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麦田麦苗发黄的原因
2019-09-10聂宗益
聂宗益
摘 要:介绍了麦田麦苗发黄的症状,并对发黄原因进行了推断,提出了应变管理措施。
关键词:麦田;麦苗;发黄;原因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03-0032-01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志码: A
近年来,小麦死苗黄苗现象时有发生,经过长期的田间调查,对其原因进行了总结,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①整地质量差:抢墒播种,整地粗糙,土块较大,易造成麦苗悬根,水分、养分相对缺乏,引起麦苗黄、小、瘦弱,对这类麦田应先镇压后划锄。②密度过大:麦苗过于稠密,麦苗之间发生争肥、争光及争水等现象,对此可进行镇压,促使大蘖长得粗壮;另外,要深耕断根,促进分蘖的增加。主要发生于抢墒播种及墒情不足的情况下还没有浇水的麦田。表现为麦苗基部叶片发黄,逐渐干枯,心叶迟迟不长,次生根少,分蘖困难。对此应及时浇水,促进麦苗及时生长。
1 麦苗发黄症状
2018年11月9日,新乡县大召营镇全家福家庭农场负责人侯全福反映小麦出现枯黄现象,深入田间调查发现:问题麦田位于大召营镇马唐马村北地、新济公路南侧;上茬作物是大豆,小麦播种时间为10月18日,播后未浇水;发黄小麦呈条状分布,地上部分干枯发黄,叶片上可见点状灼烧斑点,地下根部白净无病斑。
11月15日,种粮大户朱止银也反映麦田出现叶片干枯现象,对此进行了详细调查。问题麦田位于大召营镇前高庄北地,上茬作物为大豆,小麦品种是百农207,播期为10月17日。受害小麦地上部分干枯发黄,雨前问题面积大,浇水的茎基部轻微发黑,未浇水的根部白净,叶片上可见点状灼烧斑点。
2 麦苗发黄原因
小麦黄叶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反应,形成原因较多,如播种过深、干旱少墒、营养元素缺乏、地下害虫为害、遭受低温冻害等。
当前发现问题的时间是11月上中旬,小麦处于3~4叶期。两块麦田播种的小麦为适宜豫北地区种植的半冬性品种,常年观察没有发生过上述不适反应。前茬作物都是大豆,产生秸秆量少,基本不存在整地不好的状况。经田间调查,未发现地下害虫为害。由于发病麦苗地上叶片全部干枯,受害严重,只有茎部没有受到实质性危害,可排除缺素症的影响。11月15日以前并未出现0 ℃以下的低温天气,况且小麦冷害的表现是叶尖水浸状轻微发黄,可以排除冻害的可能。小麦种子中储藏的营养物质,一般足以保证小麦生长到3叶期或以后一个时间段不发生较为严重的问题。再者,秋季是气温越来越低的转换季节,这样的“转换”不利于多种病害的发生与表现。受害小麦地下茎基根部白净、无病斑就是明证。前高庄北地浇水麦田,受害小麦根部发黑,猜想是因为上茬豆田遗留病菌在高湿度环境下侵染已经受害小麦所致。
对大召营镇全家福农场麦田调查,上茬大豆田曾以人工喷洒豆田除草剂。由于雇用女工较多且年龄偏大,发病小麦呈条状分布,疑似喷药速度较慢的地方除草剂农药残留所致。据全家福农场负责人侯全福回憶,地头发黄小麦当时喷除草剂较多,并且发病的条状带内、片状区域,杂草较正常麦田稀少,并有发黄症状。
前高庄朱止银麦田的上茬大豆除草以机械喷施作业,据田间调查,一些靠近电线杆等的地方机械不易喷洒到位,表现症状较轻,杂草较多;一些两次作业交界地带,症状较重,几乎无杂草。
3 麦苗发黄原因推断
基于小麦本身特性、发黄影响因素及田间调查认为,出现在大召营镇的麦苗发黄现象症状严重(地上部全部干枯,根部白净、无病斑),发生在3叶期以前,基本可以排除品种、整地、地下害虫、缺素症、冷害冻害等影响,疑似上茬作物喷施除草剂造成农药残留药害所致。
4 应变管理措拖
4.1 冬前中耕,散墒增温
土壤湿度较大的麦田,要抓紧中耕划锄,深度宜浅不宜深,以免伤到根系。冬前中耕划锄,一方面可以使土壤湿度偏大的地块达到散墒降湿的目的;另一方面具有防除杂草和提高地温的作用。
4.2 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液肥
由于土壤湿度大造成黄苗,待天晴后,土壤温度降低时,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或1%尿素和0.4%磷酸二氢钾混合液,促进苗情转化。
4.3 冬前防治小麦纹枯病
纹枯病发病较重的地块,冬前要进行防治。每667 m2用12.5%禾果利20~30 g,或15%粉锈宁100 g加20%井冈霉素25~50 g,兑水45~75 kg对小麦茎基部进行喷洒,隔7~10 d再喷1次,连喷2~3次。
(收稿日期:2019-02-13)