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与桥梁连接处的施工技术关键探讨与分析
2019-09-10赵世清
赵世清
摘 要:道路与桥梁进行连接的工段在进行施工时需要运用到多种施工技术,若技术使用不当,容易造成连接的不平顺,从而产生桥头跳车、混凝土断桩或路桥裂缝等多种危害。文章阐述了道路桥梁连接处的特点,分析了道路与桥梁连接段的裂缝、不平顺问题及其危害性,对道路与桥梁连接段的施工关键技术与常见问题处理对策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值得参考。
关键词:公路与桥梁;连接处;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公路交通体系、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为人们的工作、出行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人们对于公路与桥梁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公路与桥梁连接处作为道路工程建设的关键内容之一,施工技术水平不仅影响工程建设成效,还影响后续公路出行安全。因此,必须明确公路与桥梁连接处施工技术的关键内容,确保公路与桥梁工程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1.道路桥梁连接处特点
首先要对道路桥梁工程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该段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道路与桥梁的刚度有很大的区别,在进行物料填充时有一定的难度,而且二者的强度、膨胀性以及收缩性等方面也具有较大的差别。其次在连接段容易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在受到外界环境因素、自身重力、车流量等因素的影响下,道路桥梁往往会发生沉降的情况,道路与桥梁的沉降幅度也并不相同。另外,如果道路桥梁产生了大幅度的沉降现象,那么在连接处就容易发生错台的情况,这也是造成车辆发生跳车问题的原因之一。
2.道路与桥梁连接段的施工问题分析
2.1道路与桥梁连接段的裂缝问题
连接段发生一定程度的裂缝现象也是在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的,究其根源就是桥梁建设与道路建设中所使用的材料、设计的结构、性能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出入,因此在对二者进行连接时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多种技术限制。连接段的裂缝问题已经困扰了施工技术人员很多年,直到今天都不能被有效避免,再加上裂缝的存在本身就严重威胁了道路桥梁的安全稳定性,裂缝的存在造成雨水腐蚀的情况更加突出,这也在无形中缩短了道路桥梁的使用周期,增加了维修保养成本投入。不仅如此,裂缝还会增加对桥梁内部结构的受力,一旦裂缝超过一定程度会导致桥梁的坍塌,严重的还会阻碍了桥梁的正常运营。
2.2道路与桥梁连接段的不平顺问题
道路与桥梁连接段出现不平顺的现象在施工中是比较多见的,并且通常在设计阶段发生该问题。一般来说,桥梁的基础结构的稳定性要远远高于道路路基的稳定性,但是其沉降度也相对更大。例如道路在运营使用时会承受行驶车辆的载荷,其内部的填充材料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压缩,再加上外界环境的影响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生沉降变形。由于桥梁的桥台路基刚度较大,所以在这种环境下更容易发生刚度突变的情况,当桥台受到了行驶车辆的冲击之后,路面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沉降,一旦沉降幅度过大,车辆在行驶时就会感到振动、摇晃的不舒适感,严重的还会影响驾驶人员的心理波动。这样看来,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不平顺是由于二者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沉降造成的。
3.对连接段施工问题的技术处理的要点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在连接段经常出现多种质量问题,针对此情况特总结出施工时的技术处理要点,具体如下:
(1)如果连接段在进行施工作业时发生了混凝土断桩的情况,应当立马引入周围的自来水对混凝土的内部进行浇灌,通过灌注施工技术进一步提升混凝土内部结构的超压性能,然后还要借助流动性混凝土断桩技术从而确保断桩具有一定的严实性。在这一阶段还需要选取砂浆将混凝土有效地与水进行隔离,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浇筑作业的质量;另外还要对混凝土混合料与内部结构的超压力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自由落体高度进行科学合理的测量,从而得出较真实的数据。
(2)如果连接段在施工作业时遇到了浅基础技术问题,就应当综合考虑天然地基的浅基础以及敷设深度参数等信息来确定施工的标准要求,如果是由于技术不规范造成的问题,就需要找出连接段发生冻胀、冲刷现象的根源。在浅基础正式投入施工前,应当对连接段所处的地质情况、水文情况等信息进行全面严格的勘察,尤其是要注意地层的隐蔽式结构,并采取合理措施进行检测,通过相应的计算,观察地基结构在均匀性与稳固性方面是否满足施工的需求。如果不满足,就要再次进行勘察审核,适当调整浅基础的轴线方位,通过增加基础敷设的方式,抬高该段地面的基础标高,直到与规划的高度保持一致,从而使地面标高适用于该段的基础敷设,也保证了该段的施工质量。
4.公路与桥梁连接处施工技术关键内容
4.1 桥涵构造物的设置要科学合理
