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2019-09-10蔡文珍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3期
关键词:审美能力培养策略小学语文

蔡文珍

【摘要】在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育者除了要给学生传授必要的语文知识以外,还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通过阅读、写作等教学实践活动,教会学生理解、感悟、鉴赏文章的技巧,发展其语文审美的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一线教学经历,以小学语文S版教材为例,在本文中探究培养高年级学生语文审美能力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教材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和积极的情感导向,无论是对人物精神品质的赞美与歌颂,还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描绘与热爱,或是丰富多彩的“语文百花园”活动安排,都体现了语文学科的魅力与美感。身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通过教学活动设计不断挖掘教材中蕴含“美”的元素,对学生施以美育。

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一,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情感之美。语文阅读教学实际上是对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和引导,而文章中的情感之美又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关键因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如,在学习《怒吼吧,黄河》一课时,为了使小学生感受到朗读中的情感之美,教师可以首先进行示范阅读,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文章中传达出来的旺盛革命热情,体会主人公热爱祖国、以救国为己任的激情,从而与文章产生共鸣,并掌握一些朗读的技巧,然后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模仿朗读,尝试用个人的方式去揣摩和理解作者潜藏在字里行间的热烈情感,不断深化个人对文章思想主题的认知,并通过朗读将这种情感转移到自己身上,让听者感受到文中蕴藏的拳拳爱国之心和强烈责任感,提高阅读教学的成效和学生的情感审美能力。此外,语文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这篇课文的朗读音频,为学生塑造一个有感情朗读文章的情境,以便学生在听觉感官的刺激下准确把握文章的内涵,体会文字的力量和情感之美,不断丰富个人的情感世界。

第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其发现文章的意境之美。小学生的阅历十分有限,且他们的形象思维远远超过抽象思维,这使得他们对课文中所描绘的意境停留在表面,难以发现其深层之美。为了让学生准确抓住课文的意境之美,小学语文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想象自由,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对文中所描绘的景色、情节等进行大胆联想,在培养他们语文想象力的同时,帮助他们感受文章中美的意境。如,学习《海上日出》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日出之美,语文教师可以先让小学生闭上眼睛,试着放空自己,然后教师要为他们朗读描述日出之时景色发展变化的段落,时而娓娓道来,时而抑扬顿挫,并配上先舒缓后激昂的音乐,引导学生边听边想象海上的太阳负重向上、努力突破云层、最终绽放耀眼光芒的场景,以此方式让学生通过联想发现文章中描写日出景色的意境美,使其審美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第三,通过赏析教学让学生感悟文章的语言之美。对语文阅读文章中的重要词、句、段赏析也是发展小学生语言审美能力的途径。教师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鉴赏能力的训练,通过指导学生寻找字眼、词眼,判断语句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方式以及语言的深层内涵等,辅导学生掌握必备的语言赏析技巧。如,讲解《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的“烟花三月下扬州”一句时,语文老师可以让学生从“烟花”这个词入手,明确该词语主要描写了烟雾迷蒙、繁花似锦之景,既是三月份暮春时节扬州绮丽繁华状态的体现,也表现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虽然没有十分明显的离别伤感,但是却在诗情画意中暗含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伤怀,以写景传递情,给人一种低回婉转、意味隽永之感。当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文章的鉴赏能力时,学生们就能够有效地了解和掌握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由此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审美能力。

二、通过写作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第一,指导学生捕捉自然之美,积累写作素材。在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自然界的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经历从中发现美,并将这些美写进自己的文章中,增添写作的文采。如,小学语文老师要为学生提供户外活动的平台,定期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共同去体会花香、鸟鸣、深林、流水、高山等景物之中展现出来的美,让小学生在与自然亲密接触的过程中获得写作的思路和灵感,同时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让其将自然的美好记录在自己的作文中,创新写作的角度和内容,不断提高个人的写作能力和语文审美情趣。

第二,引导学生体悟生活之美,打开写作思路。现实生活中包含了诸多语文的素材,也是学生写作的主要依据和参考。小学语文老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思维,在写作课上引导学生将个人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描述出来,并通过整理和分析,与他人共同分享,互相交流自己从中收获的感悟,发表不同的审美感受,在补充和探讨中完善学生的审美角度和审美思维,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道德观等。通过生活化写作教学,教师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意识,还能够让学生在写作时有清晰的思路和丰富的内容。

第三,组织学生对于写作成果进行评价,学会欣赏美。当学生的写作任务完成之后,语文老师要组织学生对各自的作品进行评价,从他人的文章中寻找闪光点,掌握评价作文的技巧和方法,不断完善个人的写作思维。如,语文老师可以把学生的作文分发到学生手中,确保自己拿到的都是其他人的文章,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通读文章后对该作品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并圈出其中的优美语句等,培养学生对美进行欣赏的意识。

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们能够从文章中、课堂上获得相应的审美教育,并对这些美进行再加工,不断完善个人的审美观念,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人文素养。在培养小学生语文审美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立足全局,准确把握教材、学生和美之间的关系,通过教学创新为学生打造一个充满美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情感和情趣都受到美的洗礼。

参考文献:

[1]袁晓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策略与途径[J].语文教学通讯,2018(30).

[2]刘春花.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小学生(下旬刊),2018(07).

猜你喜欢

审美能力培养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