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名结构发展过程浅探
2019-09-10覃金凤
覃金凤
摘 要:“副名”结构是一种不符合语言规范的新构式,是汉语言中普遍而独特的存在,本文试图从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对副名结构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于副名结构有未来发展趋势作出推测。
副名结构指的是“副词+名词”结构,原则上说,是不符合传统汉语语法规范的,很多学者认为副名结构中复习都充当程度副词,而名词并不指具体的人或事,而是借用了这类人身上的特质来作为形容词的用法。比如,“她很淑女”,意思就是她具备“淑女”娴静、美丽、优雅、善良的特征,这种语言现象古已有之,当今大量存在。
(1)来,以盾为才,吲请于公。(《左转·信公二十三年》)
(2)四十五岁的她穿了一身运动服,显得十分青春。
(1)中“才”并不是“有才能”的省略,而是描述赵盾的某种品质的形容词,(2)中“青春”与“十分”构成副名结构,这二例中的名词所突出的都是对象的某种特征。
汉语以副名结构这一事实告诉使用者,我们理所当然地要遵守语言规范,但是也不能默守陈规旧习,而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语言现象。副名结构从出现到当下的广泛使用,应当有其独特而必要的原因。
一、句法分析
副词修饰名词这种现在已经定型的结构出现频率高,可以形成这种搭配的限制条件相对宽松。如:
(3)马路上净车。
(4)仅仅一个女儿。
(5)他走在最前面。
(6)这周刚放了中秋假,下周又国庆了。
(7)高密东北乡无意识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莫言《红高粱》)
(8)都标示着她是多么青春,多么热烈,多么才华,多么幼稚而且多么危险毫无保护。(王蒙《踌躇的季节》)
副词可以修饰的名词包括人、物、时间名词、数量词、方位名词,修饰名词的副词有“净”、“最”、“又”等单音节词,也有“仅仅”、“多么”等双音节词。尽管副词修饰名词本身就打破原有的语言组织秩序,限制条件也没有规范内的句法结构那样严苛,但副名结构正在逐步走向规律化,不仅出现在日常用语中,以较正式的身份出现在书面语中的例子也不胜枚举,正是由于这种搭配的自由性和使用的普遍性让这一不合乎传统语言逻辑的结构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二、语义分析
从语言材料的类别和句法关系来看,副名结构中词类界限不十分明确,语法范畴也比较模糊,名词取代谓词为副词所修饰来表达完整语义,并传达了比名词直接充当述谓成分要丰富的信息,此该为副名结构的优势之一。
(9)a.下周四国庆节。
b.下周四又(就、才)国庆节。
(10)a.刘老师河南人。
b.刘老师大概(或许、的确)河南人。
通过以上两组例子的对比我们发现,a句这种直接表述仅仅只是一种静态判断的结果,名词充当谓语成分指明主语的属性,用副词加以修饰的b句则在情感表达上更富有灵性一些,传递的信息不仅是静态判断,还有判断者所怀揣的一些主观态度。
从词语的选择方面来看,副名结构不要求语义上的强制性成分,可以通过自由选择词汇补偿汉语使用者在交际中使用“正派”形容词无法描述某一事物特征的空缺,为信息接受者领悟发出者言语意图创造更好的语境。
(11)这个姑娘长的很东方。
目前为止应该还没有一个词可以概括出东方姑娘的所有特质,传递着如果以“东方”来描述,传递这个姑娘具有东方情调的信息,再用副词加以修饰,就为信息接收者对这个姑娘的形象有一个比较具体的形象认知,并通过自身的经验、想象勾勒出“这个姑娘”完整的肖像图。
从以上两点我们可以看出副名结构的两大特征:
1.副词与名词并无价值高低之分,是平等的;
2.副名结构表现出更大的随意性和自由度,能增大语言信息容量。
三、语用分析
语言形式是根据交际表达的需要确定的,同时也受到说话环境的制约,范晓和胡裕树在《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一文中将句法平面比作句子的躯干,语义和语用为两翼,表明句中词语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对语法结构的影响不可忽视,它能够通过表达焦点的转移、增添、变化等将静态描述带入动态分析中。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虽然有很多用于书面表达的例子可寻,但整体上来说,更多的是凸显一种口语化色彩。副名结构在当下兴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文言词汇衰落,只有部分语法结构、词汇沿用至今,剩余皆被白话文所替代。近几年,网络流行的“这很中国”、“这很上海”显然就是副名结构。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因互联网的发展而兴起的网络词汇和大众文化的流行为副名結构的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
从副名结构取得的语用效果来看,比规范表达更加简介,如“她很淑女”,其实表达的是“她具备很娴静、很美丽、很善良的淑女的品格”,是在以最精简的结构表达最完整、最丰富的信息和情感评价。
四、结论
副名结构在句法、语义、语用方面都具备它存在的理由和其他同样整合相同信息句法结构所不具备的优势,扩充了汉语词汇信息的容量,既然已经被广泛应用,就不应该再视他为一种打破汉语语法规范的特殊存在,而应该是一种已经固定并发展得相当成熟的句法结构,在汉语言今后的发展中,加以规范引导,使其更好地为情感表达服务。基于副名结构存在语境和历史条件的特殊性,为了避免其发展完全脱离语法规范,其研究和发展方向仍旧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
副名结构中的名词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但其是做述谓成分这一点,目前应该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这就与古汉语中名词活用作形容词的语法现象略有出入,又与名词性词组相似,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就需要将副名结构与其他汉语语法现象区分开来,混淆一谈必然导致结论的错误性。在今后的发展中,其规范化也应该引起注意,不能让它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成为汉语语法中“一匹脱缰的野马”,任何语言都是成系统的存在,局部质变可能会影响整体,比如“这很**”若随意搭配名词,成为生造词,会给使用者带来不适。像“这很书本”、“这很压力”一类显而易见是异质的存在,且很难为汉语语法系统吸收容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