列举措,为后来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促进了科技发展。而他重视人才和科技的思想,也为后来的人才强国战略提出,提供了理论基础。新时期,国际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在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进程中,人才是关键,科技是重点,只有科技才能改进技术,提高生产率,只有人才才能发展科技,将科技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二、实践价值:为当前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指导和啟示

其一,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指南

第一,现代化建设要立足我国国情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的苦难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与侵略、压迫相抗争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人民不断探索革命的道路,中国的发展出路,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领导人民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相抗争,但最后都失败了。直到俄国的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带来了希望,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断取得胜利,为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积累了社会主义的因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现代化建设要重视农业现代化并协调农业工业,农业城市之间的关系。

改革开放与给中国带来了崛起与繁荣,而改革首先是由农村做起的,邓小平将农业作为一切发展的基础,重视农业。无论是过去的改革开放时期,还是如今的“四个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时期,我国的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基本国情不会改变。这就决定了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农业发展不好,农民生活就无法改善,就无法进行现代化建设。

首先,现代化建设中应重视农业基础性作用,关注农民问题,加强农村建设。随着现代化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蒸蒸日上,吸引了众多的农村劳动力,虽然这一方面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但是,在如今的许多的农村,出现了耕地荒芜,农村劳动力无法满足农业生产所需,这样长期以往势必会影响我国正常的粮食生产。而粮食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只有粮食生产发展了,粮食问题解决了,才能实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所以,要加强对农业投入,加强耕地保护,鼓励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保障农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促进现代化的持续稳定发展。要关注农民问题,加强农村建设。

其次,现代化建设中应该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邓小平认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应该发展科技。因此,如今加强农业现代化应该重视发展农业中的科技,以科技推动农业现代化,要实现农业生产的科学化,主要要依靠生物工程,培育出新的农业产品,使农业的生产实现高产、高效、优质的发展。二要实现农业生产手段的机械化和电气化,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可以提高效率和质量,节省劳动力。三要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上的社会化和专业化,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和社会化,不仅可以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而且可以使农业由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现代农业发展转变。四要实现农业生产管理上的企业化,农业的发展使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就需要农业要实现生产管理上的企业化,而农业生产管理企业化又能够带动农业生产经营的现代化发展。所以,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现代化建设要依靠科技,重视教育,以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现代化目标实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科技的现代化发展。现代科技发展迅猛,将大批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的产品,由此,产生了大批新产品、新工艺、新产业,而这些都是源自科技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逐步上升,一国的高经济增长总是伴随着高新技术的研发和运用。所以,新时代,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国梦”就需要提高科技水平,培养高科技人才。

实现现代化需要依靠科技,那究竟应该如何提高科技水平,促进现代化的顺利实现呢?科技发展需要国家政府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鼓励科学研究,建立合理有效的科技成果转换机制,自力更生的进行科技研发,积极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加强科技发展的交流和合作。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重视教育培养人才。科技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的发展,邓小平曾提出实现现代化的三大战略目标即“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切实的民主,并且造就比这些国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第四,现代化事业需要以教育发展为基础,培养人才,发展科技

邓小平说,“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都比不了的,”在他的努力下,我国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也为如今的教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应该被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一直以来,重视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过去摆脱贫穷需要教育,如今的现代化建设也需要发展教育,需要我们党继续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更新教育观念,加大教育投入支持教育事业发展。而如今,我们社会中逐渐却形成了一股“读书无用论”,在各类学校高等院校中存在的部分退学现象;一方面部分行业出现人才缺乏现象,同时大学生就业难普遍存在。这都是需要我们加以重视的,教育发展离不开两方面:宏观上教育体系的建立。微观上学校教育的发展。

宏观上,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教育体系。当前我国教育发展并未达到理想状态,原因有三,一是我国人口众多,学校教育缺乏,仍存在部分地区,适龄孩子上學难问题,二是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教育投入相对不足,影响了教育的发展,三是旧教育体制仍束缚了新时期教育的发展。要根本改变教育发展之现状,必须从体制着手,深化教育改革。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宏观管理并实行简政放权。优化教育结构,重视发展基础教育,同时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等增加政府的教育投入;鼓励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办学,建立能够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教育体系,使教育发展成为现代化水平提高的催化剂。

微观上,现代化建设需要大力发展学校教育。发展学校教育,首先要改变教育理念,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等方面要结合社会生产需求,既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也要重视专业技能培养;既要重视理论素养提高,也要加强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大产、学、研结合力度,加强在学生中树立“学以致用”的思想。其次,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教育要靠教师来实施,所以教师队伍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水平的高低,提高教师行业准入标准,加强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建设,选拔更多更适合教育岗位的人才进入教育行业,在教师从教过程中不断进行考核培养,提高教师职业技能。除此之外,如今教师这一职业在社会上认可度不断下降,除了部分教师失德之外,更多的是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可度有待提高。因此,要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提高教师薪资待遇,解决教师从业的后顾之忧。最后,要优化校园环境。人才培养过程中,环境熏陶对人才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方面优化校园“软环境”,即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发挥优秀示范的带头作用,建设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另一方面优化校园的“硬环境”,政府应该加大对学校教育的投入,为学校教育提供便利的教育学习条件,尤其要注重贫困地区学校建设,要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能创造无限可能的教育中。

猜你喜欢

工业化现代化科技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我的女巫朋友
科技在线
现代化
为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的青年工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