公路与桥梁工程在设计过程中采用的标准是有差异的。一般情况下,较高等级的公路与桥梁连接处沉降量最大值控制在10cm以内,而实际运营过程中,公路与桥梁连接处的沉降量不能超过30cm,若公路与桥梁连接处沉降量超标会引起严重的颠簸问题。所以,在进行桥涵构造物设置过程中,首先要对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填方高度、填料来源进行考察,然后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桥涵位置、跨径等参数进行施工,以上因素确定后要落实好桥台后部防护工作,尽量避免出现河面较宽而桥涵跨径较小的情况,同时,要注意处理好台背处软弱地基,在地基填筑前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降低出现颠簸的可能性。在处理软基路基时,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降低沉降现象发生的频率,然后根据项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學的处理技术。
4.2 采用体外预应力加固法进行处理
体外预应力加固桥梁的方法简单易行,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加固、卸载、减小结构内力的作用,并不会影响道路行车。在这种方法中,受力途径较为明确,而且能够显著提升整体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裂程度,大大改进桥梁结构的应力状态。为满足加固后桥梁结构的承载要求,所采用的体外索一般为折线形式,同时,满足梁正截面抗弯强度、抗剪强度的标准。体外索材料一般由粗钢筋、无黏结钢绞线、槽钢共同组成,采用这种方法处理时,可以达到要求的载荷标准,同时,改善主梁在使用阶段的工作性能,促使公路与桥梁连接处裂缝宽度变小、挠度减小,有效提高公路与桥梁连接处结构的耐久性。
4.3 公路与桥梁连接处台背的回填处理
桥台后可以选择大摩擦角、可压缩性小、高强度、压实快、透水性好的填料进行回填,这些填料要确保级配适当,一般可以选择砾石、砂砾、岩渣等材料。在使用非透水性土时,要掺入灰剂量不小于6%的三级以上石灰进行材料改良;在使用塑性指数较小的材料时,要掺入灰剂量不小于3.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要保证在325以上。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土工合成材料进行加筋处理。由于台背回填部位处于公路与桥梁连接处路基和桥台的衔接位置,碾压效果一般都不太好,压路机一般无法碾压到位,因此,在台背回填过程中,要求每层的松铺厚度不能超过20cm,压实度要保证在95%以上,回填材料的最大粒径不能超过5cm,在压实过程中可以选择小型机械进行分层压实,对于机械碾压不到的位置,要及时进行人工补充夯实。
4.4 填筑路堤预压施工工艺的应用
为减少桥涵两侧路堤施工后的沉降问题,可以采用填筑路堤预压施工工艺,促使路基排水、固结,当路堤沉降基本完成后再进行涵洞或桥台位置的土方开挖施工。对于路基的施工质量管控,主要关注桥台后方填料是否适当、台背回填处的压实情况是否达标。对于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可以使用超声波进行检测,确保压实情况满足现场施工设计要求。
4.5 加强公路与桥梁连接处的养护
除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注意公路与桥梁连接处的处理,还要关注施工完成后及后续运营过程中的养护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延长公路与桥梁连接处的使用寿命,确保人们的出行安全。一般情况下,为保证车辆行驶安全,会在桥梁端与桥台背之间设置伸缩缝。而对于公路与桥梁连接处来说,养护工作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内容:
1)对于公路与桥梁连接处的伸缩缝,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在后续公路、桥梁运营过程中对其进行专门养护,降低公路与桥梁连接处出现问题的概率,保证车辆行驶安全。2)对于公路工程来说,不仅要在施工过程中做好路基养护管理,在后续运营过程中也要定期进行保养,避免因漏水或填充物沉陷造成颠簸问题。由于路基填料自身具有透水性好、摩擦大的优势,因此,在实际养护过程中,要注意及时更换填料,若不能准确判断是否需要更换,可以借助相应的仪器进行判断、处理。3)公路与桥梁连接处会设置相应的搭板帮助减少桥头跳车现象,搭板作为重要的承载物,必须充分考虑设置的部位,施工过程中要对桥台、路基进行有效保护,使用过程中注意养护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延长其使用寿命。
5.结束语
总之,在道路与桥梁连接段做好施工技术的关键处理有助于工程的顺利建设,并且可保证连接段的平顺连接,避免出现跳车、断桩等问题。在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应不断总结施工经验,不断优化施工技术,全面保障连接段的施工质量,也为该类项目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海峰.基于公路与桥梁连接处及伸缩缝设计问题研究[J].交通世界,2017(15):136-137.
[2]龚汝云.试述公路与桥梁的施工技术问题与解决措施[J].中国房地产业,2017(32):175.
[3]馬军.公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J].山西建筑,2017,43(04):184-185.
[4]李春霞. 公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设计及科学处理方法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7(9):102-102.
[5]柳小龙.道路与桥梁连接处的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